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cngxkj@126.com

网站首页 > 最新关注 > 正文

Flexiv非夕百台自适应机器人在佛山投产下线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时间:2020-11-18
  11月17日,Flexiv非夕首批百台自适应机器人在位于佛山的非夕华南制造中心顺利投产下线,自适应机器人正式迈入规模化量产阶段。同期,以“新生拂晓·非夕智造”为主题的非夕华南制造中心百台自适应机器人投产下线仪式暨力控机器人高峰论坛在中国(广东)机器人集成创新中心非夕工厂内顺利举行。

  此次活动邀请佛山政府领导、机器人及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学者、机器人产业链生态伙伴、社会媒体一同见证自适应机器人规模化量产的阶段性成果,并共话力控机器人的未来。

  非夕科技CEO王世全博士、世界机器人研究基金会(IFRR)主席、斯坦福大学智能机器人实验室主任Oussama Khatib、佛山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黄飞飞、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常委伍志强、瑞松科技董事长孙志强、绿的谐波总经理左晶出席活动并致辞。

  佛山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薛立伟、佛山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潘东生、广东省机器人协会执行会长任玉桐、浙江大学控制学院机器人实验室主任熊蓉教授、暨南大学机器人与智能技术研究院院长柳宁教授、上海交大-非夕联合实验室主任卢策吾教授等受邀出席。

  新生拂晓 百台自适应机器人投产下线

  非夕科技CEO王世全致欢迎词,并分享了非夕自2016年创立至今的历程。

  “从几年前第一台自适应机器人样机在美国实验室组装完成,到今天第100台机器人在佛山投产下线,非夕经历了无数次技术突破,这是一条充满艰辛、也充满了成就感的创新之路。”王世全表示。“而这些成绩,离不开佛山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对非夕华南生产基地的大力支持,今后,非夕将进一步加强与佛山的紧密合作,与众人一道,为中国高科技智能制造业的腾飞全力以赴、携手共进。”

  由非夕科技自主研发和生产的Rizon拂晓是自适应机器人,深度融合了工业级力控、机器视觉和AI技术,突破了传统机器人只能在结构化环境中完成基于轨迹的固定任务的局限,自适应机器人可以适应不确定的工作环境,通过像人一样的手眼配合来完成复杂的工作任务,以此来大幅增强生产过程中的柔性和生产力,为汽车、电子3C、一般工业、医疗、物流等行业的企业用户提供插拔装配、曲面作业、物料处理等应用场景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非夕在底层传感器、伺服系统、核心机构部件、安全主控板、机器人操作系统、AI系统等不同层面技术实现高度自研,并完成供应链的高度国产化。成立至今,已申请百余项国内外技术专利。

  自2019年4月在汉诺威工博会上正式发布自适应机器人拂晓后,非夕科技在近一年内完成了核心技术、产品及工业解决方案的发布,与不少国际头部企业达成了合作,完成了自有工厂的建造和启用,在产品设计、技术研究、解决方案等多方面获得了来自市场、政府、行业协会和知名认证机构的认可。2020年,非夕已成功与3C电子、汽车制造等领域的龙头企业达成业务合作,部署并应用自适应机器人于精密装配、打磨抛光等生产环节,有效提升产线良率和柔性程度,部分应用已实现批量化复制。

  作为机器人力控领域技术的核心奠基人,世界机器人研究基金会(IFRR)主席、斯坦福大学智能机器人实验室主任Oussama Khatib对非夕科技的发展和百台自适应机器人投产下线表示了祝贺。“力控是新型机器人的重要能力,是机器人领域新兴应用场景的实现基础,非夕研发的自适应机器人代表着新一代机器人的未来方向,我非常期待在未来加深与非夕的合作,共同带来更多技术创新、为社会增益。”

  政府支持 佛山南海助力创新企业蓬勃发展

  近年来,佛山全力打造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而南海区作为佛山聚焦机器人先进制造业的核心创新区,在引进智能机器人企业,鼓励机器人研发、生产和应用,促进机器人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佛山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黄飞飞在致辞中表示,在南海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国机器人集成创新中心已颇具规模,而非夕科技就是佛山机器人先进制造业筑巢引凤行动中引进来的佼佼者。非夕团队不仅拥有国际顶尖的技术和人才,还具有坚持自主创新、研发、制造、销售的超凡勇气和坚定信心,佛山愿意与非夕这样坚持创新、科技引领的企业一起,通过更加紧密的合作,共创美好佛山、共襄中国先进制造业盛举。

  新品发布 Rizon 4s带来更加极致的力控表现

  活动上,非夕科技同时发布了自适应机器人拂晓系列的新成员——拂晓4s(Rizon 4s)。

  拂晓4s在拂晓4的基础上内置了更多新型的先进传感器,使得机器人具备了更精细的力觉感应和控制能力、更强的抗干扰,以及多点力控的能力。拂晓4s拓宽了自适应机器人可适用的应用场景,帮助非夕更好地服务于更广泛的行业、满足更复杂的客户需求、打造高性价比高柔性的自动化解决方案。拂晓4s适用于对力控要求更高、环境复杂,甚至是空间受限下的操作任务,比如高精密零部件的复杂装配、高曲率表面处理、高扰动复杂环境下的操作等一系列复杂的应用场景。它的发布是非夕研究和发展力控技术进程中的一项重要成果,也为非夕下一步的商业扩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投产下线仪式和高峰论坛结束后,出席嘉宾们参观了非夕华南生产基地,对自适应机器人的研究、发展、生产制造等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上一篇:中国载人深潜创造新纪录!
下一篇:中国在5个可持续发展目标领域科研产出全球第一

1.凡本网注明“来源:高新科技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高新科技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高新科技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高新科技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的稿件,均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