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cngxkj@126.com

网站首页 > 科技大数据 > 传媒与出版 > 正文

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来源:《中国高新科技》期刊社 时间:2019-01-15

1 城市生态园林设计和海绵城市理论研究

在传统的城市建设内容中,主要强调发挥钢筋水泥的硬化作用,城市降水主要通过灌渠等设施排出,如遇极端天气,则会导致城市旱涝等问题。为此,为了有效解决城市的生态问题,我国提出了海绵城市理论,以便更好地应对环境变化情况,有效解决自然灾害等问题。海绵城市的建立,有利于雨水自然存储和自然渗透以及自然净化等,从而建立一个适合人们生活、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生态城市。海绵城市理论的主要应用内容是,通过应用自然排水系统和生态排水设备建立城市的绿地和道路等,并通过吸收和渗透等方法解决城市的内涝问题,有利于节约水资源,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建立绿色环保城市。

生态园林设计的基础是生态学,结合景观生态学等其他生态理论系统建立绿色、环保、文明、优美的生态环境。而海绵城市理论的提出基础是水生态,作为一种生态平衡措施能够有效解决我国城市和乡村的水文问题。通过生态理论来缓解水生态问题,有利于解决用水,保护生态环境。从海绵城市理论和生态园林设计的概念可以看出,二者能够在平衡生态环境系统等方面发挥很大作用,从而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

2 海绵城市理论的运用规则分析

2.1 坚持优化规划原则

城市在运用海绵城市理论进行生态园林设计时,包含了城市雨水和雨水灌渠以及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这三个内容。这三个内容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合作、共同为海绵城市建设发挥重要作用。所以,在设计城市园林景观的过程中要注意优化三者之间的关系,保证其协调性与统一性。在进行具体的城市规划过程中,不仅要从源头上减少地面雨水的径流量,还要在设计末端对雨水进行有效的调节和管理。与此同时,还要认识到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复杂性,认真规划其中的各个内容,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城市中的相关政府办部门也要大力支持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从而优化城市的内部结构,推动城市的绿色持续发展。

2.2 坚持生态平衡的原则

在应用海绵城市理论建设城市生态园林的过程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提高城市的生态性和环保性。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应用海绵城市理论可以实施更加贴近自然的工程,有效的管理城市的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推进绿色工程的实施,不仅可以保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保证生态效益。与此同时,由于城市中的老城区建设时间比较长,管理水平不高,很多雨水设施都比较落后,在下雨时会导致较为严重的雨水径流问题。因此,城市建设要在坚持生态性原则的同时,建设雨水设施和相关保护系统,为城市水资源的有效解决发挥真正的功效,从而促进城市的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

2.3 坚持安全最重要原则

从目前来看,无论何种工程,都要以完全为主,海绵城市理论的实施也不例外。因此,在建设城市生态园林的过程中,应用海绵城市理论需要把城市居民的安全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与此同时,还要从城市水资源的实际情况出发,掌握城市的降水规律,并严格实施和遵守相关水资源的保护制度法规以及城市处理内部洪涝问题的制度,打造科学有效、绿色环保的生态城市,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2.4 坚持设计的系统性原则

在应用海绵城市理论建设城市生态园林的过程中,需要全方位、系统化地进行综合分析。具体来看,需要在设计规划时认真分析城市水循环的各个方面,掌握城市水资源设施的建设程度和以往水资源的开采情况,再根据城市的实际发展情况和具体发展要求,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海绵城市理论。由此可见,设计海绵城市理论时坚持系统性原则,可以全面性地设计其中的各个环节,为城市整体环境系统和排水系统的系统性提供保证。

3 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运用方法

3.1 道路规划方法

在城市园林设计应用海绵城市理论的过程中,道路规划有人行道雨水排放和道路景观绿化两种方法。在具体的规划中,可以把城市道路中凹陷绿地的存积的雨水通过引流的方法引城市绿化带之中。在这一过程中,把城市的绿化带当做存储水的天然水箱,能够有效减少雨水下渗情况。与此同时,在发挥城市渗透道路的渗透作用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强化渗透雨水的功效,但还要考虑其他方面的问题。例如,如果城市道路的路面上含有很多淤积的泥沙和泥土以及其他污染物,需要认真考虑路面渗透的具体操作方法,从而合理地规划城市道路,促进城市生态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2 雨水花园规划内容

