投稿邮箱:cngxkj@126.com

网站首页 > 科技大数据 > 传媒与出版 > 正文

分布式电源利用方式及电能质量问题

来源:《中国高新科技》期刊社 时间:2018-07-26

1 项目概况

在广东省的城乡地区,10kV的配电网通常采用多分支、树形等单项辐射型的供电方式,这些线路都具有供电半径长、线路损耗大、功率因数低、末段电压质量差等特点。分布式电源的不断更新和有效发展,对传统配电网在管理方式上提出了一定的挑战,所以,本项目以分布式电源为基础,提出了关于主动配电网的电能质量综合治理和优化控制的解决方案,促进了从信号收集到优化决策再到执行指令的全过程计算机智能系统目标的实现,就目前的生产实际而言,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了配网对降损节能、提升电能质量、生产管理等多方面的要求。

2 分布式电源的接入技术

2.1 目标函数

本文涉及的计算,电压合格率的提高是约束条件,而单位成本下降损量的最大化是目标函数,也就是遗传算法当中的适应度函数。式(1)表示目标函数。

1)


2.3 潮流计算方法

通常情况下,配电网都会采用辐射型的接线方式,这里选择前推回代的潮流算法。为配电网中各支路树后跟的序列进行有序编号,然后对支路的功率进行求解。式(4)用来计算支路功率的前推。

2.4 混沌移民

在整个算法当中,会受到移民比例选取的影响较大,而且通过大量的计算验证可以得知,若群体规模在50~100之间,最合理的移民比例是0.2~0.4,而文章中的移民比例为0.4。为了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染色体的多样性,通过混沌搜索的规律性和遍历性,使用混沌优化算法对移民群体进行有效的生成。本文通过下面的方法将混沌因子加入计算中。

3 配电网分布式协同电能质量的控制

3.1 控制策略

以三级协调为基础进行配电网无功电压优化的方法,主要会涉及以下几项:对有载调压配变进行有效的调压控制、对有载调压主变进行有效的调压控制、多级的多项协调控制、10kV无功补偿设备的控制、10kV线路调压器的控制、站内无功补偿设备的控制、站变台区低压用户的电压监测、配变低压无功补偿的控制等。

配电网电压的预算方法是从下到上进行判断,而电压校正的控制则是从上到下进行的策略。当然,此控制策略需要遵循以下的原则:若电压越限,就需要将电压的校正功能进行启动,而且要对负荷变化和波动的情况进行充分考虑,并将恢复电压合格作为最终目标,从而促进控制的遥控命令或遥调命令的生成。

3.2 Consistent Hashing分布式算法:

若需要对多台计算机进行分布式计算,则需要在最大程度上促进每台工作站的负载平衡,同时要保证其不论在计算节点增加还是节点因故推出时都能维持系统的相对稳定,并保证系统不间断地运行。

系统在分布式任务的分配时借助Consistent Hashing算法,并由系统自己确定出统一的Hash函数,但需要保证Hash的值介于0~232之间。

1)系统需要计算出每个工作节点和每台工作站的哈希值,然后将其配置到0~232的圆上,接着使用同样的办法计算得到群落的键的哈希值,并将其映射到圆上。

2)从数据映射到的位置开始按照顺时针的方式进行查找,在找到的第一个节点上保存好数据。若已经超过了232但还没找到节点,就保存在第一个节点上(见图1)。

 

1 分布式节点接入

4 结语

综上所述,不对通信状态的耦合效应进行依赖的优化和控制方法,会因为不同的设备类型而出现不同的动作和策略,但如何将研制出的设备进行大面积应用和有效推广是目前的重点和难点。文章以此为基础,采用分布式的整体架构,利用每个控制设备自身具有的算法和适用于其的策略,依据从设备中采集到的数据对其进行有效的本地优化和控制。对主动配网电能量治理中接入分布式电源进行大面积的数据挖掘、分析和技术研究,目的是从根本上确定主动配网电能质量治理中需要的各项数据和资料,从而构建起主动配网电能质量治理的数据信息库,为以后进行综合的电能质量治理提供合理的技术参考和有效依据。

参考文献

[1]赵宪,周力行,邓维.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在含分布式电源系统电能质量综合评估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2014,(12).

[2]付学谦,陈皓勇,刘国特,等.分布式电源电能质量综合评估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34(25).

(作者王庆斌系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云浮供电局高级工程师)

 

上一篇:城市道路设计方法和指标体系研究
下一篇:仿生法在桥梁设计与优化中的应用研究

1.凡本网注明“来源:高新科技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高新科技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高新科技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高新科技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的稿件,均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