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cngxkj@126.com

网站首页 > 科技创新 > 科创园区 > 正文

中科院三个“万人量级”人才布局怀柔科学城

来源:北京日报 时间:2020-02-03
  固定科研人员达到万人规模,流动科研人员达到万人规模,中国科学院大学在校学生达到万人规模。到2025年,在怀柔科学城工作、生活的中科院人才,将由目前不足1000人发展到三个“万人量级”规模,支撑怀柔科学城成为科研高地、人才高地。这是记者从正在召开的北京市第十五届人代会第三次会议上了解到的。

  “今年的怀柔科学城将塔吊林立:5个大科学装置、10个交叉研究平台、11个科教基础设施都在建设中,单个项目投资额2亿到48亿元不等,总投资达200多亿元。在一个地方投资这么多科研基础设施、建设速度这么快,外国科研工作者都非常羡慕。”市人大代表、中科院北京综合研究中心主任姜晓明告诉记者。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怀柔科学城要重点抓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创新科技基础设施运行机制,加快建设科教基础设施和第二批交叉研究平台,围绕大科学装置和交叉研究平台构建创新链……”中科院作为怀柔科学城建设主体之一,今年将同步推进设施建设和人才引进工作。

  “首先要把‘国之重器’建设好。5个大科学装置中有4个是中科院为主体,还有1个是中科院和北京大学合作建设,要做好建设工作的技术支撑和服务保障。”姜晓明说。他透露,在“十四五”期间,怀柔科学城将再争取2到3个大科学装置落户。“怀柔科学城核心区面积10平方公里,比3个清华大学面积还要大。我们要在这里建设顶尖的设施,支持顶尖的研究。”

  同时,为做好5个大科学装置的落地应用,还需要引进高水平的研究机构和研究团队。“这些科学设施建设好了,相当于人体的骨骼,要赋予它生命和活力,还需要有‘肌肉’来牵引骨骼做运动,而高水平的研究人才队伍就是‘肌肉’”。姜晓明打比方说。高水平人才要成建制进来,有聚集效应才能培育出创新生态。

  而高水平人才是稀缺资源,需要有吸引力的人才政策。今年,中科院将和北京市及怀柔区对接制定人才政策。“日本筑波科学城曾有过职住分离的失败教训,不符合科研工作规律。”姜晓明代表说,怀柔科学城的建设目标是职住平衡,在人才住房政策方面今年有望进一步明确。

  怀柔科学城早在2007年就开始谋划。2016年,北京市明确提出“怀柔科学城”概念。2017年,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成立,学科发展方向明确为:物质科学、空间科学、地球系统科学、生命健康和人工智能科技等方向。“十三五”期间,中科院有100亿元研究项目落地怀柔,截至目前,固定在怀柔工作的中科院科研人员不到1000人。按计划,到2025年,在怀柔科学城工作的中科院人员将达到三个“万人量级”:固定研究人员超万人,流动研究人员超万人,中国科学院大学在校学生超万人。

  2012年,中科院北京综合研究中心成立,负责协调、支撑、服务中科院相关项目在怀柔落地。“过去,中科院设立院所都以学科命名,随着时代发展,人类面临的资源、环境、健康等问题都不是单一学科能解决的,所以成立了北京综合研究中心。大科学装置和交叉研究平台建设是其负责的主要内容之一。”姜晓明说。

上一篇:青岛高新区:打响科技战“疫”
下一篇:助力疫情防控 国家高新区强化政务服务“网上办”

1.凡本网注明“来源:高新科技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高新科技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高新科技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高新科技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的稿件,均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