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cngxkj@126.com

网站首页 > 最新关注 > 正文

科技战“疫”,这些重庆人交出优秀答卷

来源:科技日报 时间:2020-03-18

  “我经验丰富,我上!”“我是党员,我必须去!”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重庆市各类专家人才主动请战,有的领衔科技攻关,有的带头开展医疗救治……每个人都在各自领域中贡献着自己的“科技力量”,以实际行动为打赢疫情阻击战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他们用知识抗击疫情,用科技守护生命,在这场抗疫“大考”中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份优秀答卷!

  从未缺席的“50后”

  大年三十,接到出征的命令,“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杨仕明等7名50岁以上陆军军医大学专家,除夕夜驰援武汉,被医护人员称为“50后党员突击队”。如今,杨仕明已经在金银潭医院和火神山连续奋战40多天,作为一名武汉人,虽然驻地与母亲家仅一江之隔,但他从未回家探望。

  作为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病科主任医师、全军感染病研究所所长、陆军军医大学援鄂医疗队首席专家,56岁的毛青从抗击“非典”到防控禽流感,从援非抗击埃博拉到此次抗击新冠肺炎,从未缺席。凭借传染病防治经验,他为金银潭医院、火神山医院和新建的方舱医院构建了一个完备安全的救治流程。

  在抗疫一线,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王导新从1月20日起连续辗转奔波重庆万州、长寿、垫江、綦江等12个区县,近4000余公里,累计看诊新冠肺炎病例近300例,中间从未回过一次家……

  把科研成果应用到抗疫一线

  疫情发生以来,重庆市科技工作者开始同时间赛跑,把精力集中到抗疫的各项研制任务上来,把论文写在抗疫第一线,把研究成果应用到抗疫“战场”中。

  重庆医科大学校长黄爱龙及其团队承担了重庆市抗击新型冠状病毒重点应急攻关“2019-nCoV免疫诊断试剂盒”研究项目。在短短的5天时间里,黄爱龙每天只睡4个多小时,带领团队奋力攻坚,终于成功开发出了新型冠状病毒化学发光免疫检测试剂盒,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早期诊断、流行病学筛查和临床转归预测提供了科学预测依据。

  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专项课题首席专家、陆军军医大学药检系微生物与生化药学教研室主任邹全明与企业合力攻关研制的新冠肺炎疫苗,已经完成关键致病蛋白抗原基因工程菌的构建,准备进入动物试验阶段。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史源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儿童健康》发表题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行期间NICU的应急准备方案》的述评文章,对如何防控新生儿感染及相关治疗措施提出了指导意见。

  此外,重庆市畜牧科学院提供的8只人源抗体小鼠顺利送达南京,为研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应急抗体药物助力,是我国唯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源化抗体小鼠,打破了国外垄断,是开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应急抗体的重要资源。

  当好专家的“勤务兵”

  聚合力以致胜,汇众智而功成。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重庆市各界专家人才还充分发挥各自专业优势、智力优势和资源优势,在建言献策、物资供给、社会服务、宣传等方面汇聚起疫情防控的强大合力。

  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院士、重庆师范大学副校长杨新民借助数学工具分析突发性传染病的传播和控制,对重庆市疫情发展趋势和累计确诊病例变化情况做出了较为精准的预测。西南大学新冠肺炎疫情心理援助专家组对全国多地提供专业的心理援助培训与督导,在疫情期间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服务。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进入关键时期,我们已发出《致全市专家人才的一封信》,号召各界专家人才再接再厉,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重庆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重庆市人力社保局将认真结合工作职责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助力广大专家人才投入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继续当好专家人才及家属的“勤务兵”,为他们排忧解难,解决实际问题;继续强化人文关怀,组织线上慰问抗疫一线专家人才代表。

  此外,重庆市人力社保局还将积极落实《激励专家人才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担当奉献的八项措施》,协助兑现各项政策待遇。

上一篇:科技部:将推出新冠肺炎药物治疗“中国方案”
下一篇:科技部:将推出新冠肺炎药物治疗“中国方案”

1.凡本网注明“来源:高新科技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高新科技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高新科技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高新科技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的稿件,均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