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cngxkj@126.com

网站首页 > 最新关注 > 正文

看:促改革稳就业强动能 120家双创示范基地争当“优等生”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时间:2020-08-13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新的挑战,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难度更大、任务更重、要求更高,更需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沉下心来,扑下身子,苦干实干,把工作落到实处。

  对此,各双创示范基地表示,一定要切实将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上来,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主动作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坚战,扩大有效需求,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钉钉子精神抓紧抓实抓细各项工作,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01

  引领示范

  这120家双创示范基地肩负使命

  为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发展新动能、打造发展新引擎,建设一批双创示范基地、扶持一批双创支撑平台、突破一批阻碍双创发展的政策障碍、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双创模式和典型经验,201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并公布首批28个双创示范基地名单。随后在2017年6月又发布了第二批92个双创示范基地名单。

  该《意见》印发以来,双创示范基地结合实际,不断探索实践,持续完善创新创业生态,建设创新创业平台,厚植创新创业文化,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一批创新创业高地,打造了一批创新创业品牌,探索了一批创新创业制度模式。双创示范基地已经成为促进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

  120家双创示范基地详细名单如下:

  02

  15家成效明显的区域双创示范基地

  获2019年度国务院督查激励

  为进一步强化正向激励,更好调动和发挥地方推进改革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形成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2020年5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对2019年度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方予以督查激励, 在推动双创政策落地、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加强融通创新、扶持双创支撑平台、构建双创发展生态、打造双创升级版等方面大胆探索、勇于尝试方面,15家成效明显的区域双创示范基地被列入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督查激励名单。

  2019年度成效明显的区域双创示范基地名单:

  2020年对上述区域双创示范基地优先支持创新创业支撑平台建设,在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对区域内符合条件的创新创业项目,优先推介与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对接;优先支持区域内创新创业成果在全国“双创”活动周主会场重点展示;优先支持举办“创响中国”等重大活动,宣传推广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实施)

  03

  促改革稳就业强动能

  双创示范基地还要“打个样”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启动建设以来,创新资源不断集聚,创业活力持续提升,平台能力显著增强,有力带动了创新创业深入发展。为进一步提升双创示范基地对促改革、稳就业、强动能的带动作用,促进双创更加蓬勃发展,更大程度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2020年7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提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带动作用 进一步促改革稳就业强动能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明确,要从6个方面着力提升双创示范基地带动作用。

  一是落实创业企业纾困政策,强化双创复工达产服务,增强协同创新发展合力,鼓励双创示范基地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巩固壮大创新创业内生活力。

  二是实施社会服务创业带动就业示范行动,增强创业带动就业能力,加强返乡入乡创业政策保障,提升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挥大企业创业就业带动作用,发挥双创示范基地多元主体带动作用,打造创业就业重要载体。

  三是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生态,构筑产学研融通创新创业体系,加强不同类型双创示范基地协同联动,树立融通创新引领标杆。

  四是深化金融服务创新创业示范,完善创新创业创投生态链,加强创新创业金融支持,着力破解融资难题。

  五是做强开放创业孵化载体,搭建多双边创业合作平台,鼓励双创示范基地深化对外开放合作,构筑全球化创业重要节点。

  六是探索完善包容创新监管机制,深化双创体制改革创新试点,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支持双创示范基地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点,激发创新创业创造动力。

上一篇: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世界第一 专家:未来提升质量是重点
下一篇:2020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发布

1.凡本网注明“来源:高新科技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高新科技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高新科技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高新科技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的稿件,均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