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cngxkj@126.com

网站首页 > 科技创新 > 科创园区 > 正文

青岛高新区:构建“双创”品牌生态 释放发展新动能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时间:2017-09-21


    2017年全国双创活动周于9月15日拉开帷幕,今年又正值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30年。 

  6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第二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名单,青岛高新区作为本批次青岛市惟一获批区域,正式获批建设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这是青岛高新区获批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之后,又一重要成果。 

  此外,根据近日科技部火炬中心通报的2016年度国家高新区评价结果显示,在全国146个国家高新区和苏州工业园中,青岛高新区排名第10位,进入国家高新区第一阵列。 

  从无到有  “双创”工作硕果累累 

  从1987年中国首家孵化器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者中心成立开始,在30年的历程中,我国孵化器实现了从无到有,从追求量到追求质的转变,已经成为科技创新重要的组成部分。 

  青岛高新区近10年的发展,恰逢我国孵化器高速建设发展的新时期。10年来,青岛高新区不断加大对孵化载体、创客计划的扶持力度,着力搭建满足创客创业及企业发展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打造“蓝贝”创新创业服务品牌,积极构筑“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创新孵化加速体系;同时,在体制机制创新、科技政策先行先试、高端人才汇集、科技金融融合等多个方面进行突破。 

  目前,青岛高新区制定实施了《青岛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载体认定管理办法》,成立了蓝贝孵化器产业联盟,孵化器投入运营201.2万平方米,国家级孵化器、众创空间达到15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17家,创新创业项目突破1700家,“千帆计划”企业累计达到378家,位列青岛各区市之首,构建起了数量庞大的品牌孵化集群。 

  孵化器建设只是“双创”工作的一个侧影。如今,青岛高新区到处都是众创空间、孵化器、产业园,随便走走就能看到腾讯、华为、百度、中兴等享誉国内外的国际知名公司。而在10年前,这里仅仅是一片晒盐的盐田和近海滩涂。依托中国青岛留学人员创业园、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4个国家级人才基地,青岛高新区不断深化“人才特区”建设,实施“人才+项目”双驱动选拔模式,累计引进6名发达国家院士、21名两院院士、50名中央“千人计划”专家。 

  同时,青岛高新区围绕科研院所系、高校系、企业系、海外系建设四大创新平台。今年上半年,与中科青岛时空信息技术研究中心等项目正式签约,中国海洋大学生物创新园、青岛大学全科医学院培训基地等高校合作项目落户建设,总投资100亿元的中以科技孵化产业园签约落户,新引进中航十二院青岛分院、青岛钱学森创新研究院。截至目前,青岛高新区累计引进“国字号”创新平台16个,为创新创业搭建了优秀的平台载体。 

  转变政府职能  让创新创业更容易 

  要打造创新创业高地,首先要转变的就是政府的职能,提高服务效率。青岛高新区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好钢用在刀刃上”,全面对体制机制进行优化以适应发展的需要。 

  针对创客团队发展初期面临的落户、档案、招聘等诸多难题,青岛高新区为创客们量身定制推出“创客服务套餐”,帮助创客们实现“拎包创业”。 

  青岛高新区众创服务事业部部长刘玉龙介绍说,青岛高新区为入驻的项目提供办公场所并且3年免租金,包括办公设施都是免费的,而且提供天使资金等一系列扶持措施,让创客“零条件”入驻孵化空间。 

  今年6月,青岛高新区在青岛市率先举行“面对面,解难题,促增长”2017年首届企业开放日活动。青岛高新区工管委领导班子成员与园区200余家企业负责人展开了面对面的交流,为企业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项目审批推进方案,给创业者和创新企业吃了个定心丸。 

  为尽快弥补创新短板,聚集高端创新要素和创业人才,青岛高新区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实施产业链靶向招商的新模式,并按照“专门、专人、专注、专业”原则,打造适合主导产业发展方向的“事业部制”,聚焦六大产业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创新性地调整成立软件、信息技术等10个主导产业事业部和产业载体办等5个办公室,建立扁平化决策、开放式运行的工作机制。同时,不断优化内部机构设置,实现管理服务精准化,有效调动起干部的积极性。在创新行政审批机制方面,青岛高新区在青岛市率先实施企业注册“一口受理、五证一章”改革,企业设立时间压缩在3天内,并深化“互联网+行政审批”。 

