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高质量的线下服务推动产业不断走“精致主义”发展路线,从产业实现异地短期内配套到形成同城“半小时”准确匹配,厦门火炬高新区运用“线上一张图,线下两条腿”的传统做法,充分调动园区及厦门全市的产业配套资源,创造性发挥“人”在资源当中的流动特性,串联起产业配套圈的快速运转各环节。在OLED产业链的材料供应环节,园区企业弘信电子是天马微电子在厦门最重要的供应商,从弘信电子的厂区到天马厂区,整个产品的运输过程只要10分钟。围绕厦门天马的‘半小时’配套圈里,还有专门为厦门天马生产各种类型的导电胶带、散热绝缘等材料的厦门宏钛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每年有一半以上的产品是供应给厦门天马微电子的。产品从宏钛盛的工厂出门,再运到厦门天马微电子的车间,车程也只需十几分钟。目前,厦门火炬高新区已经实现半小时产业配套的“羊群效应”,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的上下游企业在同一栋办公楼的现象屡见不鲜,集成电路产业的配套呈星点状…这其中离不开厦门火炬高新区在地理位置的超前布局,产业版图的提前规划,以及配套圈内服务环节的有序衔接。
服务口碑,勤为宜。当线下服务成为园区企业发展归属感的关键因素之一,线上服务也以新的轻盈模式,转化为园区多样化服务的重要支撑。云端会客厅、公益高端技术线上培训服务、办证“绿色通道”…一整套成体系的线上服务已经被厦门火炬高新区“玩溜”了。这段时间以来,借着数字经济产业“扶摇直上”的发展态势,云上办事渐成潮流。通过“云签约”,以“不见面”的形式,不断有产业项目进驻;创业中心联合创业黑马开展 “云洽谈”,实现疫情防控与政企合作 “ 两不误 ”,招商引资工作“线上”再突破;“厦门创融汇”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创新服务形式,搭建线上沙龙,邀请律师为中小企业答疑;举办项目“云路演”,让创业企业和投资机构屏对屏,高效对接投融资。目前,厦门火炬高新区更是借力“上云”,尝试打造“虚拟众创空间”,让创业端和创业资源端的实时信息共享,园区众创空间的孵化“指挥棒”指向更多元的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