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随着LTE网络向多波段、多单元、多层异构群结构发展,在不同频段、不同强度、不同小区区域的同一位置接收同一UE信号的可能性得以大大增加。相对于一些不同频带和区域,如果设备由制造商和基站共同处理,并且中间层X2具有理想的传输链路,就可以实现微秒级的信息交换。如果在不同的层间社区中有不同的制造商或非共地址,X2没有理想的传输链路,可以考虑通过双连接技术实现层间协作,为UE提供更好的服务。
1 4G+及5G网络中双连接技术的原理
所谓双连接,是指UE同时与两个基站单元保持连接,核心思想是把控制平面和用户平面分开。在用户平面上,终端同时通过main B和SeNB向核心网络传输数据。虽然5G无线网络的标准化尚未完成,但5G网络对多RAT的设想是确定的,最终5G、LTE或WIfI用户将能够接入5G网络。目前,5G和LTE之间有两种网络方案,即NSA和SA。在NSA的计划中,5G与LTE结合,通过双连接方式连接网络。通过研究和实验,三星电子在28GHz的超高频段中,成功地以超过1Gb/s的速度传输了2km范围内的数据。三星公司已经核实了52个天线单元的适应阵列传运技术,促使无线电能够远距离传播,并能实时跟踪用户终端的位置,下载和交换数据。超高频数据传输技术的成功不仅保证了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而且有效地解决了移动通信频带资源几乎耗尽的问题。其5G网络已成功交付1Gbps在28千兆赫(GHz)频段,相比之下,目前第四代长期演进(4G LTE)服务的5G带宽为75Mbps。过去,传输瓶颈被业界广泛认为是一个技术问题,但三星公司利用自适应阵列传输技术的64个天线单元解决了这个问题。未来5G的传输速率将高达10Gbps,这意味着手机用户可以在不到一秒的时间内下载高清电影。5G网络意味着超高速的数据传输。2013年5月,三星宣布其即将推出的5G技术每秒可以传输超过1g的数据。相对较快的LTE网络每秒可以传输约6000万数据,约为0.05g。这种无线网络将比任何智能手机都要快得多。谷歌声称它可以在不到2分钟的时间内下载一部全高清电影。
2 4G+网络中双连接的架构及应用
2.1 4G+网络中双连接的架构
在控制平面中,eNode B和MME之间的s1-mme连接在MeNode B的末端,通过x2-c接口与SeNode B相互连接。由于SeNode B中的实体没有能与UE相等价的RRC实体,所以SeNode B将通过RRCcontainer对一些信息进行合成划分,然后通过接口将信息传输给MeNode B,MeNode B生成的RRC信息将发送给UE,所以UE也只是看到过程中的实体并对其做出反应,这个过程还可以避免两个RRC连接的终端进行短暂的维护,从而减少终端的复杂性。在用户平面上,包含1a和3c两个架构,这取决于数据是在核心网络EPC中还是在基站的一边,1a架构的数据在核心网络端进行分割。MeNode B和SeNode B都具有独立的PDCP、RLC、MAC和PHY层。在这个体系结构中,MeNode B和SeNode B之间的x2-u接口不交换数据,这减少了用户端时间延迟。X2接口的传输性能较低,不需要修改基站间的协议,然而,这种架构增加了核心网络的处理能力。3c体系结构的数据负载在基站端分离,s1-u连接核心网络和基站之间的信令转换都在MeNodeB之间进行,和所有下游MeNodeB首先发送数据流,然后除以MeNodeB按照一定的算法和比例,然后部分x2-u通过SeNode B将数据发送出去。因为SeNode B只有RLC、MAC和PHY层,所以这种架构核心网络对于SeNode B是轻易不存在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核心网络的影响,但是还会有缺点存在,那就是SeNode B需要基站和基站之间X2接口传输性能高,复杂度高的网络,因为它自身需要实现主辅基站间的流量控制。
2.2 4G+网络中双连接技术的应用
2.2.1 双连接技术有利于解决4G+异构网络的移动顽健性问题
