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cngxkj@126.com

今日头条 >
  • 与时俱进的高科技让冬奥“暖暖的”

      科技冬奥进行时  由于张家口崇礼冬奥核心区刚迎来2022年的第一次降雪,1月12日的气温骤然下降,最低气温达零下21℃。这里建有国家越野滑雪中心、国家跳台滑雪中心、云顶滑雪公园和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共四个比赛场馆,将产生北京2022年冬奥会109枚金牌中的51枚,均为雪上项目。那么,在如此寒冷的环境下,如何给予运动员、服务冬奥的工作人员等,以及相

    2022-01-13
  • 山东科特派创新服务模式 “双创共同体”走向田间地头

    山东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构建科技特派员服务新格局,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图为在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仲山镇,收割机正在收割小麦。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摄  2022年,山东将构建科技特派员服务新格局,吸收鸿雁头雁归雁科技人才加入队伍,同时从服务一产向二、三产业拓展;加快推进科技特派员分配收益制度改革,鼓励高校、科研院所通过许

    2022-01-12
  • 九大高原湖泊200个“电子湖长”上岗

      在云南丽江宁蒗县永宁镇拍摄的泸沽湖。新华社记者 胡超摄  在云南滇池、洱海、阳宗海等九大高原湖泊,200个电子湖长已经开始工作了。在这些湖泊的重点出入水口、水文监测站、人员活动密集区等重点区域,电子湖长依托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进行全天候在岗实时监督。由于配备了红外LED补光技术,即使在夜间,它们也能正常发挥监控

    2022-01-12
  • 从1G到5G 技术成熟与应用爆发相辅相成

      科技日报社、世界5G大会、未来移动通信论坛奉上的我国首个通信领域科普节目《通个信》第二期,高通中国区研发负责人徐晧博士为我们梳理了移动通信技术从1G到5G的演变,并指出,技术成熟与应用爆发相辅相成。  以每十年左右一个代际向前演进的移动通信技术,改变了人们沟通的方式,也推动了社会生活乃至生产方式的改变。  如徐晧所言,1G模拟通信技

    2022-01-12
  • 专治土壤镉污染 华中农大发布新型微生物菌剂

      1月11日,记者从华中农业大学获悉,该校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革娇教授领衔的环境微生物课题组,日前在知名国际学术期刊发表一项关于假单胞菌菌剂对重金属镉污染钝化的最新研究成果,阐明了假单胞菌菌剂通过新型镉结合蛋白去除镉的分子机制及菌剂对促进植物和土壤健康与降低镉含量的积极作用。  王革娇课题组从镉污染农田

    2022-01-12
  • 洛阳天心文化产业园 废旧厂房变身创意园区

      热火朝天的机械厂、荒凉闲置的厂房、文艺时尚的创意园区……同一片土地,不同的时间,洛阳人封竣译见证了180亩厂房的历史变迁。  这180亩厂房属于原洛阳建筑机械厂,这家生产了我国第一台压路机的工厂60余年前落户洛阳市老城区。在封竣译的童年时代,工厂喧嚣热闹。随着企业改制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工厂外迁,厂房闲置。  十三朝古都洛阳是历史文

    2022-01-11
  • 外援内助为门源抗震救灾提供科技支撑

      1月8日凌晨,青海海北州门源县发生6 9级地震。正在青海参与第二次青藏科考的国家队专家和青海省地震部门等地方队专家迅速赴震区开展灾情调查,为科学分析、及时应对和抢险救援后续工作提供必要的科技支撑。  目前,包括青海、甘肃、宁夏三省区地震局和中国地震局、震防中心等联动支援力量共104人在震区开展流动观测、灾害调查和烈度评定等工作。截至

    2022-01-11
  • 整治罕见冻害 中国“冷极”引进青藏铁路防冻设备

      1月10日,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最低温达到零下45摄氏度。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海拉尔工务段技术科科长庄连栋带领乌尔旗汗线路车间10名技术骨干,对牙林铁路岩山站线路冻害处进行重新检测。  青藏铁路的新型冻害专用轨枕可调节范围更大,这种85毫米的大冻害也完全可以调整。看到检测结果,庄连栋兴奋地说。  牙林铁路南起内蒙古牙克石市,向

    2022-01-11
  • 揭秘北京冬奥会通信保障“智慧大脑”

      科技冬奥进行时  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即将到来,稳定的网络通信是保障体育赛事顺利进行的必备要素,而赛事整体网络复杂程度颇高,冬奥网络运维面临相当大的挑战。  1月10日,冬奥会通信保障智慧大脑,即中国联通冬奥通信运行指挥中心(TTOC)正式对外启用,全面投入冬奥通信运行保障体系的指挥调度工作。这个中心到底有哪些高科技含量?当日,科

    2022-01-11
  • 奥密克戎跨省传播,应对策略如何调整?

      1月9日,河南省疾控中心实验室病毒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河南安阳2名病例与天津本土疫情属同一传播链,感染者携带的新冠病毒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  这是在我国本土首次发现的奥密克戎毒株跨省传播。  由于突变点数量远超已经发现的所有变种,奥密克戎一经发现便引起高度关注。应对这一新变种,现行措施还有效吗?应对策略应该有哪些新变化?  

    2022-01-11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的稿件,均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