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cngxkj@126.com

网站首页 > 科技创新 > 创新成果 > 正文

脉冲射流式电缆清洗装置的研究及应用

来源:《中国高新科技》期刊 时间:2021-04-06
  0 引言

  电缆广泛应用在发电厂、变电站等场所,起到传输能量或信息的作用,是电力系统的“血管”。但电力系统的火电厂经常排放大量含硫烟尘,其附在电缆表面会对电缆产生腐蚀作用,若不及时清除,可能造成电缆绝缘层损坏并导致短路,甚至火灾。目前电力系统的工作人员采用自来水直接冲洗的方式清洗电缆,不仅浪费大量水资源,清洗效果也不佳。本项目研制了一种脉冲射流式电缆清洗装置,可实现在节省用水的同时保证清洗效果,在行业内有广泛应用。

  1 传统的清洗电缆方式

  1.1火电厂烟尘成分分析

  目前,我国的火电比例仍占60%左右,火电厂靠燃煤锅炉提供原动力,带动发电机的转子,通过电磁感应过程,发电机输出感应电动势。火电厂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主要包括: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汞及其化合物等。烟尘会以散发点为中心,向周边呈辐射状散落,并附在物体表面。某容量为1200MW的燃煤火电厂排放的烟尘,经化验后成分如表1所示。


表1 某火电厂烟尘成分

  由表1可知,附着在电缆上的烟尘不仅含有二氧化硅、碳等无腐蚀性成分,还含有亚硫酸钙、硫化钙等腐蚀性成分,硫化钙遇水或在潮湿空气中可发生水解,反应方程式为:

  反应后生成的氢硫酸与氢氧化钙都具有腐蚀性,若长期接触电缆表面,可造成电缆损伤。

  1.2电缆的腐蚀

  我国电力系统所用电缆结构大多如图1所示。外护套主要成分为高密度聚乙烯、聚氯乙烯等,两种材料都具有耐腐蚀、重量轻、绝热绝缘性好和易加工等优点,但长期处于酸性或碱性环境下,会加速降解老化。聚乙烯、聚氯乙烯电缆外护套老化的化学本质都是分子链的断裂,最终形成孔洞。而内部铝合金铠装在酸性环境下更易被腐蚀,一旦外护套和铠装出现孔洞,内衬层和交联聚乙烯绝缘层会因同样原理老化,而交联聚乙烯绝缘层会因同时承受电场,老化速率会更快,并且在老化过程中极易发生局部放电。


图1 电缆结构图

  2 装置研究与应用

  本装置采用脉冲射流直接冲洗电缆。脉冲射流是非连续射流,可产生较强的水力冲击,即“水锤效应”,工业上利用水流的这种巨大瞬态能量可实现切割或破碎材料。脉冲射流可以产生比恒定射流更大的冲击力,脉冲射流对物体产生的冲击力F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m为射流质量,v为射流速度,t为作用时间(射流与物体碰撞的瞬间)。如图2所示,装置主要包括三角支架、枪体、水箱3部分。各部件功能如下:


图2 装置结构图

  (1)三角支架:用于支撑枪体。

  (2)枪体:装置主要部分。内置射流泵、电源转换器、控制器等,脉冲泵输入功率40W,产生脉冲率为120次/min、射程为3m的脉冲水流。装置采用长10cm、口径3mm的不锈钢喷嘴。工作时使用220V交流电。枪体可以朝上、朝下倾斜60°,倾斜后也可以左右旋转。

  (3)水箱:水箱容积2L,可安装在枪体上。若不使用水箱,枪体后面可连接直径2cm的软水管直接供水。

  为检验该装置的使用效果,进行一次现场实验。实验分两次进行:对于脏污程度相同的一组水平铺设的电缆,第一次采用水流直射法冲洗,水流射程3m,用水量5L;第二次采用脉冲射流装置冲洗,水流射程3m,用水量5L。

  实验结束后,发现采用水流直射法冲洗的电缆表面依然有脏污痕迹,采用脉冲射流装置冲洗可基本上除去电缆表面的污渍,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此实验说明在使用同量水、同功率设备的情况下,脉冲射流法的清污效果更好。


图3 实验效果图

  3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电力系统规模在不断扩大,电力系统增容直接带来发电厂、换流站、变电站的增加。电缆是发电厂、变电站等电能生产或分配场所的“血管”,有效防止电缆被腐蚀等同于防范化解电缆故障的风险,对延长电缆使用寿命、降低电力系统运行风险有重要意义。

  本项目针对发电厂以及变电站现有清洗电缆方法的缺陷,设计出一种采用脉冲射流原理清洗电缆的装置,通过现场实验表明该装置具有节约水、清洗效果好的优点。

作者:孙上元 杨海亮 曾 晨 (中国南方电网超高压输电公司柳州局)

本文刊发于《中国高新科技》杂志2020年第24期

(转载请注明来源)

上一篇:基于智能电网下的新能源开发措施
下一篇:风电线圈生产线自动化改造

1.凡本网注明“来源:高新科技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高新科技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高新科技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高新科技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的稿件,均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