在城市园林设计应用海绵城市理论的过程中,需要规划城市中的雨水花园。雨水花园就是通过浅凹陷的方法来种植城市中的各种植物,如灌木和鲜花以及草地等,也包括城市其他基础设施和带有植被的土地。雨水花园的规划设计充分发挥了土壤和植被能够渗透雨水的功效,使城市中的雨水得到充分的渗透,从而减少了雨水的径流量。在雨水花园规划内容中,将城市生态园林设计与城市雨水管理系统有效地融合起来,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城市的雨水渗透问题,提高对水资源的利用率,还能更好地美化城市,发挥一定的观赏审美作用。

3.3 自然排水系统规划内容

在应用海绵城市理论建设生态园林时,需要对自然排水系统进行合理规划。自然排水系统的设计原理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在城市原来排水系统的基础上,将雨水通过水管排放到城市外面的河流之中。不过,在排放雨水的过程中,可以把城市中雨水作为地下水,从而为城市中的植被和土壤提供丰富的水资源。自然排水系统的设计规划内容主要包括城市中的植被和坑洼地、城市自身的土壤和被人工改良过的土壤,以及城市排水系统中的排水管道。

3.4 可渗透路面设计规划

对于城市生态园林的设计到应用海绵城市理论来说,可渗透路面的设计内容主要是要综合利用各种技术手段,把城市中那些本来没有办法进行渗透雨水的路面变成可以渗透雨水的路面,目的是建设地表雨水的径流量。可渗透路面设计的主要形式就是增加渗透量,从而减少径流量。在城市雨水的管理工作之中,开展可渗透路面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其实就是发挥缓和雨水问题的作用。与此同时,在此基础上减少使用其他管理雨水问题的技术方法和应用手段,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的雨水问题,提高城市雨水的管理效率。从目前来看,在可渗透路面之中,水泥砖的应用最为广泛,除此之外还有可渗透混合凝土等。

3.5 科学合理地设置城市景观,减少开发所带来的影响

1)在设置城市景观的过程中,应该把绿色基础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有效结合起来。为了更好地管理雨洪资源,需要在采取源头分散控制法时结合城市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利用生态调蓄的设施和方法,合理开发和利用雨洪。在规划城市景观的区域内,需要参照水量外排系数和径流系数作为规划标准,优化利用各种设施和相关技术,提高使用率。例如,用水花园和生态湿地。城市设置透水铺装会有碎石沟、碎石渗透带、蓄水池、植草沟、渗透渠以及混凝土透水铺装等海绵设施时,需要做到因地制宜地进行设置,从而保证城市景观设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与此同时,为了有效减轻雨水管网承受的压力,需要在消减径流的基础上实现蓄水和防洪的目标,并建立一个分布型的雨水网络。由此可见,在设置城市景观的过程中将绿色基础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进行有效结合,可以充分发挥城市景观多样性的特点。

2)在设置城市景观时,需要在绿色基础设施下将景观植物进行结合。从一定程度上来看,植被和土壤是适应雨水能力很高的重要构成元素,为城市的园林景观设置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进行设计城市园林的过程中,需要全方位、多角度地分析该城市土壤的具体情况。在掌握城市土壤具体情况之后,通过不同的方法手段来改良和优化土壤,适当减少城市土壤中存在的径流量,并对地下水进行补给。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可以为城市地下水进行合理的补给,还能通过过滤作用和吸收作用有效解决径流存在的污染,提高城市地下水的干净程度。

3)在城市景观设置的过程中,还可以采取复合种植园林植物的方式。具体来看,城市可以建造复合型的混合植物群,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表径流量,实现水资源的循环使用目标,从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在建立园林植物群时,可以建立雨水蓄留带和径流停留带等。与此同时,还要结合城市植物分布的具体情况,充分考虑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可以种植落叶乔木垂柳和天竺桂等植物,不仅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还能美化城市,发挥一定的景观欣赏价值。

4 结语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在运用海绵城市理论设计城市园林的过程,能够促进我国城市的健康持续发展。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进,城市在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海绵城市理论,又将其应用到城市园林设计中,不仅可以有效的减少城市园林建设的经济成本,保证经济效益,还能增强城市生态园林的运行效果,更好的平衡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关系,提高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从目前来看,我国还需要不断深入研究海绵城市理论的具体应用措施,从而为促进我国城市的全面发展提供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萍.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运用[J]现代园艺,20186):118-119.

[2]李蕾.城市园林设计中海绵城市理论的运用探析[J]现代园艺,201718):104.

[3]韩小勇.海绵城市理论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概述[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25):193.

[4]李利胜.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运用[J]现代园艺,20178):143.


收稿日期:2018-09-09

作者简介:陈蒙(1989-),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视觉传达。

上一篇:静电对广电及数字设备的影响分析
下一篇:钻探技术在地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1.凡本网注明“来源:高新科技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高新科技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高新科技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高新科技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的稿件,均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