当异构网络微基站设置非常密时,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来说,其边界会迅速加大,从而实现为用户终端,切换速度以及切换成功率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进而网络系统可能会有更大的变化,分别在单宏区有2个,10个小区域(pico)和移动终端速度从3km/h到30km/h,并拥有每小时60km/h的终端切换的频率和类型统计数据。“PP HO”代表微开关,“MP HO”代表宏观开关。可以看出,终端移动速度越快,微基站密度越高,切换时间越长。“宏”只代表宏碁站网络场景,不能代表Cl。单宏区“长虹小区覆盖面积10小,同频网络场景”代表Cl。英特尔10细胞单宏区“覆盖10个小区域和他们不同的频率网络场景”,代表Cl。Intel 20 cell“灿鸿社区覆盖2个小区域集群,共20个小区域,以及各自不同的频率组网场景。随着终端移动速率的增加,开关故障率增加,单层虹机站网络的开关故障率最低,其次是宏微异频网络,宏微同频网络的开关故障率最高。当终端以60km/h的速度移动时,异质网络大异频率的10个单元的切换故障率接近10%。
2.2.2 双连接技术可应用于TD-LTE与LTEFDD异厂商融合组网
TD-LTE和LTE、FDD的融合网络根据原理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两个网络的独立调度,终端根据外界条件可以在两个网络条件中来回移动,进而根据运营商所给的信号强度进行最好的选择。第二阶段是两个网络之间的负载均衡,控制方根据实时看到的网络动态对移动用户进行调整。通常,双连接技术可以应用于TDD和FDD网络在合并到一个网络时彼此不同或设备的不同站点的场景。具体来说,如果采用3c架构,不同厂家之间的双连接,基站改造的难度会增加。因此,可以使用1a方案来判断TDD和FDD双连接的初始阶段。
3 5G非独立组网中5G与LTE双连接的架构与应用
3.1 5G非独立组网中的双连接的架构
在网络方面,独立网络和非独立网络之间存在着许多不同。独立网络的原理主要应用于是端到端操作的5G网络,这样不仅有利于反映5G技术包含的优势,还可以尽可能的提高移动网络的服务质量。非独立网络是LTE和5G的结合,这样有利于充分的利用LTE资源并最大化地降低网络建设成本,非独立网络的建设标准将在2017年底前完成。在非独立网络架构中,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核心网络和无线网络的建设方案进行仔细探讨,其中就有可能存在双连接架构建设的多种选择。目前,来自主要电信运营商、芯片供应商和互联网公司的600多名代表出席了在加州圣地亚哥举行的会议。会议发布的5G独立网络架构所使用的是一种新的设计技术和理念,在技术人员引进新的网络元素和连接技术时,发现它可以很好地适应这种新技术而没有排斥性,例如网络虚拟技术和网络定义技术。此外使用5G独立网络还可以减少移动用户对现有4G网络的依赖,从而更好地支持5G网络的应用。对于这种架构应用以及双连接技术,我国政府应该相应的出台一些政策,以此促进双连接技术更好的在我国大范围应用。
3.1.1 核心网采用现有4G核心网EPC
当核心网络使用4G核心网络EPC控制飞机只能通过LTE eNode B连接到EPC,相对应的用户通过LTE eNode B平面架构3连接到EPC时,通过eNode B(LTE)和5G LTE基站(gNode B)连接到EPC 3同时相应的体系结构,通过5G基站(gNode B)连接到对应的EPC架构3x(3a,3x和R12架构在1a)。4G作为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它可以迅速传播声音、文字、视频和图像信息,并能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国际电信联盟标准4G系统来满足系统的100Mbit/s的数据传输速度,无愧于机器之间的对话。LTE(长期演进)主要研究3GPP无线接入网络的长期演进技术,升级版的LTE将最终满足国际电信联盟4G系统的要求。SAE(系统架构演进)是核心网络的长期演进,它定义了一个全包核心EPC(包核心)。系统的特点是基于全IP结构、控制与负载分离、MME、SGW、PGW、PCRF等网络元素的平面网络结构,只分组域,不分组电路域,SGW和PGW通常是联合成立并称为sa-gw。
3.1.2 核心网采用现有5G核心网NGC
