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cngxkj@126.com

网站首页 > 科技创新 > 科技论坛 > 正文

红色星球黏土起源有新解 由稠密水汽和火星壳反应而形成

来源:科技日报 时间:2017-12-08

科技日报北京12月7日电 (记者张梦然)英国《自然》杂志6日发表的一项行星科学研究称,美国科学家通过演化模型发现,火星黏土可能由火星岩浆海冷却期间释放的稠密水汽与火星壳反应而形成。这一研究结果对于登陆火星前预先了解红色星球的土壤构成十分重要。

在本世纪30年代人类登上火星之前,必须对火星的大气、地貌与地形、土壤与岩石、物理场与内部结构进行较全面的探测与研究。科学家需要运用地球上的地质学原理和技术方法,去研究火星土壤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成因及其演化。目前从火星土壤来看,黏土矿物在这颗星球上分布极其广泛,土壤的80%都是富铁黏土。

过去的研究认为,火星的玄武岩壳与液态水反应,形成含水的黏土物质;这些黏土的出现集中于诺亚纪(41亿至37亿年前),因为大部分包含这些物质的岩石都追溯至这一时期。

但是,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研究人员凯文·康纳及同事提出了另一种起源理论:在火星历史更早时期,固态壳——火星最外固体层首先形成,其由含大量硅、铝以及少量镁的较轻硅酸盐岩石组成,并富含铁的氧化物,固态壳与火星岩浆海冷却期间释放的稠密水汽发生了反应,从而形成火星黏土。研究团队的分析表明,在这样的大气底下,在多孔的火星壳深处,黏土会快速形成。

同时,论文作者还通过火星壳演化模型发现,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MRO)所观测到的黏土分布,应是受到了陨石坑和火山活动的影响。

上一篇:谭建荣院士谈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的五大结合
下一篇:网络犯罪日益“魔高一尺” 全球合作更应“道高一丈”

1.凡本网注明“来源:高新科技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高新科技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高新科技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高新科技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的稿件,均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