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cngxkj@126.com

网站首页 > 科技大数据 > 传媒与出版 > 正文

5G加持,超高清视频产业迎来风口期

来源:科技日报 时间:2020-05-26
  随着“新基建”大潮的来临,原本就处在风口的5G更是百尺竿头。不论是从5G终端的大量上市、5G基站的建设还是商用落地进程的加快来看,普通大众已然开始憧憬令人心动的5G生活了。然而,“高速路建好后车的问题怎么解决”的担忧在业界一直存。5G在B端企业的应用之广已毋庸置疑,但在更为广阔的消费者C端,5G杀手级的应用似乎并没有完全浮出水面。

  “其实,随着技术的日渐成熟,有广泛市场基础的超高清视频和大型云端游戏也算得上是即将到来的5G时代杀手级应用。”4K花园董事长吴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特别是对于超高清视频,非发烧级的普通用户需求增长十分迅猛,而且随着多视角、AR、VR、互动等技术的加持,5G+超高清视频技术带来的直播已经引起了产业界和广大用的关注。

  5月22日,全国人大会议开幕式中,新华社新媒体中心作为国家级媒体,联合国内多家行业顶级企业共同组建全球领先的“5G+8K”超高清直播系统,这是超高清视频直播首次应用于全国两会新闻报道中;同样在两会期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利用5G网络开展超高清视频直播连线,全方位多角度报道两会,摄制的8K实时视频将同步在新媒体平台和全国各大城市的40多万个超高清大屏展示。

  而在5月初,两场由超高清线上直播演唱会也引发网民广泛关注。这两场4K花园、电信运营商、华为等合作举办高清线下直播以5G+4K+VR+多视角将精彩纷呈的现场演唱会搬移到线上,通过多路独立镜头切换,呈现了多个独立视角,且不同于传统直播,将导播权交给观众,观众可以自由切换主画面和不同视角的画面,特别是其中的4K超高清画面、8K VR极致沉浸感、多视角自由切换,让观众大呼过瘾。而这两场直播时间长达300分钟的超高清演唱会,全网累计超过2000万观众在线观看直播。

  “不论是超高清视频的新闻直播,还是超高清线上演唱会的受青睐,无疑都是5G+超高清视频直播技术成熟落地成功范例,其对5G产业以及超高清视频产业而言,也将产生里程碑式的影响。”吴懿表示,特别是新冠疫情激发了长时间居家用户的娱乐需求,5G+超高清视频直播技术已然成熟则进一步催成“云演唱会”空前成功。 “云演唱会”所呈现出来的超高清、沉浸式、多视角特性并非业界目前所具备的打造“云现场”的全部手段,其他诸如自由视角、VR多视角等更多特性,也已被产业各界多次运用于像晚会盛典、体育赛事、游戏直播、文化旅游等场景,需求更为刚性的智慧教育、智慧医疗产业也在等待着AR、VR技术的快速迭代而全面跨入5G+4K+VR+多视角的门槛,超高清视频产业的风口已然到来。

  5月2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共同组织制定并发布的《超高清视频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0版)》提到,到2022年,我国超高清视频产业总体规模将超过4万亿元。进一步完善超高清视频标准体系,制定标准50项以上,重点推进广播电视、文教娱乐、安防监控、 医疗健康、智能交通、工业制造等重点领域行业应用的标准化工作。

  其实,早在去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发布了《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而当年5月,在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2019世界超高清视频(4K/8K)产业发展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表示,工信部将按照党中央有关决策部署和整体工作安排,与广电等部门密切合作,以实施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为抓手,全面推进超高清视频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当前,移动通信和固定通信都正朝着千兆时代迈进,5G和千兆家宽正在成为全国各地建设智慧城市、发展数字经济的必选项。而随着网络升级的完成,为建5G“高速公路”而投入巨额资金的运营商们势必需要联合产业各界积极拓展适配的行业应用充实管道,超高清视频首当其冲。目前来看,构建4K/8K超高清、VR、多视角、自由视角为主要特色的常态化直播,将是吸引用户不断使用业务的最佳选择。

  “可以预见,随着5G技术与VR技术的不断融合,包括在文化娱乐、游戏竞技、教育培训、医疗健康等等,都在朝着超高清互动的方向发展演进。”吴懿表示,而正是基于超高清视频具有更精细的图像细节、更强的信息承载能力和更广泛的应用范围,其应用场景的拓展还会有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

上一篇:超脱二维阅读世界 声音产品带来科幻新体验
下一篇:《科学家精神·爱国篇》新书首发

1.凡本网注明“来源:高新科技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高新科技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高新科技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高新科技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的稿件,均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