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针对高新区人才短缺,以及影响产业工人队伍发展的突出问题,高新区人保局结合高新区产业布局,充分借助人才就业平台优势,加强人才交流合作、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大数据平台分析等,拓宽招才引智思路,聚四方英才而用之,为打造园区高质量发展人才高地提供坚强的智力保障和人才支撑。
强化精准对接,助力企业聚才引智
广泛开展“人才引进与服务工作”调研活动,“走进门、人对人”摸清企业招才引智需求,依托建成的人才就业平台大数据分析功能,分析研判高新区就业形势,形成分析报告,为园区企业招才揽才提供精准信息。一方面,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结合,引才和引智并重,与内蒙古赤峰、乌兰察布及甘肃临夏、庆阳和民勤等周边地区频繁互访交流,建立劳务协作机制。同时,通过新媒体发布求职信息、开展项目信息对接、举办招聘会、“劳务技能培训输出”扶贫车间等方式为企业开展定向岗位招录,为企业精准引才提供信息支撑。另一方面,致力开展政校企合作,促成中盐吉盐化、聚实能源、达康精细化工、诚信永安等企业与区内外多家技工院校合作,并签订合作协议;创新性的实施“政校企合作稳定企业用工”就业奖补政策,对稳定就业职业院校毕业生给予每人1万元一次性就业补助;特别是在参加自治区“春风送暖”赤峰专场招聘会中,与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签订合作协议,通过赤峰市敖汉旗工作服务站引进人员。全年开展各类招聘活动和工作对接交流50余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983人,创历史新高;产业工人由2018年的1.7万人增加至目前的2万余人,为园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
强化平台建设,打造人才集聚磁场
一是建成综合性智能化人才就业平台,实现了部门间、地区间与企业、求职者通过平台进行实时信息查询、数据匹配、业务办理的功能。以户籍制度改革为切入点,实行居住证制度与人才交流机制相结合,将流动人口积分值与享受社会公共服务挂钩,按规定享受相应的同城公共服务待遇。截止目前,平台点击量已近10万人次,录入31类大数据信息31056条,共有22175人通过线上线下申请公共服务积分,覆盖高新区总人口的75%;二是通过系统完整的在线招聘求职信息化系统,实现了求职企业与求职者之间的无缝对接,截止目前,在线发布各类就业岗位2000余个,登记各类求职信息811条;三是深入贯彻落实《阿拉善盟人才引进和流动管理实施办法》,充分释放科研支持、岗位待遇、生活保障、编制职称、购房补贴、户籍管理等6个方面33项优惠人才政策的吸引力,依据相关政策引导各类人才按需流动高效配置,确保人才用得好、出成效;四是通过人才就业平台实行线上线下双轨模式,受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工伤、劳动保障监察案件,所有事项严格按法定时限做到了“零超时”;五是依托用工备案、红黑榜发布、和谐劳动关系管理等,多部门联动对人才劳动力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和正确引导,园区企业人才正常流动119人,流动率始终控制在5%以内,企业技能人才恶意竞争、相互挖人现象得到有效控制。通过上述举措,更好的帮助企业引才、育才、留才,为园区高质量发展和服务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强化技能提升,优化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有效落实职业技能提升行动315工程。依托阿拉善职业技术学院以及专业培训机构实施开展相关工作,积极组织应届毕业生、新入职员工参加技能培训,指导企业制定和完善职工培训计划,通过“工学一体化”、“职业培训包”、“互联网+”等先进培训方式,2019年为企业开展各类技能培训3635人次,规模人数超前5年总和。二是鼓励技能劳动者积极参与技能竞赛,营造有利于技能人才成长的制度环境和浓厚氛围。围绕高新区重点工种和操作环境,已连续举办七届职业技能竞赛,并为历届取得竞赛前三名共计303名选手发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 251名,高级52名)。成功申报自治区技术能手2人,近三年参加自治区技能竞赛获奖5项。三是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和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推动企业健全人才培养机制。针对技能人才匮乏瓶颈,率先在全盟开展了企业新型学徒制技能提升工程,惠及企业10余家涉及职工108人。目前,高新区现有各类技能人才2000人,占企业员工10%。
今后,高新区还将依托人才就业平台,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在政策、资金、引才渠道方面帮助企业创造引才环境,借助人才就业平台招才纳贤,对外来务工人员实行全方位服务和管理,加快基础信息和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积极打通各部门间系统链路和网络平台,进一步加大对影响企业稳定用工行为的惩戒力度,完善高新区引才机制建设,不断延伸拓展各类引进人才、务工人员的就业服务通道,最大化发挥人才就业平台在助力园区高质量发展方面的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