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cngxkj@126.com

科技大数据 > 智慧城市 >
  • 智能经济,澎湃发展新动能

      车水马龙的深圳街头,司机们从前车看灯,如今灯看车——智慧交通解决方案将交通灯从读秒通行转为读车数放行,关键路口平均等待时间缩短17 7%!  热火朝天的雄安新区,建设者们从前盯着城市天气预报,如今享受专属气象服务——每平方公里布设一个自动气象站,将基于工地位置的精准气象数据通过智慧工地气象服务系统,投送到每个项目责任人手机上,为

    2021-12-17
  • 新型智能屋顶涂层可全年节能

      科学家们已经开发出一种四季皆宜的智能屋顶涂料,可以在不消耗天然气或电力的情况下,让家里的温度冬暖夏凉。当地时间16日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研究结果指出,新全季屋顶涂料会根据室外空气温度自动从制冷切换到保暖。这种温度自适应辐射涂层(TARC)是第一种通过调节辐射冷却速率自动在炎热天气降温和寒冷天气升温的屋顶涂料,实现这一特性得益于其

    2021-12-17
  • 我国5G终端连接数达四点五亿,全球占比超八成——智能经济,澎湃发展新动能

      车水马龙的深圳街头,司机们从前车看灯,如今灯看车——智慧交通解决方案将交通灯从读秒通行转为读车数放行,关键路口平均等待时间缩短17 7%!  热火朝天的雄安新区,建设者们从前盯着城市天气预报,如今享受专属气象服务——每平方公里布设一个自动气象站,将基于工地位置的精准气象数据通过智慧工地气象服务系统,投送到每个项目责任人手机上,为

    2021-12-17
  • 新能源汽车将迎来爆发增长

      安徽马鞍山汉马科技集团今年前10个月销售了977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搅拌车、牵引车和自卸车等新能源重卡,继续领跑市场。 胡智慧摄(中经视觉)  12月2日,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媒体沟通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预计,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可达330万辆左右;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500万辆左右,市场占有率将超

    2021-12-10
  • “轨博会”刮起“跨界风” 交通出行更加智能

      新华社长沙12月8日电(记者白田田、刘芳洲)8日,在湖南省株洲市开幕的2021中国国际轨道交通和装备制造产业博览会上,记者看到,在轨道交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趋势下,一批跨行业的新技术、新应用集中发布和展示,轨博会刮起了跨界风。  显示器件生产企业京东方展台上的模拟车厢内,一面看似普通的车窗实际上是一块触控屏,乘客用手指一滑,便能调节

    2021-12-09
  • 教育振翅腾飞 5G智慧引航

      教育乃立国之本,5G网络则是智慧教育的基石。推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教育行业深度融合,信息通信业频频出大招。今年9月,工信部、教育部联合发布《关于组织开展5G﹢智慧教育应用试点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11月,两部办公厅又发布了《关于提高高等学校网络管理和服务质量的通知》,推动5G技术在校园深入应用,加快部署优化5G网

    2021-12-08
  • 山东微山打造高效智慧能源新生态

      科技日报讯 (记者王延斌 通讯员王超 高文涛)近日,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能源大数据中心在国网微山县供电公司揭牌成立,此举标志着济宁市能源监测体系的初步形成。该公司总经理姚素刚向记者介绍:这个中心致力于打造碳排监测、能耗监测、碳排分析、监管普惠、碳排成效等多项应用,能够为政府能耗‘双控’和经济运行提供精准数据服务。  

    2021-12-08
  • 智慧加持 交通驶向可持续发展新征程

      12月6日,伴随着长沙和煦的冬日,来自科技、公安、交通运输、住建、铁路、民航,工信等主管部门负责人和相关单位的领导和业内专家约1000余人,迎来了中国智能交通行业一年一度的盛会。  大会将举办20余场论坛,内容涵盖城市交通治理、无人驾驶发展、能源与交通、智慧出行服务、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新一代人工智能地图等,充分体现了ITS开创可

    2021-12-07
  • 瞄准“绿”+“白” 临江打造乡村振兴“双色引擎”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山区小城,如何发挥自身优势,走出一条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道路?  近日,记者走进吉林省临江市,该市多措并举,瞄准绿引擎和白引擎,积极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绿色产业,把握住冬奥会的机遇在冰雪旅游上做文章,交出了一份临江答卷。  民富村美离不开产业兴旺  看着自家大

    2021-12-06
  • 智慧工地里,“黑科技”护航隧道施工

      身份验证已核实,请按要求佩戴安全帽入场。日前,在中铁八局三公司负责施工的贵州省贵阳市蔡家关一号隧道洞口,工人们通过刷脸有序进入施工现场。人脸识别、VR等高科技设备为施工安全保驾护航,受到了工人们的欢迎。  哦呦,眼前怎么出现了高空坠落场景,感觉像真的一样,很逼真也很震撼,今后施工时可得提高警惕了。施工现场,通过VR体验物体打击、

    2021-11-19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的稿件,均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