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cngxkj@126.com

网站首页 > 科技创新 > 创新创业 > 正文

黄土地变幸福滩“中国太保三江源生态公益林”铺就生态致富路

来源: 时间:2021-09-30

  “大风一起不见家,朝为庄园夕为沙”。56岁的扎西站在海拔2900米的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德吉滩的祥和塔下,感慨昔日家乡的景象。如今,放眼望去,1500余亩的“中国太保三江源生态公益林”(以下简称“太保公益林”)已牢牢筑起“绿色屏障”,高原上的德吉滩真的变成了“幸福滩”(藏语“德吉”即为“幸福”之意)。

  有一种幸福叫就业就在家门口

  扎西是共和县恰卜恰镇索尔加村的老支书,也是太保公益林的第一批“护林人”。作为进入“中华水塔”三江源核心地区的东大门,几年前的德吉滩还是黄沙漫天的不毛之地。恰卜恰镇靠近德吉滩,几十年来,当地居民饱受黄沙侵扰,生产和生活都受到严重影响。“当时最大困难就是资金短缺,没有能力买树苗,驱不走沙漠,拔不尽穷根。”扎西介绍。

  2020年8月,中国太保正式启动“太保公益林”建设,扎西带领着索尔村和附近几个村40多人,一同参与到了林地的种植养护工作中。扎西感慨地说,“有一种幸福叫做家门口的就业,每个参与公益林防护林种植的村民每天可以拿到140元,大伙儿在家门口每个月的收入就有4、5千元,比外出打工赚得还多,还学到了许多植树造林的技术和经验!”

扎西带领村民搬运树苗

  据统计,太保公益林一期建设项目共用工4万人次,支出劳务费用600余万元。项目务工人员全部来自海南州共和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平均每户增收12000元。中国太保在德吉滩施下的不仅是守护“中华水塔”、改善三江源地区人居生态的“绿色种子”,也是助力“脱贫摘帽”的攻坚力量。

  公益林二期已解决200余人就业问题

  2021年4月,太保公益林二期项目启动,进一步为青海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而随着“脱贫攻坚”战宣告全面胜利,二期工程也被赋予了助力“乡村振兴”的新使命。

  据介绍,今年6-7月份,二期项目已为共和县恰卜恰镇附近村庄200余人解决了就业问题。随着秋冬季到来,公益林的养护难度也开始增加,每天大约需要25-28人参加养护工作。

“护林人”多为当地朴实的藏族农牧民

  共和县平均海拔3200米,进入9月后,日常温度已下降至1℃-15℃,严寒、缺水、大风,都是高原腹地种树护树的难题,“护林人”们每天的工作也是十分繁忙。

  为解决高原季度缺水问题,当地政府专门出资修建了太保公益林专属的水利设施,护林人员负责操作设施,拖着橡胶水管一片片林地去浇灌;刚种下的小树苗们根基还不稳,大风袭来时容易被吹歪甚至连根拔起,护林人员需要一棵一棵地将其扶正、再次加固;对于未能成活的树苗,也要及时移除,清理树坑,等来年开春后再补种……对于“护林人”们来说,太保公益林是一片“幸福之林”。他们用每一天认真的工作守护着脚下的土地,改善着家乡的面貌,让黄土地变成绿水青山,也奔赴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认真工作中的护林人们

  面朝黄浦江,情系三江源。以守护中华水塔为责,以保护三江源为任,在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打造绿色中国的同时,中国太保将就业岗位送到村民家门口,将生态环境保护与村民增收致富相结合,多措并举助力乡村振兴,助推当地社会生态、生活、生产共赢发展。

上一篇:元隆永泰生物质能源绿色循环利用工业化示范装置正式投产
下一篇:太保蓝公益一周岁!您忘记了世界,我们没有忘记爱您

1.凡本网注明“来源:高新科技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高新科技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高新科技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高新科技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的稿件,均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