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特约记者蔺文辉报道) 9月9日,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北京市人社局举办“两区”建设境外高水平职业资格需求研讨会。建行大学职业资格发展中心作为专家单位,受邀参加了本这研讨活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北京市人社局介绍了“两区”建设境外高水平职业资格需求研究的背景、目标和要求,并详细解读了研究开展情况和研究成果。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交通部职业资格中心、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修订专家委员会、中国劳动学会、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等方面的专家,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论证发言。
建行大学职业资格发展中心专家代表,作了题为《新金融新职业是“两区”建设的动力引擎》的发言,介绍了建行新金融实践、建行大学赋能成果。认为9月6日北京市发布的《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实验区建设人力资源开发目录》这一“两区”目录,为中央金融企业参与建设“两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又为建设银行、建行大学在金融服务上,更是在产教融合、职业教育上提出了新要求、新目标。建设银行党委深刻把握“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丰富内涵,以实际行动贯彻新发展理念,开启第二发展曲线,实施普惠金融、住房租赁、金融科技“三大战略”,以人民至上的新金融探索与实践,由廓影到行动,由概念到理论,正成为新阶段推进金融变革的新动力新引擎。
人民至上是新金融鲜明的本质特征。建设银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新金融实践,实现由资本向人本的转变、由客户思维到用户思维和人民思维的升华。秉承这种价值追求,建设银行主动引流“金融活水”精准滴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为服务大众安居乐业、建设现代美好生活贡献着力量。
在北京“两区”建设这个宏大的新蓝图中,建设银行的新金融,具有的“科技、普惠、共享”特性,尤其建设银行早已布局完成的“金融科技部、金融科技公司、营运数据中心”这“一部一司一中心”的科技架构、定位目标,与“两区”发展的理念高度契合,必将是志同道合,善建行远。
建设银行在服务中小微企业方面,致力于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创新推出数字化、标准化、一站式普惠金融“惠懂你”综合服务平台,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已达1.59万亿元,服务客户176万户。积极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老旧小区改造,探索长租房运营可持续模式,累计投放住房租赁贷款624亿元。依托信息技术完善全面主动智能风控体系,建设银行向719家中小金融机构输出风控技术和工具,帮助其提升风控能力,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贡献建行力量。
建设银行拥有“全球撮合家”智能撮合平台、“跨境快贷”系列融资产品、“智慧免税”服务方案、“金智惠民”系列培训工程等,不仅能够担当起“两区”建设的国家队,更是金融主力军。特别是从模式、行为、管理到理念、战略的全面重塑,新金融催生出了众多的新职业。
新金融新职业是“两区”建设的动力引擎。诚邀举办方与总行营业部“刘艳快线”品牌,联手共建“职业·学习者港湾”,将其试点打造为“两区”建设所需职业资格服务的新窗口、新阵地。以“服务社会、服务战略、服务员工”为使命,着力推动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进建行、进企业、进社区”, 加大创新孵化金融需求的新职业,开发“普惠金融、住房租赁、金融科技、绿色金融、金融云平台工程师”等,共建共享,发挥好示范和实验两个作用,为“两区”建设境外高水平职业资格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会议认为,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北京市人社局联合开展的“两区”建设境外高水平职业资格需求研究成果,对加速构建“双循环”新格局具有指导意义,对各企业开展境外高水平职业资格证书具有“灯塔”效应。符合《深化北京市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工作方案》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精神,符合国家关于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符合北京市“两区”建设人才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国际化的定位要求。提出的境外高水平职业资格目录建议清单,为出台《“两区”境外职业资格认可目录》提供了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