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活水”滋养“三新”经济
——南宁高新区综合排名持续上升的背后
科技日报记者 江东洲 刘 昊
飞中东,到南亚。眼下,是“中国智能水肥一体化引领者”掌门人——广西捷佳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温标堂最忙的时刻。
“创新创业需要与国际接轨。我们正不断深化国际合作,推动与以色列的深度合作。”温标堂说。
入驻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以来,广西捷佳润以信息化战略打造核心竞争力,拥有了巨大的创新能量:5月,成功登陆新三板,步入资本运作与创新发展双轮驱动的快车道;7月,与北京一家科技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智慧农业等领域携手打造基于低轨卫星星座的新一代智慧物联网解决方案……
坚持“一个核心、多种路径”,南宁高新区积极推动创新发展,持续保持创新动能,打造创新驱动发展高地。在科技部近日公布的2016年度国家高新区评价结果中,南宁高新区在全国147家高新区(含苏州工业园区)中综合排名升至第37名,较2015年度再提升2位。经济新常态下,南宁高新区综合排名继续上升的背后是什么?
1:一个核心构建创新生态系统
微软(中国)有限公司、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等10家高新技术企业与南宁高新区管委会签约,入驻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广西贯川科技有限公司、广西越知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等10家创新孵化企业与中关村信息谷公司签约……
8月27日,又一批种子深植创新沃土——在2017创新中国行走进南宁活动中,一批涉及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新能源、石墨烯新材料等多个领域的行业重点企业签约进驻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
“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是创新因子最为活跃的地方,我们也期待在这里能跟优秀的企业碰撞出创新的火花。”深圳企业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洋说。
2016年7月24日,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落户南宁高新区并正式运营。南宁高新区以基地建设为核心,积极打造面向东盟、辐射西南中南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的科技中心、示范中心和服务中心。人才、资本、技术、政策等各类创新要素在基地内融合聚变,示范基地不断发挥出强大的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引进来,基地入驻行业重点企业33家,形成了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生命健康、科技服务四个产业微集群;37家创新孵化企业入孵雨林空间。
走出去,推动明匠等一批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借助“南宁渠道”走向东盟,实现快速发展。
助升级,帮助哈工大参与南宁传统制造企业技改活动,对接50多家企业技改项目,上海明匠对接南南铝业进行生产线智能化改造,助力本地制造企业实现转型升级。
促开放,通过与东盟、以色列、德国、美国等国家开展合作,成功举办“中国—东盟信息港发展机遇交流会”“大健康产业发展研讨会”等专业活动,进一步拓宽了南宁国际创新合作的渠道。
“入驻基地后,我们拓展了国际市场,尤其是东盟国家的订单猛增,我们已经出口很多产品,今年韩国的订单也有很多。”广西特飞云天航空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程中云说。
源源不断创新的“活水”,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这片创新沃土中成长。今年6月份,以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为核心区的南宁高新区获批建设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
多:全方位服务释放创新要素活力
“这款名为海豚之泪的挂链,可以兼容小米手环,有了它就可以把小米手环变成项链,变成钥匙扣,变成各种装饰件……”在南宁创客城二楼的联合办公区里,创客曾志平一边打开网页,一边介绍企业所生产的穿戴设备配件、电脑周边和数码产品配件等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