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cngxkj@126.com

网站首页 > 最新关注 > 正文

武汉光谷成为教育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来源:中国光谷 时间:2020-09-21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第二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认定名单,东湖高新区等5个地方和华中科技大学等24所高校为第二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名单如下),东湖高新区成为全国169个国家高新区中首家认定基地。

  去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科技大学入选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认定名单。


教育部官网截图

  东湖高新区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与高校院所紧密合作,推动在汉高校院所科研成果就地转化,大力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创新,开展“三权改革”、“四个有奖”、“五措并举” 等创新举措。

  “三权改革”

  在国内较早出台“黄金十条”、“新黄金十条”、“创新创业创造十条”,在推进科技成果处置权、收益权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明确将科技成果的处置权、收益权下放到科技人员和创新团队,并将收益比例提高到70%以上, 为国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订提供了重要参考。

  “四个有奖”

  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中四类主体的支持力度,即对科技成果完成人有奖、对科技成果转化贡献人员(红娘)有奖、对受让企业有奖、对转移转化中介服务机构有奖 ,近两年共对124个高校院所成果转化项目、93个产学研合作项目和422个技术转移企业进行支持,支持金额近 3000万元。 目前,东湖高新区有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2家,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2家,市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9家。2019年,东湖高新区累计办理技术合同认定登记1.2万项,同比增长40.9%,技术合同成交总金额330亿元,同比增长21.9%,人均技术合同交易额居全国高新区第一。

  “五措并举””

  抓源头, 加快推进国家人类遗传资源样本信息库(华中库)、作物表型组学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筹建工作。推动建设了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国家先进存储产业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截至目前,东湖高新区有省级及以上企业研发平台308家(国家级35家)。

  抓对接, 加快开展产业创新联合体和工研院建设先行先试探索,东湖高新区与高校、领军企业共建11家产业技术研究院 ,支持每个研究院建立科技成果项目挖掘机制、工程化开发平台、成立相应的孵化机构和投资基金。

  抓载体, 目前,东湖高新区内孵化器数量达到61家,众创空间数量达到101家,创业服务机构500余家。 转移转化机构大量集聚,专业化孵化服务不断深入,为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提供了便捷平台和通道。

  抓氛围, 联合在汉高校、中科院武汉分院举办多场成果转化对接活动,推动新型存储器、激光微加工装备、电力机器人等科技成果在光谷实现落地转化。持续举办光谷青桐汇、东湖创客汇、楚才回家等创新创业活动。

  抓资本, 2018年,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区联合中科院设立多个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已成功投资新纵科、尚赛光电、合刃科技、上成生物、盛齐安生物等20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

  下一步,东湖高新区欢迎海内外的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将科技成果在光谷落地转化,我们将持续当好“店小二”,为科技成果在光谷落地转化提供优质的服务。

上一篇:中国创新质量何以8年稳居中等收入国家首位
下一篇: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青岛用今天铸未来

1.凡本网注明“来源:高新科技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高新科技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高新科技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高新科技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的稿件,均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