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cngxkj@126.com

网站首页 > 科技大数据 > 传媒与出版 > 正文

基于输电线路三维信息的无人机智能巡检技术研究

来源:《中国高新科技》期刊社 时间:2018-11-13

1 引言

为满足我国经济及居民生活对电量快速增长的需求,高压、特高压线路里程快速增长,截至2016年底,220kV电压等级及以上的输电线路里程已超过170km。无人机巡检系统通过搭载可见光采集、激光雷达等设备,通过人工操控实现了输电线路运行信息的精细化采集,并对输电线路三维信息进行建模展示。较传统的人工巡检方式,巡检效率有了大幅提高。现有无人机巡检工作主要依靠人工操控来完成,对巡检人员的操控能力、操控经验要求高,而且易出现疲劳巡检的情况,导致撞击导线、坠机的风险。

如何快速有效构建输电线路三维模型,制定自主巡检路线是制约无人机智能巡检的主要因素。麦晓明等利用激光扫描技术获取输电线路走廊数据,并进行三维建模恢复,实现了走廊信息的可视化展示,但是海量的激光点云数据严重制约了三维场景的建模速度。闫丰亭研究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三维地形计算,以卫星照片作为地形纹理映射的基础,设并完成了相关数据格式转换算法,但整体计算量较大。基于输电线路无人机实际巡检的需求,本文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输电线路信息源,首先以构建非参数化部件输电线路三维建模方式,抽象化展示杆塔的走向、部件的分布及杆塔间导线的连接分布;其次,计算待巡检部件的三维空间位置,并进行坐标点排序,确定各部件与杆塔、部件间的全局与局部相对位置关系;最后,结合线路走向,形成无人机巡检的航迹及悬停点信息,指导无人机完成输电线路信息的自动采集任务。

2 基于部件的输电线路三维建模技术

输电线路主要由杆塔、导线及其附属部件组成,输电线路的建设有严格的建设标准与建设规范,并且绝大部分杆塔的塔头与塔基具有相似的结构。因此,在进行输电线路三维抽象建模时,基于非参数部件方法,对输电线路各部件依据建设标准进行分解,利用各部件功能关系进行组合,以实现输电线路三维杆塔及其附属部件的灵活三维重建,从而降低建模的工作量与工作难度。

2.1 输电线路部件属性信息构建

为快速获取输电线路部件的属性信息对接国家电网GIS系统,提取输电线路杆塔GPS信息、杆塔塔型和电压等级,并根据系列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设计规范及输电线路施工标准,获取输电线路附属部件信息,形成输电线路部件属性信息的.xml文件。根据输电线路部件属性信息表,可以完成输电线路的三维抽象模型建模,方法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输电线路三维建模流程

2.2 输电线路部件库与三维建模

输电线路部件库主要是为三维建模提供快速的模型,本文将输电线路的三维模型分为:塔头、塔基、附属部件及导线4个部分。首先,通过CAD软件对不同类型的塔头、塔基、附属部件进行三维建模;其次,对不同部件间的空间关系进行记录和维护,以满足输电线路三维模型拼接的需求。

通过对接国网GIS系统获取杆塔信息。塔头主要类型有干字型、酒杯型和猫头型;杆塔按受力性质分为悬垂型和耐张型杆;杆塔按回路数可分为单回路、双回路和多回路;杆塔按用途可分为悬垂型杆塔、耐张直线杆塔、耐张转角杆塔、耐张终端杆塔、跨越杆塔和换位杆塔。各型杆塔塔头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输电线路各型杆塔塔头模型

输电线路杆塔的塔基通常具有相似的结构,塔基间的不同主要在于角铁的排列方式和高度两方面,而在实际的无人机巡检中并不关心角铁的排列形态。因此,本文将塔基抽象成一种形态,如图3所示。塔基的高度与电压等级有密切的关系,如表1所示。

 

图3 杆塔塔基模型

 

表1 输电线路塔基高度与电压等级对应表

电压等级(kV

铁塔高度(m

110

15-18

154

15-18

220

23

500

36

750

45

2.3 基于功能关系的杆塔三维重建

杆塔的各部件有明确的功能用途塔头主要用于悬挂绝缘子与金具等部件塔基主要用来支撑塔头与大地的连接基于此,根据对接国网GIS获取到的杆塔型号,自动搜索塔头模型并匹配该塔头的塔基、绝缘子等部件。首先,根据塔头与塔基的功能关系完成杆塔主体的拼接;其次,将绝缘子等部件附着到杆塔主体上,结果如图4所示。

