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支付以及移动互联技术得以普及应用,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及行为习惯。在这样的形势下,大数据技术发展迅猛,大数据平台的建设也是日新月异,我国已进入大数据时代。在这一背景下,对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建设方面的认识和需求也在不断地改变,以谋求更好地发展。基于此,本文以大数据的视角,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展开详细的论述和探讨。
1 大数据概述
1.1 大数据的概念
关于“大数据”的概念,研究机构Gartner给出了这样的定义:“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来适应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给出的定义则是:大数据是一种规模大到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具有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多样的数据类型和价值密度低四大特征。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及肯尼斯·库克耶则认为大数据是指不用随机分析法这样捷径,而采用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方式。基于以上3种观点,笔者认为大数据的概念就是通过相应的集成软件对所要收集的内容进行相应的数据管理和数据采集,以快速地获得有一定价值的信息。目前,大数据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云计算平台、分布式数据库、互联网、数据网络、数据库和其他的系统。
1.2 大数据的特征
IBM提出大数据具有5“V”的特征,即: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低价值密度)、Veracity(真实性)。因此,大数据的特征如下:
(1)数据的体量巨大。相关数据显示,相关大数据平台首页的导航网页,每天提供的数据量达到了1.5PB。所谓PB,是英文petabyte的缩写,是一种比较高级的存储单位,1PB的字符数等于1,125,899,906,842,624字节,也就是等于2的50次方。而相关研究证实,人类发展至今,所有的印刷材料加起来也才达到200PB。也就是说,如果用普通的4A纸将这1.5PB的数据打印出来,就能够打印出来5千亿张之多,这还仅仅是大数据平台首页导航一天提供的必要数据。由此可见,大数据的体量十分巨大。
(2)处理速度快。大数据技术采用集成软件技术,能够在大量纷杂的数据中快速采集到最有价值的信息。
(3)类型丰富。大数据采集的数据类型非常多,既包含文本形式的数据信息,还包括音频、视频、图片等不同媒介类型的数据信息,类型丰富,数量巨大。当然,个性化的数据信息仍占据着主要地位。
(4)价值密度低。大数据采集的数据较多,都是与使用者寻找的主题有关,但其中真正有实用价值的部分较少。以监控视频为例,在半个小时的监控视频里,有使用价值的数据信息也许仅仅只有1秒钟左右。
(5)数据真实、可靠。大数据通过采集大量的数据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汇总,得出的结论对于使用者具有极大的帮助,有效地解决了使用者的问题。因此,具有真实、可靠的特点。
1.3 大数据的作用
在大数据时代,整个信息产业能够得到快速的发展,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持。目前,围绕着信息技术产业不断涌现出新产品与新生态,这些新生事物的信息技术融合发展都离不考大数据的处理,通过使用大数据对不同的数据进行优化分析和管理,使其社会价值与效益最大化。而且,在大数据时代,人们在跟踪互联网信息数据以及对其进行处理时,也必须依靠大数据,由此才能提高其核心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大数据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 大数据视角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2.1 专业定位不明晰
步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在信息技术发展方面面临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传播的渠道和数量越来越多,在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信息处理方法和能力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数据信息的数量与日俱增,但很多人对数据的管理、信息系统的专业建设方面仍在沿用传统的理论与方法,并没有紧跟大数据的变化趋势,对专业的定位不够明晰,培训方式也不科学合理。
2.2 专业人才培养方式单一
随着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在大数据时代,社会企业工作岗位对专业型人才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不仅要求要具备专业、系统的知识以及相应的管理经验,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操作经验。但目前相关教育机构对人才培育的模式比较单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往往忽略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操作经验的培养。
2.3 师资力量不足
目前,我国对大数据的研究时间较短,进入大数据时代的时间也较短。因此,我国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专业的人才较少,而相应教育机构的教师也都是毕业后就留校执教,缺乏相应的行业实践经验,这就导致教师的素质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符,无法辅导学生相应的专业技能。
2.4 核心课程单薄
在相应的教育机构中,其大数据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教育课程和新的课程较为单薄,大多是采用国外几年前的研究,没有加入现今最前沿的技术和知识。因此,必须丰富课程的内容,促进该专业的学生全面发展。
3 大数据视角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应对策略
3.1 明确定位培养的目标
在大数据视角下,社会企业对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相关的教育机构必须明确定位本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根据社会企业实际的工作岗位需求设置相应的课程。就目前的社会企业需求而言,亟须对大数据信息处理的高数值复合型人才,如可视化数据管理、数据信息研究、信息数据监督管理等方面专业人才。具体而言,可视化数据管理专业人才的主要工作是借助可视化软件采集各种相关的信息数据,然后通过相应的分析软件进行筛选,挑选出有实用价值的信息数据,并研究其具体意义,帮助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决策;数据信息研究专业人才的主要工作方向是进行大数据管理,属于级别比较高的管理阶层;而监督管理专业人才的主要工作是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实现有效管理数据的目标。在大数据视角下,随着时代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工作岗位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相应的教育机构必须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学生相应的能力与素质,促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并为推动社会发展而做出自己的贡献。
3.2 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
在明确学生在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方面教育的目标后,各大教育机构还必须制订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应注意以下要点:各大教育机构必须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实际需求,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学习需求和发展需求制定科学、合理地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除了学会书本知识以外,还能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操作经验。因此,相关教育机构必须加强与社会企业的联系合作,组织学生深入企业进行实践操作锻炼,从而促使他们能够理论结合实践,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此外,必须加强本校核心课程建设,对旧有教材进行更新优化,及时补充前沿的知识和技术,从而所培养的人才能够满足大数据时代社会企业的发展需求。
3.3 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思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在大数据视角下,创新对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具有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这也要求各大教育机构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思维,从而促使学生能够利用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思维开发新技术和新科技。这符合当前我国教育领域“双创”教育改的要求。而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造思维,还有助于增强他们的社会竞争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3.4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前文提到,我国相应教育机构的师资力量建设不足,很多年青教师毕业后就留校执教,缺乏相应的社会实践经验。而对于大数据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来讲,师资力量的强弱直接关系到该教育机构学科建设的程度,对于人才的培养也具有直接影响。因此,相关教育机构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增加“双师型”教师的结构比重,优化本校的师资力量配置,并以此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促使大数据视角下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得以不断发展。
4 结语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我国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在大数据视角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涉及很多的行业和领域,而且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使得相关行业和领域对信息管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大数据处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备专业化、系统化的理论知识和管理知识,还要具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操作经验。因此,必须加强大数据视觉下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的建设和完善,从而不断推动我国大数据的发展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邓辉.大数据视角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8(16):104-105.
[2]谢亮.大数据视角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探讨[J].信息通信,2017(8):291-292.
[3]包楚晗,陈雨涵.大数据视角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探讨[J].电脑迷,2017(2):159.
[4]杨云彤.大数据视角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18):105.
(作者系淮北师范大学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