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cngxkj@126.com

网站首页 > 科技创新 > 科创园区 > 正文

从产业园区到产业功能区 绵阳先进制造产业园区升级

来源:四川日报 时间:2020-06-19
  6月5日下午,绵阳市游仙高新区的智慧园区办公室工作人员,在大数据精准招商系统中敲入“新型功能材料产业”这个关键词,屏幕上呈现出围绕该关键词筛选后的细分行业、相关企业、产业集聚地等信息。园区工作人员说:“这个系统正在完善数据收集,为接下来的对接招商引资,提供精准信息。”

  2020年初,绵阳印发《关于建设先进制造产业功能区的实施意见》,将产业园区这个先进制造产业的载体作为突破点,力争通过规划引领、壮大主导产业、完善功能配套等一系列工作,打造一批主导产业突出、专业分工合理、服务功能完备、空间结构协调、城市品质高端的产业新区。力争到2025年建成千亿级产业功能区3个,500亿级产业功能区4个。

  从产业园区到先进制造产业功能区,将为绵阳产业发展、产城融合、创新驱动带来哪些变化?

  园区精准定位 产业聚集发展

  绵阳各县市区共分布着9个产业园区,再加上绵阳高新区、绵阳经开区和绵阳科创区,全市共计12个产业园区。过去,每个园区都确定了2-3个主导产业,但普遍为电子信息、汽车、食品加工等大的工业类别,主业聚焦不够。产业园区发展明显存在配套服务能力不足、比较优势不突出等短板。

  以绵阳的优势产业电子信息产业为例,几乎在绵阳主城区的园区都有分布。这造成了力量分散,产业集聚度不高,也导致园区间招引项目雷同,容易形成“胡子眉毛一把抓”的杂烩格局。

  园区的升级之路,其实与产业升级在“同一个频率”。

  在今年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创新产业的实施意见》中,绵阳明确了创新产业发展方向,即新型显示、智慧家庭、新型功能材料、5G、北斗卫星应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这六大创新产业。同时,也对绵阳主城区的6个园区进行了创新产业“精准定位”。

  以绵阳高新区为例,其主攻方向就是围绕京东方项目发展新型显示产业。目前,绵阳高新区已拥有相关领域企业7家,产业链完整度得到明显提升,确保2020年新型显示产业规模达100亿元,力争到2025年,新型显示产业规模突破350亿元。

  完善服务配套 拓展城市空间

  从高空俯瞰,作为游仙区80%规上工业企业集聚地,游仙高新区在地图上却是“绿油油”的。游仙高新区在引导产业集聚的同时,科学规划了大片公园、学校、社区、医院等生活配套,拥有仙山植物园、城市运动公园、东湖公园等城市休闲绿地,规划绿地面积占比约45%,同时,这里也是一个年营业收入超过800亿元的产业园区。

  “在规划初期,就对道路、供水等基础设施进行高标准建设,既专注产业发展,聚焦生产要素的保障配套,又突出产城一体、园城融合的发展理念。”游仙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现在,该园区二产和三产协调发展,形成了“两条腿走路”均衡发展局面。

  传统产业园区过于强调生产,厂房密布,周边生活配套不足,使得许多工人每天长时间通勤往返。

  绵阳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说,先进制造产业功能区既是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承载地,也是生活配套设施完善、生态优美的新型社区。为将这一理念落到实处,绵阳相关部门正在起草新的考核体系,将对园区发展指标进行细化。

  创新体制机制 集聚发展动力

  3月中旬,绵阳经开区发布公告,将面向全省公开选聘专业人才。

  值得注意的是,绵阳经开区还将打破“论资排位”,在全区试点岗位聘用制,以实现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这一创新举动,在绵阳经开区引发强烈反响。

  绵阳将创新体制机制作为重要举措,在《关于建设先进制造产业功能区的实施意见》中明确要求——积极推行产业功能区全员聘用制,打破身份、级别、地域限制,形成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待遇可高可低的用人管理机制。

  绵阳还推动产业功能区考核评价体系的完善,一方面实施“亩均论英雄”改革,综合测算产业功能区发展质效,进行分类排序,对产业功能区和企业实行要素资源差别化配置,以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另一方面,也对产业功能区实行动态管理制度,调整退出一批发展质效不高缺乏竞争力的产业功能区,新增一批主导产业明确、发展势头强劲的产业功能区,形成能进能出的竞相发展格局。

  通过机制改革创新,绵阳为产业功能区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不断吸引集聚产业发展动力,力争将产业功能区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

上一篇:西安高新区:确立“123608”路径,建设硬科技创新示范区
下一篇:嘉兴秀洲高新区大抓项目大抓落实推动高质量发展

1.凡本网注明“来源:高新科技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高新科技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高新科技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高新科技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的稿件,均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