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cngxkj@126.com

网站首页 > 科技创新 > 创新成果 > 正文

以未来职业为导向的 PBL 教学法在系统解剖学中的应用

来源:《中国高新科技》期刊 时间:2021-04-12
  0 引言

  系统解剖学是一门详细讲解人体结构的医学专业基础课,为康复专业学生学习后续医学专业知识奠定形态学基础。我校康复专业学生按照培养方案要求后期要学习的专业课如康复功能评定学、物理治疗学、肌肉骨骼康复学、神经康复学、人体运动学等都是建立在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本课程开设于康复专业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新生无医学专业知识基础,初次步入医学专业领域必然会产生陌生感。然而传统教学方式仅向学生硬性灌输概念,使许多学生在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想法,缺乏学业规划,不能激发出内在的学习动力。本次教学改革采用未来职业为导向、结合PBL教学法的教学模式,侧重于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并将有关视频、生活实例、临床病例等实例引进课堂,化抽象为具体,使康复专业学生了解本专业特点及未来职业特点,充分认识系统解剖学的重要性,激发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本校2019级康复专业142位同学为研究对象,发放有效问卷142份,回收有效问卷142份。

  1.2 实验方法

  1.2.1 教学方法

  应用以未来职业为导向,结合培养实践能力为主线的新型教学模式,讲求实用性,将实例故事、临床视频、临床病例带入课堂,通过导入专业问题将基础课程学习和临床病例实践充分联系起来。

  1.2.2 组织实施

  开课播放授课内容相关视频,结合生活实例故事讲解教学内容。学生根据课堂教学引导,针对提前下发的临床康复病例分析题目查找相关资料。课堂上每组委派一名代表阐述本组结论,最后由老师进行资料整合分析,并着重强调其中的重点和难点。

  1.2.3 教学效果评估

  教学成果检验评估主要以调查问卷形式进行(具体内容见学生对以未来职业为导向教学模式的态度和学习效果自我评价表),本次调查旨在考察康复专业学生对本阶段学习成果的整体自我评价。

  2 结果

  学生对此教学模式的态度和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价如表1所示。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认为以未来职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对于学习兴趣的产生和学习效率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表1 学生对以未来职业为导向教学模式的态度和学习效果自我评价表

  3 讨论

  3.1 以未来职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的优点

  以未来职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是尝试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新探索。此模式一改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的老套路,更加注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通过课下查找资料,拓宽了知识面;代表发言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病例讲解与决策选择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医生职业道德。

  学生对以未来职业为导向教学模式的态度和学习效果自我评价表充分地表现出这种教学模式的积极效果。98.59%的同学认为这半年的系统解剖学学习对自己专业认识有帮助,专业认同感更加强烈;99.3%的同学认为系统解剖学对以后的职业生涯有帮助。这说明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康复专业的同学们对自己以后的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系统解剖学对自己今后学习以及就业的重要意义。全部同学认为播放视频对课上内容有帮助,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下知识记忆会更加牢固,说明将视频内容融入教学是一项正确选择。

  调查数据表明,大部分同学认为教学过程中提出专业相关问题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专业能力、职业道德等方面很有帮助,说明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调动学生各方面积极性,对学生个人能力提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2 以未来职业为导向教学模式的注意事项

  (1)视频选择上,课上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视频不应该时间过长,时长应控制在3min之内,且所选内容尽量活泼生动,才能充分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热情。

  (2)挑选临床病例时,应选择简单并且典型的病例,也可以对已有临床病例进行适当的修改,以确保学生尽量在所学知识范围内解决病例中的大部分问题。

  (3)临床病例讨论阶段,采用分组制能够大大缩短所需时间。每组委派一名代表将本组的意见进行归纳总结,也能更好地表达本组想法。

  4 结语

  总之,以未来职业为导向授课的教学模式能够给系统解剖学的授课带来诸多益处,能够让学生以未来职业需要为目标,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系统解剖学这门基础课程对未来学习工作的重要意义,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作者:宋雨瑄 高玲焕 司道文 张志勇 郑 屹 高玲蕊 (华北理工大学基础医学院)

  本文刊发于《中国高新科技》杂志2020年第24期

  (转载请注明来源)

上一篇:甘谷县散渡河超标洪水防御预案的编制
下一篇:基于施工项目部的基建现场综合管控移动应用

1.凡本网注明“来源:高新科技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高新科技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高新科技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高新科技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的稿件,均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