  政府职能的转变,带来的转变显而易见。目前,集创孵、创服、创培、创星、创投战略体系,基于共享经济为目标的全新升级版腾讯双创小镇;面向山东省内企业及创业团队提供百度云服务和人工智能平台支持的百度智创基地;兼具企业孵化器、企业加速器、科技产业区等多项功能,以全力打造科技服务示范城新核心为己任的科创慧谷(青岛)创业孵化基地……青岛高新区的“双创”资源不断聚集,链条不断完善,生态不断丰富。 

  转变平台职能  着力搭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青岛高新区另一个职能转变,体现在创业平台自身功能的升级。 

  如就众创空间来看,在5年之前,人们说起创新,探讨的还是产、学、研如何更好地结合,而当下的众创空间,则是从政、产、学、研、金、介各方面,解决创业创新的各项难题。 

  BKHOPE SPACE(希望空间)是贝客汇旗下基于“互联网+创新创业服务”的平台型众创空间,通过平台优质创新创业资源,构建了一站式创业生态圈,以线上与线下的双线平行服务模式,为创业者提供全方位一体化解决方案。 

  贝客汇源自于青岛高新区,在青岛高新区的大力支持下,逐步形成了“创业活动+孵化服务+融投资服务+企业资源对接服务+运营管理辅导服务+创业咨询”等全方位一站式生态服务体系,被青岛市评价为“创客之家、政企之桥、创业管家”。 

  在与贝客汇负责人、BKHOPE SPACE众创空间创始人王建江谈及“BKHOPE SPACE”的名字时,王建江认为创业不易,不仅需要自身的努力拼搏,也需要外界鼎力相助。 

  “创业服务是链条式、多方位的,这就要求众创空间有完善的服务体系,同时具备能够帮助入驻创业项目的实质内容,从而有效助推创业企业走向成功。”王建江说,是否具备完善的服务体系,为创业团队及企业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内容,是众创空间找准自我生存发展空间的关键。 

  再如就孵化器来说,最初出现的孵化器是由政府主导,可谓是类似“二房东”的纯物理空间供应商,为创业企业提供租金方面的政策优惠。随着科技创业企业不断涌现,为满足愈发突出的创业服务需求,青岛高新区孵化器逐步打造“场地+服务”第二代孵化器和“场地+服务+资本”第三代孵化器形态。 

  科创慧谷孵化器不仅为企业提供场地优惠,还提供了70余项“一对一,定制化”的相关服务,同时提供了近1000万元规模的创业种子基金,以“基金+服务”加速孵化企业,使企业快速产业化。 

  贝客汇众创空间开始尝试引入资本,通过提供资金换取部分企业的股权,而且为创业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法律构架、财务管理、技术架构等更加精细的服务,使得孵化、投资、管理实现一体化。青岛高新区建设的孵化器真正成为创业者们的“避风港”。 

  布局新领域  精准招商实现弯道超车 

  如今的青岛高新区,不仅要引领青岛市新动能转化的风向,还要当好国家双创、山东半岛自主创新的排头兵、驱动器和示范区。其新动能发展的抓手是什么?青岛高新区招商引资总监薛润波表示:“想做好这项工作,就是要加速引进新动能,拉长拉高新动能,引进更有分量、更有实力的企业。” 

  为此,青岛高新区聚焦软件信息、医药医疗、智能制造与新材料等六大主导产业,科学谋划、精密布局,做大做强产业集群。瞄准产业链条的薄弱环节,引进行业龙头标杆企业,把目标瞄准世界500强企业、国内100强企业、行业30强企业。今年上半年,总投资532亿元的80个优质项目在青岛高新区集中签约落地,让青岛高新区再次走在新动能发展的前列。 

  据青岛高新区科技创新总监、科技创新局局长肖焰恒介绍,在“双创”工作方面,接下来青岛高新区将重点做好4个聚焦:聚焦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推进创新驱动战略;聚焦高端创新资源集聚,加快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聚焦科技服务提升,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聚焦高端新兴产业培育,不断壮大创新发展新动能。继续秉承“加快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建设品质活力城区”的历史使命,全面实施“2311”总体工作思路,积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早日建成青岛市创新创业先导区的目标。争取到2020年引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团队100个、创新型领军人才项目等300个,中科系、高校系、企业系、国际系四大创新基地初具规模,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50家,连续3年实施“三个一百”孵化载体建设计划,打造青岛市领先、山东省示范、全国驰名的“双创”高地。 

上一篇:西安高新区打造创业孵化“新样板”
下一篇:南京江宁区科技新政让企业高薪用高人

1.凡本网注明“来源:高新科技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高新科技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高新科技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高新科技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的稿件,均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