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cngxkj@126.com

网站首页 > 科技创新 > 创新发展 > 正文

航天云立方打破行业掣肘 加速航天器产品开发

来源:新华社 时间:2020-01-10
  2020年1月8日,中科天塔总经理曾伟刚在华为云遥感产业高峰论坛上作了题为“航天云立方:商业航天新生态”的演讲。

  曾伟刚表示,2018年,全球航天经济总量约为4000亿美元,其中商业航天产业占比高达76%。有机构预测称,未来全球航天经济市场规模更是有望突破万亿美元。在中国航天国家队60余年的积累基础上,中国商业航天自2015年开始,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基本已经形成了以国有为主、民营补充的完整产业链。

  据《2018中国商业航天产业投资报告》显示,2015年之前国内航天公司数量约80家左右,而到了2018年年底,这一数字已达到141家。从商业航天产业链各个环节上来说,涉及卫星设计、卫星制造 、卫星发射、卫星运营、卫星测控、卫星应用与数据服务等领域,近几年已经相继出现了行业领头的民营企业。

  曾伟刚介绍说,从技术架构上来说,卫星设计制造和卫星发射是商业航天的前端,而卫星在轨安全运行则是飞行器实现发挥功能可用的最主要环节,这就对卫星地面测控和空间应用系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因而卫星的运营增值服务和云上服务,将会是商业航天纵深发展的必然趋势。

  而对于商业航天从业者来说,卫星地面信息系统的研发成本高昂,技术门槛高,亟需一套高性能、低成本的运营服务解决方案。在此背景下,中科天塔研发了“航天云立方平台”,该平台将传统使用小型机的测运控软件系统部署在公有云上,可为商业航天相关企业提供航天器托管服务、测控站资源管理服务、航天器控制计算服务、航天器数据处理与分析服务和航天资源访问服务。企业用户可以在此平台上实现航天标准化模块产品快速开发,缩短研发时间、提高使用效率。

  曾伟刚补充说,通过全新设计的信息管理系统,“航天云立方”将所有测运控相关信息进行了充分整合,并通过简单易操作的用户界面,将测、运控的基本信息更加高效的呈现给用户,目前平台综合操作界面即可满足航天器测运控管理80%以上的操作和监视需求。

  谈及未来规划,曾伟刚表示,如何把大数据、云计算和5G、AI等前沿技术应用在航天领域,不断标准化服务模块,将是“航天云立方”不断完善自身架构的主要考量。

上一篇:中科院海西创新研究院青年创新论坛在福州召开
下一篇:超滑——人类有望摆脱摩擦困扰的新技术

1.凡本网注明“来源:高新科技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高新科技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高新科技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高新科技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的稿件,均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