核心网络采用5G核心网络NGC时,需要将LTE eNodeB升级为eLTE eNodeB,只有这样才能符合5G网络间隙和连接的条件。当技术人员对平面连接到5G gNode B核心网络进行控制时,对应于4/4a,其中eLTE eNode B用户面通过5G gNode B连接时,对应于架构4;当eLTE eNode B用户界面直接连接到5G核心网络时,它对应于架构4a。控制平面通过eLTE eNode B连接到相应的7/7/7x核心网络,其中,5G gNode用户B表面通过eLTE eNode B连接相应的架构7、5G gNode用户B表面是直接连接到相应的架构7 5 G核心网络,5G gNode用户B的表面是直接连接到5G核心网络和提供的5G gNode B并联控制eLTE eNode B数据相应的结构7x。多路连接是基于rel12的双路连接技术,主要解决非通用基站的频率聚集问题。它是“载体聚合”,当宏观和微观世界有不同的物理位置时,并没有理想的返回链接。主要的技术难点是功率控制参数设计和高水平工艺设计,信号设计和基站接口信号设计不完全同步。随后,该概念在reL13中扩展到lTE和WLAN聚合LWA技术,即使用lTE基站通过双连接聚合数据传输通道。当LTE基站只提供控制信息,使用WLAN进行数据分流时,相当于使用WLAN访问。5G时代,新增了一种空港——NR,考虑到运营商的部署选择不同,多连接技术可以将LTE、NR和WLAN结合起来,这一点更为重要。例如,一些运营商的LTE核心网络(EPC)建设得很好。在5G部署的第一阶段,他们希望使用EPC和NR,这需要5G的多连接技术。例如,有些运营商为了降低运营成本,可能会在网络结构上进行一些调整,很有可能会在5G核心网络(NGC)部署后放弃对EPC的维护,这样有可能会对移动用户使用网络的效果,但同时他们认为lTE覆盖仍然很好,所以他们使用NGC来服务现有的lte差距。5G的关键指标之一是高可用性,这意味着无论你在哪个领域,都尽量不要失去网络,因为在这个网络社会中如果没有网络可能会影响生活,所以使用这种5G网络可以克服4G网络的一些缺点,而且多连接技术还是一种很好的解决网络连接不佳的方案。例如,对于一个室内渗透较差的环境,可以将业务转移到WLAN,从而确保用户不退出网络,这种应用将会大大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并带来诸多的便利。
3.2 5G非独立组网中的双连接架构的应用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需要选择5G网络时,需要考虑这个网络是热点覆盖还是全面覆盖。根据5G热点覆盖,可以使用非独立结构进行双连接技术的应用,这样有利于减少网络之间的更换和重新选择,以此能表现出更好的覆盖性。使用NGC网络时,需要升级LTE eNode B,工作量大,对现有网络的影响较大。从综合考虑建设和改造的难度和网络性能的角度来看,当5G网络的云、片初始需求不高时,双连接3a架构可能更合理,需要进一步分析其影响。
4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分析了双连接技术的原理及其在4G+和5G网络中的体系结构和应用。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经过科研人员的不断努力,这种双连接技术已经在我国得以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相信在未来,我国还可以对这项技术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达到更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先栋,于翠波,勾学荣.LTE-Advanced移动通信系统双连接技术[J].现代电信科技,2014(9):17-23.
[2]许森,张光辉,刘晴.基于双连接的TD-LTE和LTE FDD融合组网[J].电信技术,2015,11(2):28-31.
[3]孟颖涛.5G与LTE双连接技术架构选择[J].移动通信,2017,41(2):27-31.
(作者系江西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中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