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cngxkj@126.com

网站首页 > 最新关注 > 正文

让世界看到中国硬核创新力

来源:光明日报 时间:2020-09-27

航天五院研制人员在西昌发射中心对发射前的北斗卫星进行测试。资料图片


航天五院北斗三号卫星有效载荷研制现场。资料图片


航天五院北斗导航卫星总装团队在进行星上总装操作。资料图片


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

  【解码“新动力人群”】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7月31日10时48分,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宣告。从这一刻起,中国星座开始在浩瀚星空中闪亮。

  北斗三号的全面开通,标志着中国正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这背后,是几代航天人的追梦接力。从1994年北斗一号工程立项开始,一代代航天人披荆斩棘、不懈奋斗,用信念之火点燃了北斗之光,让中国在全球导航核心技术领域不再受制于人。

  26年的风雨兼程,其间甘苦几许?况味几何?让我们一起走近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以下简称航天五院)北斗团队,听他们讲一讲北斗问天背后的奋斗故事。

  1.千军万马接续奋斗26年

  “你从二环开车来到航天城,手机导航用的就是北斗系统。”在北京西北郊航天城,航天五院北斗三号卫星副总设计师高益军与记者一见面就笑着说。

  “‘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是我们的理念,也是我们的目标,更是我们对党和人民的承诺!”回想起26年来的奋斗历程,高益军激情满怀。

  中国航天人常说,北斗是“五千万”工程,调动了千军万马,经历了千难万险,付出了千辛万苦,要走进千家万户,将造福千秋万代。“这是一项团队工程,没有个人英雄。”航天五院北斗三号卫星总指挥迟军说,“北斗团队是一个团结如一的集体。”

  在过去的26年间,北斗团队一共发射了59颗卫星,目前除去退役、失效和用于试验的,有45颗卫星正常在轨工作。“这么密集的发射任务中,团队还要在陌生领域从无到有进行全新探索,在高端技术空白地带白手起家,其间克服的艰难险阻难以尽述。”高益军感慨道。

  北斗三号卫星研制过程中,航天五院总装与环境工程部的总装团队迎来了任务“爆发期”。“我们实现了年均9颗、峰值15颗的卫星批产总装、测试、试验与出厂发射能力。”航天五院总装与环境工程部总工艺师代卫兵说,“为了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我们探索应用了脉动式生产线,优化了场地布局、工艺流程、智能装备研制应用、总装生产单元建设。北斗导航卫星的研制也像制造汽车一样,走起了流水线。”

  以国为重,是北斗团队的座右铭。“卫星制造不容有一丝闪失。” 航天五院北斗三号卫星复材结构件生产高级技师白银海说,“在我们这里,爱国不是一句话语,而是实际的行动,无悔的付出,细致入微的坚守,精益求精的执着。”

  2.自主创新突破“卡脖子”痛点

  2020年上半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北斗团队依然无所畏惧,在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奋战数月,顺利完成了一系列发射任务,提前半年完成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这一科研奇迹的背后,是‘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的新时代北斗精神的体现。”迟军说。

  自主创新,是新时代北斗精神的首要要求,更是北斗三号与生俱来的基因。“受各方因素限制,北斗系统不可能像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一样实现全球部署地面基站。”航天五院西安分院导航与星间链路技术研究所所长蒙艳松说,“研制团队就首创了导航星座星间链路技术,实现了‘一星通、星星通’,解决了制约北斗全球组网的瓶颈问题。”

  2009年前后,北斗三号启动建设,目标是到2020年建成“自主可控、服务全球、富有特色、局部领先”的世界一流卫星导航系统。“我们同时承担了涉及星间链路的全部三个重大专项研发课题。”蒙艳松回忆道,“为了获得更优的星间测量通信性能,我们理论分析仿真结合大量的试验验证,不断调整优化技术参数,突破一个又一个技术瓶颈,成功实现性能指标从满足要求到逼近理论的跨越。”

  “如今,20颗组网星在轨运行稳定,我们通过打造出一批星上核心系统及产品,创造了导航卫星有效载荷的中国精度、中国质量与中国速度。”蒙艳松说,目前我们还在北斗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论证框架下,积极推进低轨导航增强系统的研发、验证与建设,为未来社会智能化、无人化发展提供核心支撑。

  3.自力更生抢占发展制高点

  唯有核心科技在手,方能铸成国之重器。“‘自主创新’在新时代北斗精神中居于首位,北斗系统全面实施自主可控原则,卫星单机产品及元器件全部实现国产化,堪称我国自主创新的典范。”高益军说。

  “实践一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迟军说,北斗系统之所以能够实现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并跑到领跑,正是因为坚持了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拥有其他系统不具备的“独门绝技”,才成为国之重器,屹立全球。

  北斗翱翔星空,服务惠及全球。近年来,北斗与GPS、伽利略、格洛纳斯等全球导航系统先后建立了兼容共识的合作机制。“北斗三号的星光不只照亮中国。”航天五院总体设计部的90后工程师方凯说,“北斗系统与其他系统间是开放包容的,携手为全球用户提供优质服务,促进世界互联互通。”

  目前,世界上已经有半数以上的国家在全球范围内使用北斗。看到北斗发展得如此顺利,美国方面也主动抛出橄榄枝寻求合作,2019年11月,还在采用二频信号的GPS向北斗提出共享三频信号的合作意愿。“但是,他们同时也在积极推进GPS第三代的研发,用来与意气风发的北斗竞争。”方凯强调。

  悠悠天宇旷,切切报国情。“北斗三号系统建成,其实只是一个起点。北斗四号的论证工作已经开始,我们的目标是做世界上最好的导航系统。”迟军表示,“北斗三号虽然有些性能指标是全球最佳,但要看到国外导航系统也即将更新到下一代,随时会实现反超。科技竞争时不我待,科技报国尚须加倍努力。”

