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cngxkj@126.com

网站首页 > 科技大数据 > 传媒与出版 > 正文

胶凝砂砾石的施工监理质量控制

来源:《中国高新科技》期刊社 时间:2018-07-26

1 原材料监理质量控制

胶凝砂砾石所使用的水泥、粉煤灰、水、天然砂、砂砾石骨料、外加剂等原材料的质量,须满足现行的国家和行业的标准要求。这就需要检测人员对原材料质量进行严格检测,具体检测内容见1。

1 胶凝砂砾石原材料质量检验

名称

项目

检查内容

检查频次

备注

原材料

水泥

批号、材质证明

每班或每批次

符合规范

规程标准

骨料

含水量

每班一次

级配

有明显变化时

粉煤灰

批号、材质证明

每班或每批次

外加剂

批号、材质证明

每班或每批次

2 配合比的监理质量控制

胶凝砂砾石、变态胶凝砂砾石、染层胶凝砂砾石、水泥砂浆、水泥粉煤灰净浆的基准配合比和参数的选择,以监理工程师以及中心实验室签发的网拉沟溢洪道基础胶凝砂砾石基准配合比研究报告为准。

施工单位应根据基准配合比,结合气温变化、仓面大小以及骨料饱和面干等情况,由施工单位实验室提出施工配合比报告,经总工程师审定并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便用。施工配合比调整的原则是:硬化后的胶凝砂砾石的物理力学指标符合设计要求标准,减水剂的调整幅度必须小于0.1%。

3 施工前检查与验收

3.1 准备工作检查

检查部门在施工前应对各项内容进行一一检查,满足所有条件后,方可允许施工单位开始胶凝砂砾石的铺筑工作。

3.2 仓面检查验收

仓面质量检查验收必须坚持施工单位内部“三检制”和监理终检制度,质检人员应加强施工过程检查,做好过程控制,及时填写相关表格。其检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建基面检查;缝面检查;模板检查;钢筋检查;止水、伸缩缝检查;止水基座检查;预埋件检查;混凝土预制件的安装检查;灌浆预埋管路的检查;观测仪器的检查。

3.3 开仓证的签发

仓面检查验收全部合格后,在备齐验收资料及“仓面设计”和铺筑要领图的情况下,由相关质量检验负责人向监理工程师申报验收,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方可签发开仓证。

4 胶凝砂砾石拌和监理质量控制

胶凝砂砾石拌和前,监理单位应对拌和称量系统运行工况进行检查,拌和场地操作人员应严格按施工单位试验室签发的并由监理工程师审核通过的配料单开机拌和。只有试验室质控员才可调整其用水量,不经当班质控员的同意,任何人不得擅自改变用水量。

监理人员发现称重系统发生异常时,应要求操作人员及时向当班领导汇报并查找原因,必要时应停机检查,排除故障,经校核下常后才能开机拌和。

在胶凝砂砾石拌和过程中,施工监理单位试验室在拌和场地的质控人员负责对出机口胶凝砂砾石质量情况加强巡视、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应查找原因及时处理,严禁不合格的胶凝砂砾石入仓。

胶凝砂砾石拌和质量控制的具体内容见表2。

 

表2 胶凝砂砾石拌和质量控制与标准

项次

项目

质量标准

检查(测)频数

备注

保证项目

1

拌和时间

拌和时间应符合规定时间(90s

每工作班12

 

2

出机口VC

18s

每2h一次

 

3

现场水胶比与设计水胶比的差值

±0.03

每班一次

 

基本项目

1

拌和物含气量

3%5%

每2h一次

 

2

拌和物均匀性

采用冲洗分析法测定骨料含量时,两个样品差值应小于10%;采用砂浆密法测定时,密度差值不大于30kg/m3

当配合比改变或拌和工艺改变时,视情况检测一次

 

3

拌和物外观评价

拌和物颜色均匀;砂石骨料表面浆液裹附均匀;无水泥或掺合料结块;刚出机的拌和物用手轻握时能成团,松开时手心无过多灰浆粘附

 

 

 

5 胶凝砂砾石运输监理质量控制

胶凝砂砾石运输质量控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运输胶凝砂砾石的自卸车必须整洁,车况良好,不能漏油、漏浆。

2)由驾驶员负责自卸汽车运输过程中的相关工作,每一仓块铺筑前后都应冲洗车厢并排除积水,使之保持干燥、洁净。大风、高温、低温季节进行胶凝砂砾石的运输时,须按照规定加盖遮阳棚或保温被,同时由质检人员与仓面指挥长对执行情况进行督查。

3)为减少骨料分离,运输胶凝砂砾石的车辆应尽量采用尾巴上翘的自卸汽车。

4)若有多个品种胶凝砂砾石,应挂牌标识,标明所装胶凝砂砾石的种类后方可驶离拌和场地,未挂标识牌的汽车不得驶离拌和场地进入铺筑仓内。

5)胶凝砂砾石运输车在拌和场地必须服从试验室质控人员和监理工程师及业主中心实验室的取样要求。

6 胶凝砂砾石施工监理质量控制与检测

监理工程师、施工管理人员和业主代表进入仓面必须佩戴工作证。仓面指挥长全权负责膛凝砂砾石仓面施工,仓面指挥长应接受仓面负责工程师的技术指导和专职质检员的质量监督。

监理人员要做好对控制人员、试验室现场质检员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和抽样检验的监控工作,质检员按规定填写记录,并将检查和抽样检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通知仓面指挥长,以便纠正。

