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cngxkj@126.com

网站首页 > 科技创新 > 科技论坛 > 正文

桥梁与隧道养护管理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来源:《中国高新科技》期刊 时间:2021-03-30
  公路交通基础设施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现代化水平的标志。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公路交通事业蓬勃发展,交通车流量增加对公路桥梁运行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桥隧工程运行受到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导致工程使用中出现许多质量问题。需要加强桥隧工程养护管理,保证工程使用舒适性安全性。高速公路桥梁承担运输任务繁重,受到车辆荷载压力大,由于养护管理不到位导致工程病害严重,造成工程使用寿命缩减。高速公路桥隧工程管理不到位是主要原因,必须加强对桥隧工程项目养护管理,加大对桥隧工程建设资金投入,保证桥梁隧道工程运行安全。

  1.桥隧工程质量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公路桥隧工程不断增多。由于工程项目施工周期长,设计施工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工程投入使用中出现很多质量问题。高速公路桥隧工程必须加强养护管理,对特殊部位加强维护,减轻高速公路桥梁运行压力,延长工程使用寿命。由于工程养护管理不到位,导致工程使用中存在诸多质量问题。桥隧工程使用中的质量问题主要包括水害冻害、衬砌侵蚀等。

  桥隧工程使用中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低温情况下隧道会发生冻害,做好工程防冻工作必须加强防水施工。隧道排水系统不贯通不利于雨水排出,地表水渗入工程在低温下发生冻害,导致影响工程的使用。需要利用膨胀剂密封水带,安装防漏水设备,对漏水严重部位套拱加固,做好隧道水害的防护,保证工程使用质量。衬砌侵蚀由于地下水流动性强,腐蚀性介质对隧道造成损害,衬砌裂损是隧道常见病害,衬砌裂损威胁工程的使用安全。出现衬砌侵蚀必须及时进行检查,选用高质量的水泥提升混凝土密实性,提升隧道的修建质量,避免病害对工程的侵害。

  桥梁隧道的耐久性与社会经济效益有直接的联系,我国桥梁隧道工程施工建设对桥梁耐久性重视不足,工程使用中存在很大安全隐患,影响桥梁结构的使用年限。许多桥梁坍塌事故原因由于设计施工缺乏质量控制导致,工程建设中必须重视桥梁结构安全问题,关注桥梁隧道工程的耐久性。

  2.桥隧工程养护管理问题分析

  桥隧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很大程度上由于养护管理不善造成,当前桥隧工程养护管理中存在许多问题,主要包括养护技术人员数量较少,缺乏对养护管理工作的重视,养护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对工程养护管理制度执行力度不足。

  高速公路桥梁隧道工程养护管理中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很多从事工程养护管理的人员非专业技术人员,对新工艺技术掌握较少,不能针对工程使用中出现的质量问题采取有效的对策。工程养护管理人员专业素质较差,使得很多相关制度难以贯彻落实。工程师数量不能满足养护管理需求。传统桥梁养护管理方式为各地区分开管理,无法实现有效的协作,不能共同制定养护管理措施,由于各地区桥梁工程实际情况不同,各地区管理部门缺乏沟通,导致桥梁工程养护管理中制度执行力度不足。

  我国很多桥梁隧道工程修建时间较早,使用时间长大多处于养护期。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自然条件差异较大,隧道经过山体等条件不同,导致隧道工程养护具有特殊性。桥隧工程养护管理受到施工运营等因素影响,工程养护管理困难,隧道病害不断增多,严重影响车辆的正常通行,对养护人员及司机行人产生安全风险,需要系统探索桥隧工程病害的原因找出有效的防治措施,加强工程养护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安全。

  大多数建设部门对在建公路隧道工程施工给予大力支持,重视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管理,加强对工程施工技术的监督,保证工程施工建设质量。但工程通车运行后对后期养护管理工作重视不足,由于国家目前缺乏相关公路隧道养护管理行业规程,大多数公路隧道工程项目管理中根据工程实际制定养护管理手册,在编制养护管理文件时多注重行政管理,缺乏具体的技术性指导,不能发挥养护管理制度的实际作用。国内隧道工程修建中大多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由于施工人员对技术掌握不足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一些施工技术需要在施工中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工程施工质量得不到有效控制影响了后期养护管理工作。

  3.公路桥隧工程养护管理经验借鉴

  发达国家公路建设较早完成,公路隧道工程养护管理工作更加完善高效,可以借鉴国外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经验,不断完善我国公路隧道养护管理工作。梳理总结国外公路养护管理发展发现,发达国家公路工程路网形成较早,建设任务将发展重点向公路养护管理转移,各国养护管理体制不同,但具有一些共同点,主要包括公路养护机构职责明晰,推行养护生产市场化,实施养护合同化管理。