  以“青深携手·创高新未来”为主题的创新中国行走进深圳暨2020中国创新产业发展论坛9月23日在深圳举行。国内外专家学者、企业家、行业组织负责人欢聚一堂,畅谈“5G+工业互联网”融合效应,共谋助推青岛打造“工业互联网之都”路径。青岛高新区与深圳两地企业家借此深入对接交流,腾讯内容产业基地、深圳易普森科技等一批行业领先科技项目当场签约,拉开了两地创新人才和产业“大循环”的序幕。

  此次活动由青岛高新区管委、青岛市第四批赴深圳体悟实训队、北京中关村信息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科学技术部战略规划司原副司长余健,青岛高新区管委主任、工委副书记李鸿雁,青岛市第四批赴深圳体悟实训干部队临时党支部书记、青岛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青岛市公务员局局长王春河,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孙楠, 深圳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夏阳,北京中关村信息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石七林,青岛大荣生态科技园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红燕,以及深圳企业界、相关行业协会、新闻媒体等近300人出席活动。

  13个项目签约落户 蓄力发展新动能 

  论坛上,美国工程院、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第三脑研究院创始人兼CEO陈世卿,科学技术部战略规划司原副司长余健,深圳科技创新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市虚拟大学园管理服务中心主任王剑华,深圳市灿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原富士康MES技术委员会总干事宋勇华分别围绕“5G+工业互联网 驱动数字化转型与升级”等主题作了主旨演讲。中兴网信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代表还围绕“5G赋能工业互联网,助力中国智造产业升级”进行了圆桌对话,深入分析5G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发展趋势,以及推动制造业从传统的局部信息化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全面加速转变的思路措施。大家认为,深圳作为5G创新高地,与正在打造工业互联网之都的青岛,可以通过协同合作汇聚出强大发展势能,推动区域间创新要素的高效流动与优化配置,构建区域协同创新与产业协作的“新格局”。据了解,5G和工业互联网都是实现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量,“5G+工业互联网”二者融合产生的倍增效应和巨大应用潜力正加速释放。

  活动现场,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深圳市九州数据服务有限公司等企业的13个合作项目签约落户青岛高新区,为青岛高新区创新发展增添新动能。腾讯内容产业基地项目落地青岛高新区后,将逐步引进腾讯内容产业生态,承载大数据中心、线上技术平台、人工复核基地、审核培训中心等功能板块,实现落地企业升级与区域经济的转换发展,形成内容产业全产业链条,打造立足山东、辐射全国的国家级示范性内容审核基地,树立全国数字内容审核品牌。易普森智慧人工智能+大健康产业华北总部项目拟建设“一公司、一中心、一研究院”:易普森智慧健康(青岛)有限公司、宫颈癌和乳腺癌全国病理大数据区域中心、全国宫颈癌和乳腺癌AI病理产业研究院,形成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华东五省一市的区域中心。IKMF安全教育亚洲区运营中心项目作为中国以色列商会2020年度中以交流重点项目,将依托于中国以色列商会平台,在国际马伽术联盟的指导支持下,以让世界远离暴力、更加安全为目标,以建设个人防卫研发中心、青少年安全成长中心、安全防卫培训中心(“互联网+安全防卫”平台)、民间交流中心、中以企业交流平台(四中心一平台)为重点,全面建设世界一流的安全防卫中心。九州数据将与青岛高新区合作,开展大数据产业精准招商,壮大区域大数据产业,打造社会化、市场化招商新平台。 

  “腾讯内容产业基地等腾讯系、华为系硬核项目接连不断地投资落户青岛高新区,充分显示出对青岛高新区创新发展势能的坚定信心。”与会专家学者认为。 

  强化产业人才交流合作 青深携手共赢发展 

  活动中,青岛高新区、青岛中关村信息谷进行了招商推介。现场以色列国际孵化器(青岛)雨林空间正式揭牌,以色列产业发展基金同步启动,将精心打造产业“雨林生态”。据悉,由中关村信息谷公司、宜信以色列创新基金共同运营的国际孵化器,将引入中关村创新创业服务模式,链接全球人才、技术和科技资源,加快聚集创新要素,构建具有国际化特色的类中关村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活动上还举行了青岛高新区(深圳)招才引智工作站揭牌暨“青有独钟·赢在高新”大型全国招聘活动启动仪式,该工作站嫁接智联招聘全国1600多家高校合作资源及海外专家、校友会、使领馆人才大数据资源,共征集到包括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山东省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军企业、山东省级瞪羚企业、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企业在内,共计6000多个岗位、1万名用人需求,开创了两地人才交流的新平台。 

  “我们将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把功能区发展的动力、活力最大限度激发出来,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通过产业政策、人才政策和科技政策‘三轮驱动’的全方位扶持体系,更加努力地打造让投资者舒服的营商环境和共享共赢的发展生态,加速青深两地交流合作。”青岛高新区管委副主任、工委委员王震表示。 

  据了解,此次“青深携手·创高新未来”对接活动,也是青岛高新区和青岛市赴深圳体悟干部实训队贯彻落实市委部署、学习深圳创新“基因”、推动南北“大循环”的一次具体实践。今后,青岛高新区将为两地产业对接、企业家沟通对话搭建更多“连心桥”,为共同服务国家战略,助推青岛打造工业互联网之都,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贡献创新力量,迈出先行步伐。

上一篇:以平台经济充分赋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下一篇:2021年人工智能将在抗疫中再显身手

1.凡本网注明“来源:高新科技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高新科技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高新科技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高新科技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的稿件,均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