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cngxkj@126.com

网站首页 > 今日头条 > 正文

用科技织牢国家生物安全防护网

来源:科技日报 记者 陈瑜 时间:2022-03-04

  海关动植物检疫工作是守护国门生物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和屏障。据海关总署最新数据,2021年海关组织开展“国门绿盾”专项行动,在寄递、旅客携带物渠道截获外来物种等活体动植物8473批次,同比增长98.43%。

  今年3月3日是第九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近日,由上海海关动植物与食品检验检疫技术中心牵头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正式获批立项,这是我国农业农村部针对国门生物安全设立的首个重大项目。

  “借助科技手段,国门生物安全的防护网越织越牢。”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海关关长高融昆3月2日表示。

  加强精准防控

  完善的国门生物安全监测体系,是做好口岸外来有害生物防控预警工作的重要抓手。

  “上海海关科学设置各类监测点,持续加强对检疫性实蝇、亚洲型舞毒蛾、红火蚁、林木害虫、外来杂草等的重点监测,2021年共监测发现各类昆虫、杂草等百余种。”高融昆告诉记者,去年上海海关持续加大对非贸渠道外来生物的风险防控力度,密切关注快件、邮件、跨境电商等寄递渠道,特别是加大对寄递渠道中种子苗木等非法进境的风险分析,形成高风险库,不断优化风险布控规则,多次截获龙爪球属龙爪玉株、盖罩大蜗牛等外来生物,切实筑牢口岸生物安全屏障。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机场之一。为进一步完善国门生物安全保障体系,广州白云机场海关在空港口岸持续加强实蝇监测工作,利用大数据分析,结合目标实蝇生物学特性及口岸气候环境条件,科学确定监测地点及监测时间,定期检查和维护诱捕器,确保诱捕器正常工作。同时充分利用实验室设立在口岸的有利条件,实现对实蝇标本的快速精准鉴定,捋顺口岸实蝇监测工作链条,进一步摸清口岸检疫性实蝇的分布和危害情况,为制定检疫防治措施提供参考。

  查验手段不断丰富

  有效防止生物入侵,首先要弄清楚这些入侵生物是什么。入侵生物种类多样、形态各异,既有肉眼可见的大型甲虫、杂草,也有高倍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的真菌、细菌和线虫。因此,检测鉴定显得尤为重要。此次获批的项目名为“外来病虫害高效检测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由全国5个海关技术保障中心、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和中国农科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组成,综合运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基因组学、5G、物联网和大数据应用等交叉学科优势,研发有害生物和外来入侵物种的智能筛查装备,开发应用口岸实验室高效精准快速检测和监测预警技术,建立重大检疫性病虫害存活状态鉴别、溯源平台等,以实现“检得出、检得准、检得快、成本低”为目标。

  对于大部分入侵物种,国内没有现成的鉴定方法和资料,需要查阅大量的外文文献。苏州海关综合技术中心陈云芳博士说,大量的高精尖设备,可有效提高物种鉴定的速度和准确度,比如像扫描电镜可将1毫米大小的线虫的唇区放大30000倍。

  加大科普宣传

  “今年3月3日是第几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

  “被称为‘贝王’的砗磲,可以邮寄入境吗?”

  “你能说出3种濒危动物或植物吗?”

  3月2日,南京海关所属金陵海关联合江苏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站和南京红山动物园,举办了主题为“关注旗舰物种保护 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公益宣传活动。

  近年来,海关通过开放科普基地,组织科普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开展网上有奖问答等形式,积极宣传国门生物安全和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相关知识,不断筑牢国门生物安全防线,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作出贡献。

上一篇:“科技奥运”持续释放红利 中国冰雪运动站上发展新起点
下一篇:为强化国家科技力量布局,助力中西部振兴再“发声”

1.凡本网注明“来源:高新科技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高新科技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高新科技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高新科技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的稿件,均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