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cngxkj@126.com

网站首页 > 科技创新 > 科技论坛 > 正文

株洲市石峰区城区地质灾害区划与评价

来源:《中国高新科技》期刊 时间:2021-04-12
  0 引言

  本文采用的评价方法是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指数法,该方法开展工作的技术路线是单因素致灾量化评价和多因素综合评价,是对地形地貌、岩土工程、地质构造、降雨、人类工程活动、植被等各因子属性叠加的综合分析。

  根据城区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规律、地质环境条件以及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现状与未来发展规划,选取影响地质灾害发生和发展的因素,再采用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方法,对地质灾害易发性有影响的主要因素进行分级处理并赋予分值。分值的赋予应以选取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程度为参照,分值越大其影响程度越大。

  将株洲市石峰区城区按照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人类活动强度以及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分成若干个评价单元,对每个评价单元内的各项分区指标进行打分赋值,经数值化处理后,获得评价单元内各项指标分区值,然后对各项分区指标进行叠加分析,得出各评价单元的易发程度指数值,根据每个单元的易发程度指数,最终得到整个石峰区地质灾害易发程度的分区图。

  1 研究区概况

  石峰区在区域上属构造侵蚀剥蚀丘陵地貌区,总体地势北西高,南东低;城区为河谷地带;地貌类型主要为构造侵蚀剥蚀地貌、侵蚀溶蚀构造地貌、侵蚀堆积地貌;出来地层岩性主要是出露有新元古代冷家溪群(Pt3l)、板溪群(Pt3b)、晚古生界泥盆系(D)、石炭系(C)、白垩系(K)及第四系(Q)等地层,其中以新元古界冷家溪群、板溪群地层出露最为广泛。石峰区城区地质灾害较发育,共调查到地质灾害点66处,隐患点46处,密度为1.4处/平方公里。地质灾害点中滑坡32处,占比48.48%,隐患点23处;不稳定斜坡25处,占比37.88%,隐患点21处;崩塌5处,占比7.58%,隐患点1处;地面塌陷4处,占比6.06%,隐患点1处。

  2 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

  崩塌、滑坡和不稳定斜坡3类地质灾害致灾因素的划分以定量评价为主,定性分析为辅,而地面塌陷致灾因素的划分则需要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将勘查区按不稳定斜坡、滑坡、崩塌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易发分区进行划分,共划分出11个区,具体分区如图1所示。其中,高易发区4个,面积2.521km2,占石峰区城区总面积的5.38%,区内有地质灾害点35处,占灾害点总数的53.03%;中易发区6个,面积6.243km2,占石峰区城区总面积的13.22%,区内有地质灾害点25处,占区内灾害点总数的37.88%;低易发区1个,面积36.321km2,占石峰区城区总面积的76.93%,区内有地质灾害点6处,占区内灾害点总数的9.0%。

图1 石峰区城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图

  3 地质灾害危害性评价分区

  地质灾害危害的范围取决于地质灾害活动规模和活动方式,不同种类的地质灾害危害范围的评价方法不同。

  不稳定斜坡、崩塌、滑坡灾害的危害范围一般包括3部分:发生活动的灾害体发育范围-崩塌体和滑坡体形成区;灾害体活动范围崩塌体崩落区和滑坡体滑动区;个别情况下,还包括这些灾害引起的次生灾害的危害区。这3种灾害的灾害体分布范围,可以通过野外调查或专门地质勘察的方式直接圈定;灾害体运动范围则可根据灾害动力因素进行分析。

  岩溶地面塌陷主要与岩溶分布和地下水位降落程度相关,塌陷区半径可以通过相关经验公式计算得出。由于野外调查时收集和掌握的资料是有限的,所以塌陷区危害范围大多根据工作人员自身工作经验进行判断。

  通过综合分析,勘查区共划分出危害区10个,具体分区如图2所示。其中,危害程度大区4个,面积2.09km2,占石峰区城区总面积的4.43%,区内有地质灾害点26处,占灾害点总数的39.40%;危害程度中等区5个,面积1.31km2,占石峰区城区总面积的2.77%,区内有地质灾害点21处,占区内灾害点总数的31.82%;危害程度小区1个,面积43.76km2,占石峰区城区总面积的92.80%,区内有地质灾害点19处,占区内灾害点总数的28.78%。


  图2 石峰区城地质灾害现状危害程度分区图

  4 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估

  地质灾害风险性是地质灾害自然属性特征与承灾体社会经济属性的结合,其核心要素是生命、健康、财产或环境遭受不利影响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由地质灾害危险性、人员遭受地质灾害危险的时空概率和遭遇地质灾害时的易损性决定。

  本文评价方法采用的是《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评价技术要求》中推荐的风险性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地质灾害易发评估结果,充分考虑调查区的地质环境条件的差异性和相似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危害程度等因素,本着“区内相似,区际相异”的原则,采用定性、半定量分析法,进行地质灾害风险性等级划分。

  通过地质灾害风险性综合分析,共划分出风险区10个,具体分区如图3所示。其中,高风险性区5个,面积0.3km2,占风险性分区总面积的0.64%,区内有地质灾害点17处,占灾害点总数的25.76%;中风险性区4个,面积1.97km2,占风险性分区总面积的4.17%,区内有地质灾害点16处,占灾害点总数的24.24%;低风险性区1个,面积44.93km2,占风险性分区总面积的95.17%,区内有地质灾害点33处,占灾害点总数的50.0%。


图3  石峰区城区地质灾害现状风险性分区图

  5 结语

  本文在石峰区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和危险性分区及风险性评价的基础上,结合石峰区城区城镇规划建设,进行了城区地质灾害防治分区,并进行了分区的评价,为城区的规划、建设和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技术依据。

  作者:姜依然 郭 锦 (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一六队)

  本文刊发于《中国高新科技》杂志2020年第24期

  (转载请注明来源)

上一篇:城市交通信息化发展及其相关应用技术
下一篇:铝框木塑模板在高层建筑结构中的应用

1.凡本网注明“来源:高新科技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高新科技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高新科技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高新科技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的稿件,均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