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cngxkj@126.com

网站首页 > 科技创新 > 创新成果 > 正文

研发“CT影像AI”助力疫情诊断

来源:北京青年报 时间:2020-04-20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北京市政协委员落实中央和市委部署,积极响应市政协号召,在人民需要的时刻挺身而出,切实履职担当,并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坚守,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今年1月27日,集结的号角吹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12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一线。北京市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常务副院长、神经病学中心主任王拥军则充分发挥特长,与有关单位共同研发“新冠肺炎CT影像AI定性辅助诊断系统”,为新冠肺炎的诊断提供技术支持。

  王拥军介绍,随着疫情发展,大量疑似病例出现,暴发式需求让一线医生急需技术支援。肺炎的识别对影像医生来说不难,新冠肺炎的影像学表现也有一定的特异性,但仅从影像学角度实现新冠肺炎与普通肺炎的鉴别诊断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于新冠肺炎核酸检测假阴性比率高,影像鉴别难度大,严重影响了新冠肺炎的快速识别诊断。

  1月28日,接到工信部“新冠病毒肺炎CT影像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专题攻关任务后,王拥军委员和解放军总医院副院长何昆仑共同发起,联合医疗人工智能企业,利用北京天坛医院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的强大技术力量,发动全国30余家定点救治医院联合参与,共同研发攻关“新冠肺炎CT影像AI定性辅助诊断系统”,并陆续投入使用。

  “这套系统实现了专门用于新冠肺炎的AI定性诊断,即在诊断肺炎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新冠肺炎与其他肺炎(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等)进行鉴别诊断。”王拥军说。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王拥军委员所在的北京天坛医院在确保医疗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满足患者就医需求。从2月26日起,北京天坛医院创新设置了4个“过渡病区”。急诊患者经过抢救、手术后需住院的,均先收治在“过渡病区”,经过2次核酸检测为阴性后,再转入普通病区继续治疗,既不延误急诊患者的救治时机,又尽可能防止院内感染发生。

上一篇:试采创纪录 我国率先实现水平井钻采深海“可燃冰”
下一篇:中国航天迈向“四月突破”

1.凡本网注明“来源:高新科技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高新科技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高新科技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高新科技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的稿件,均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