  日本等发达国家公路养护管理机构设置合理,为公路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如英国垂直领导养护体制下管理机构层次清晰,日本分类管理模式下不同公路养护管理机构不同,但主体明确,不存在相互交叉问题,保证公路养护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各发达国家将公路养护工作推向市场化,市场化是工程养护事业发展的主流方向。瑞典将SNRA改革分为商业化公司,日本将道路公团分割,将单项运作的公路养护生产任务通过招投标形式交给有资质单位。通过市场调节作用提高公路养护生产质量,促使养护作业方式不断更新,系列改进使得公路养护成本降低,表明养护生产市场化有利于公路事业健康发展。

  4.桥隧工程养护管理改进对策

  目前,我国公路网络结构日趋完善,公路建设逐渐达到饱和状态,公路桥隧工程养护管理在公路系统发挥重要作用。当前桥隧工程养护管理工作存在许多问题,需针对桥隧工程养护管理工作现状,借鉴发达国家养护管理工作经验,结合我国桥梁工程实际情况,探索有效的公路桥隧工程养护管理对策,通过规范设置机构,提升养护科技水平,健全完善相关制度等措施,提升公路桥隧工程养护管理水平,促进公路交通事业健康发展。

  制定完善的公路桥隧工程养护制度是桥隧工程维护的重要工作,相关部门单位处理要执行相关机构制定的制度,资源调度要有完善健全的体系,培养优秀的专业项目管理人才,针对工程养护工作进行专业性规划,从科技研究推广入手进行桥梁养护工作。加强养护工作很大程度上要提高科技水平,桥梁养护方面需要先进的技术保证公路养护工作高效率。通过自动化检测加强对工程病害的处理,路面管理信息要具有数据分析措施,对新技术的引进要求专业人员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技能,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学习,适应桥梁养护工作发展。

  公路桥隧工程需要加强监督管理,政府要发挥主体作用,保证桥梁工程养护达到科学化水平,有关部门要提高对工程养护管理的重视,实际养护工作中对出现的病害及时检测,加强监督管理力度,保证工程质量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处理。桥梁养护工作中需要各部门加强协调,保证养护管理工作得到改善。目前我国公路隧道养护机构由经营公司下设部门负责养护工作,能及时处理突发事件,但存在养护成本过高等问题,需要规范养护机构设置监理技术熟练的养护管理队伍,优化完善相关管理制度,确保工程隧道养护有制度指导保障。预防性养护是在工程未发生病害前进行维护的方法,是预防工程质量问题的主动方法。桥隧工程使用中会出现一些损坏,需要加强预防性养护,减少工程维护成本。

  预防性养护可以不断提高隧道的使用效率,养护工作更加安全高效。资金投入上需要加大对预防性养护工作的支持,使预防性养护应用于隧道工程管理中,保证隧道资源得到合理化运营,使得预防性养护更加规范高效。

  公路隧道工程养护工作中需要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在发生相关事故后进行经验总结,通过数据库进行分析总结操作中存在的问题,预防下次发生同样的事故,过程中分析事故非常重要,处理事故能力需要掌握一些细节,为养护工作提供具体针对性指导,在隧道地形复杂情况下保证人员财产安全。高速公路设计中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隧道安全管理存在很多弊病,需要加强人力物力投入,数据库建立需要学习国外先进的方法,保证高速公路隧道安全管理。

  5.结语

  公路桥隧工程是工程建设管理中的重点,当前公路桥隧工程养护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工程的使用安全,公路管理部门要加快养护管理改革才能适应公路交通事业发展。本文对公路桥隧工程养护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发现桥隧工程养护管理模式条块结合模式使得基层养护人员超编现象严重,养护资金出现挤占现象,传统养护管理体制导致管养一体,日常养护为事业型模式,养护技术水平落后,表现为延续传统养护管理方式,养护机械设备不足,无法满足大项养护工程项目需求,为有效解决桥隧专项养护缺乏规范问题,结合国外先进管理经验提出公路桥隧工程养护管理对策建议。通过实行养护市场化,使得养护资金直接用于养护生产,积极发展养护技术,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完善养护管理相关法规制度,保证工程养护工作顺利进行。

作者:潘红兵 王一然

本文刊发于《中国高新科技》杂志2020年第23期

(转载请注明来源)

上一篇:农村公路实施中的工程质量管理问题研究
下一篇:虎门大桥螺杆预紧力测试项目施工工艺分析

1.凡本网注明“来源:高新科技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高新科技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高新科技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高新科技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的稿件,均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