 

图4 输电线路三维重结果

2.4 输电线路精细参数调整

对输电线路进行抽象的三维空间建模除了对本体的几何模型构建外,还要对线路模型的精细参数进行调整。首先,根据相邻的杆塔坐标,对三维空间模型进行走向调整;其次,对三维模型进行几何等比例修正,使模型能够准确表示输电线路实物的物理特性。

3.2 无人机智能巡检路径规划

巡检应用的无人机具备悬停功能,可实现从一个悬停点到下一个悬停点的直线飞行。依据输电线路走向及悬停点信息,规划智能巡检路径。智能巡检路径按照以下步骤

1对接国网GIS系统获取杆塔GPS信息及作业班组GPS信息确定杆塔线路的走向及无人机巡检前进方向

2)根据安全作业距离及导线走向,计算无人机巡检的基准航迹路线。即巡检全局航迹,如果到达目标点,则结束算法。

3)将每个悬停点依据垂直方向前进方向水平方向进行折线型排序生成局部航迹

4无人机依据三维局部航迹完成一基杆塔巡检后飞回原全局航迹继续转至2)进行飞行。

4 实验测试

4.1 建模结果

以邹川输电线路的某段线路为测试样例利用非参数的件重构模式对杆塔进行三维重建,图5a所示。同时,利用无人机携带激光雷达(分辨率为15~20/m2)对输电线路进行激光扫描并对点云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如图5(b)所示。

                

                                                                                                    (a)非参数部件三维重建                (b)激光扫描三维重建

图5 三维重建

利用本文方法对杆塔进行建模可以在保证巡检精度的前提下,实现输电线路杆塔的快速三维建模,提高了建模的效率,具体对比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杆塔重建效果对比

建模方法

单基杆塔

15基杆塔

高度误差

挂点误差

非参数部件重建

5min

48min

0.23m

0.11m

激光点云三维重建

15min

220min

0.12m

0.06m

4.2 基于输电线路三维信息的无人机巡检路径规划与智能采集

输电线路精细巡检对象主要包括绝缘子、线路挂点等部件,根据邹川走线路杆塔型号及部件类型,对杆塔单侧悬停巡检路径进行规划,线夹A15.5645.31)、绝缘子串B15.5646.86),横担C15.5651.90),地线挂点D16.08,55.67),二维巡检路径结果如图6所示。

图6 悬停路径规划

传统的输电线路巡检方式为人工操控无人机平台进行数据采集,完成一基杆塔的巡检大约耗时20min,利用智能采集系统进行采集,耗时平均约5min,工作效率可提高4倍以上,而且极大地降低了巡检人员的劳动强度。

5 结论

本文利用非参数件方式对输电线路杆塔进行了三维建模恢复具有较高的灵活度且建模效率较高,虽然建模结果较激光点云建模有所误差,但是可以满足输电线路巡检工作的实际应用需求。结合部件位置,制定悬停点并进行路径规划,指导无人机平台进行自主巡检飞行,提高了巡检的智能化水平与巡检的效率。本文从巡检需求、建模速度方面出发,重建的三维模型涉及的部件较少,后期为提高三维建模的复杂度,可以增加均压环、间隔棒等金具结构部件。

 

参考文献

[1]丁亚洲.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在特高压输电线路路径优化中的应用研究[J].低碳技术2016,(24).

[2]张祥全,苏进军.架空输电线路无人机巡检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6.

[3]麦晓明,陈驰,彭向阳,等.输电线路走廊三维可视化技术和系统设计[J].中国电力,2015,48(2).

[4]闫丰亭.大规模三维地形建模与渲染的研究及改进[D].青岛:山东科技大学,2011.

[5]兰蕊,刘旭生.输电线路GIS系统中电力线路要素模型库的建立[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7(3).

[6]金龙哲.输电线路运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基金项目: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科技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17A-124)

(作者严文涛供职于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

 

 

上一篇:一种用于完成特殊频段杂散发射测量的装置
下一篇:全封闭式换流阀外冷水加试剂装置的研究及应用

1.凡本网注明“来源:高新科技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高新科技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高新科技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高新科技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的稿件,均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