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cngxkj@126.com

网站首页 > 科技创新 > 创新创业 > 正文

把“双创”作为学术活动的核心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大刀阔斧改革科研成果转化机制

来源:科技日报 时间:2019-03-26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是排名世界前列的著名理工类学府,在材料、工程、生物医学等诸多领域,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科研成果。该校一直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每年成果转化率和市场化收益均位居英国高校前列。

  在英国这个基础研究成果极多,但科研成果转化率并不是很好的国家里,帝国理工学院高效的科研成果市场化机制无疑独树一帜。科技日报记者近日采访了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帝国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教授林建国,听他介绍这套机制是如何建立并顺应形势进行革新的。

      成立转化机构

      将科研成果推向市场

  早在1986年,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就成立了科研成果转化机构——帝国创新公司,其职责是负责学校的科研成果转化。该公司在2005年获得了将帝国理工学院知识产权商业化的权利,并于2006年在AIM(创业板)上市,成为首家分拆上市的同类公司。随后该公司又成为试金石创新公司(Touchstone Innovations plc)的子公司;试金石则于2017年被英国著名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公司IP Group收购。

  多年来,帝国创新公司成功地将来自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科研成果推向市场,实现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同时,也为学校和科研人员收获了巨大的经济收益。仅在过去5年中,由该校教职员工和学生成立的创新公司就翻了一番,吸引了大约10亿英镑的新投资,创造了1300个就业岗位。这些公司包括:基于机械系教授彼得·考利和弗雷德博士的研究成果创立的远程监控公司(Permasense),现已被艾默生电气公司以4000万英镑的价格收购;由王泽翰博士和罗伯·毕晓普创建的图片识别公司(Magic Pony),2016年被推特以1.5亿美元收购;以及由电子和电气工程系研究人员创立的燃料电池公司(Ceres Power)、2015年被脸书收购的超现实视觉虚拟现实公司、2018年被谷歌收购的修复Bug技术的GraphicsFuzz公司等。

      顺应改革呼声

      筹建成果转化新机制

  “尽管帝国理工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是英国最好、也是建立最早的转化机制之一,但学校认为目前其与科研人员的要求和市场发展的需要出现了较大差距。”林建国告诉科技日报记者,“长期以来帝国创新公司一家独大的状况,造成了其缺乏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引起了教职员工的不满,要求改革成果转化机制的呼声渐起。”

  林教授介绍说,针对这种情况,帝国理工学院没有固步自封,也没有因无利益驱动不作为,而是顺应形势,当机立断处理掉成绩斐然的帝国创新公司,为学校教职员工筹建新的成果转化机制。作为对日益增长的创业和新的商业环境的直接回应,新机制把成果转化工作直接划归学校领导,取代此前实施的由外部独家代理技术转让的状况。“学校计划在社会上竞标招募5家投资公司,由这5家公司负责对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成果转让进行竞标,这样避免了过去只有一家公司独家垄断科研人员成果市场化的现象。”林教授说,目前已经确定了3家投资公司。

      提供双向选择

      校内与社会合作更紧密

  根据新的管理机制,社会投资者和校内科研成果拥有者获得了市场化双向选择的机会。伦敦帝国理工学院还将向更广泛的投资市场推介学者及其拥有的举世瞩目的创新成果和理念。更多的投资者群体将能够接触到帝国理工最具创新精神的企业家以及他们的想法和初创企业,而校内学者企业家也将有更广泛的潜在投资者可供合作。帝国理工学院还在其创业孵化基地白城,建立新的初创公司,扩大孵化设施,以加速项目规划,提供联合办公空间、创客空间和黑客空间(hackspaces),建立指导和投资者网络。

  针对科研成果市场化管理体制的创新,伦敦帝国理工学院院长艾丽丝·加斯特教授表示:“我们聪明的企业家学者正将他们的创造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我们与投资界的关系会越来越密切。”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教务长伊恩·沃姆斯利教授则明确指出,创业活动一直是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学术使命的核心,这一举措使该校过去20年里能够在无与伦比的专业特长和知识的基础上得以继续发展,使得更多的人受益于研究人员提供的优秀发明和创造。

  由此可见,致力于保持高水平学术研究能力的伦敦帝国理工学院,能够摒弃眼前利益,大胆创新科研成果转化机制,是为了顺应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需要,为具有创业精神的学者提供更为广阔和更加高效的创业环境。

上一篇:海归教授方诩:用高科技海里“捞金”
下一篇:智能家电有了自主高性能芯片

1.凡本网注明“来源:高新科技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高新科技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高新科技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高新科技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的稿件,均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