除仓面指挥长和仓面引导员外,其他人员不应在仓面直接指挥生产作业。业主代表、设计代表等人员发现问题时,应通过仓面监理工程师转达至专职质检员或部位工程师,由专职质检员通过仓面指挥长实施改正,仓面指挥长应无条件接受。

监理工程师还应对设施设备、施工人员、卸料、碾压施工等做好监督工作。仓面单元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必须坚持施工单位内部“三检制”和监理终检制度。胶凝砂砾石施工现场质量控制与检测见表3。

表3 胶凝砂砾石施工现场质量控制与检测

项次

项目

质量标准

检查(测)频数

备注

1

仓面VC值检测

现场VC值允许偏差±2s

每2h一次

 

2

铺层厚度

碾压试验确定的铺层厚度±3cm控制

每个碾压层面不少于4个测点

 

3

碾压遍数

无振2遍+有振8遍+无振12

碾压施工全过程控制

 

4

强度检测

取样数量为机口的10%

 

 

5

其他力学指标检测

依据设计要求决定

 

 

6

压实度

每个压实层压实度不得小于96%

每铺筑填300m3胶凝砂砾石,至少应有一个测点;每一层面内不得少于3个测点

 

7

骨料分离情况

不允许出现粗骨料集中情况

碾压施工全过程控制

 

8

两个碾压层层面间隔时间

由试验确定不同气温条件下的层面允许间隔时间,依次为判断标准

碾压施工全过程控制

 

9

胶凝砂砾石加水拌和开始至碾压完毕时间

小于1.5h

碾压施工全过程控制

 

7 变态胶凝砂砾石施工监理质量控制

变态胶凝砂砾石是在已经摊铺的胶凝砂砾石中掺入一定比例的灰浆后,经振捣密实的胶凝砂砾石。变态胶凝砂砾石的施工应与胶凝砂砾石施工同步进行。

7.1 水泥、粉煤灰浆的配制

灰浆的拌制需要在工地现场设置专门的制浆系统进行。同时,在制浆站配合比标识需贴在显眼的位置。

灰浆拌制时须严格按照试验室所提供的配合比进行控制。每一工班应对灰浆比重进行检测,若灰浆配合比需要调整,应由试验室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7.2 灰浆的输送

灰浆在运输的过程中一直到铺浆之前必须对其不断搅拌,使灰浆保持均匀性。

7.3 铺浆

变态胶凝砂砾石掺浆量不应大于变态胶凝砂砾石量的8%~10%(体积比)。如果需要对灰浆的掺量进行调整,应由试验室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变态胶凝砂砾石宜采用打孔法加浆的方式。

7.4 变态胶凝砂砾石振捣

上游面的变态胶凝砂砾石须选择先变态后碾的方式,变态部位应低于碾压层面3~5cm。其他位置的变态胶凝砂砾石须采用先碾后变的施工方法。

灰浆掺入胶凝砂砾石内10~15min后开始振捣,振捣时间以振捣后胶凝砂砾石表面完全泛浆、泛除气泡极少和胶凝砂砾石表面不再下沉为准,振捣时间一般不应少于15s。坝体上游面应采用振捣机组进行振捣。

振捣棒应插入下层变态胶凝砂砾石内5~10cm100型振捣器插入胶凝砂砾石的间距不应超过50cm,捣振器应垂直插入胶凝砂砾石,避免漏振。

止水部位的变态胶凝砂砾石施工,应采取措施妥善保护住止水设施,并应剔除该部位胶凝砂砾石的大骨料,仔细进行振捣,避免产生渗水通道。

7.5 与变态胶凝砂砾石相邻部位的胶凝砂砾石施工

相邻区域胶凝砂砾石碾压时与变态胶凝砂砾石区域搭接宽度应大于20cm。变态胶凝砂砾石与胶凝砂砾石的结合部位用振动碾补碾2~3遍。

8 结语

胶凝砂砾石作为一种施工简单快速、造价低廉的材料,目前已在一些工程上得以应用。但由于胶凝砂砾石的大范围推广应用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所以仍需进一步研究。随着对胶凝砂砾石研究的不断深入,掌握其在工程中的施工要点,胶凝砂砾石会在工程中得到更多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新宇,任金明,陈永红.胶凝砂砾石筑坝技术进展及西部高寒高海拔地区应用展望[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2,5).

[2]陈振华,林胜柱,魏建忠,等.胶凝砂砾石筑坝技术新进展[J].水利科技,2011,4).

[3]贾金生,马锋玲,李新宇,等.胶凝砂砾石坝材料特性研究及工程应用[J].水利学报,2006,(5).

 

(作者仲深意系河南华北水电工程监理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总监理工程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教师)

上一篇:节能技术在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下一篇:大跨径连续桥梁施工技术的应用

1.凡本网注明“来源:高新科技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高新科技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高新科技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高新科技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的稿件,均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