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威师智能电子电器厂,安徽合肥230031)
摘要:企业新手操作越来越成为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文章从新员工培训到在岗管理等方面,阐述了提高新员工工作质量的方法,并分析了新员工在工作中易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关键词:新员工;生产质量控制;在岗管理;入职培训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1)28-0012-02
现在企业人员流动越来越频繁,“用工荒”的出现进一步加剧了人员流动。每年新年后,大量的新招员工充斥到企业各生产岗位,以前从未出现过的质量问题现在层出不穷。如何提高新员工的工作能力?如何帮助新员工减少错误、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这都成为质量人需要研究的新课题。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针对新员工从入职培训到上岗管理,企业如何用正确的方法提高新员工工作质量进行了分析探讨,对新员工造成质量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也进行了研究。
一、新员工的入职培训对质量的影响
新员工进入企业最初阶段的成长对于员工个人和企业都至关重要,是一个企业所录用的员工从局外人转变成为企业人的过程,是员工从一个团体的成员融入到另一个团体的过程。企业中每一个人,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产品质量。岗前培训影响到新员工能否在短时间内去适应、了解这个企业以及他所要从事的工作内容,对其入职后完成岗位工作任务的态度、绩效、质量有直接影响的培训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质量意识培训
人的意识决定行为,行为决定工作质量,工作质量决定产品质量,而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比纠正一种坏习惯要轻松得多,因此转变和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对每个公司来说都是重要的工作。
质量意识的培训包括:产品质量基础知识、对品质的认识、质量管理体系介绍、现场质量如何管理及质量管理规定等方面的内容。让员工对自己的工作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有了初步的了解,建立基本的质量意识。
(二)专业知识培训
专业知识的掌握对产品质量乃至产品安全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专业知识培训用于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包括产品及其组成部件的相关基本知识,产品制造过程的工艺流程及要求等。通过此方面的培训,使员工奠定产品理论基础,对企业产品及本职工作有较深的了解,帮助新员工迅速适应岗位质量要求。
(三)操作技能培训操作技能培训用于掌握岗位的基本职责与要求,可以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内容包括岗位基本职责、岗位基本要求、操作基本动作,工序工艺要求等知识,也可以通过操作技能强、操作规范的老员工言传身教,使新员工获取实践经验,相关专业及设备操作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以尽快达到生产质量要求。
二、新员工上岗初期提高质量的措施
(一)充分发挥师带徒、老带新的作用
“师傅带徒弟”是快速提升操作技能水平、保证新手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能使新员工能够很快地成长起来。师傅应承担相应的监视质量责任,纠正不规范操作,培养正确的工作习惯。在规定的师带徒期间可以把徒弟的绩效作为考核师傅工作成效的项目之一,对做得好的师傅可给予激励;徒弟工作质量差的,对师傅也进行质量考核。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扬长避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推动工作质量不断提高。
(二)充分发挥工段长的质量控制作用工段长是最基层的管理人员,大部分在生产第一线,他们应该可以发现很多不规范行为。工段长应定时及不定时的对新员工的操作行为进行确认,确保按规范操作,杜绝产品批质量问题。如果我们对一些违规现象视而不见,不制止,不纠正,员工就会逐步淡化质量意识,违规现象就会不断增加。因此应及时通报、纠正员工行为,并让新员工理解此行为的危害,给出相应的改进建议,防止类似行为再次发生。工段长细致耐心的工作能够减轻新员工的工作中焦虑与不安,增强新员工参与质量管理的积极性,帮助新员工较快较稳的成长。
(三)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质量控制作用管理人员是制造企业中生产制造、工艺技术、质量控制等环节的领导者。首先在人员安排上,当大量新员工上线时,一条生产线上必须要有新有老,在把关的关键工序使用有经验的老员工,减少不合格产品的数量和杜绝不合格产品流转至客户。其次质量管理人员应充分使用APQP(产品质量先期策划)、SPC(统计过程控制)、MSA(测量系统分析)、FMEA(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PPAP(生产件批准程序)等质量管理工具对生产过程各个阶段进行监控和诊断,从而达到缩短诊断异常的时间、迅速采取纠正措施、减少损失、保证产品质量的目的。最后应对新员工的工作绩效做出正确的评价,如果确实是人员素质问题,不适合岗位的,应及时进行调整转岗,防止造成企业更大质量损失。
(四)充分运用经济杠杆作用
在市场经济时期里,也许经济杠杆的作用更具有优势。如果出现质量问题,找不到责任者,查不明原因,就谈不上改进和提高产品质量了。加大质量考核力度,加大奖罚额度。对于工作质量好的员工,就应该大张旗鼓的奖励;对于工作质量差的员工,理所当然应受到惩罚。使员工自觉自愿的积极提高工作质量,形成优质、高效的良好风气。对解决质量问题有好的意见或对质量改进有好的建议的员工,都应该给予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真正做到全员参与质量管理,从而进一步提高质量意识。
三、新员工常犯错误原因及纠正预防措施
(一)不清楚操作规范
尽管企业一般都会对新员工进行操作培训,但因培训不到位,工艺文件不清楚、不明确或员工理解偏差,往往造成批量不合格。针对这类错误应该及时规范检验文件及标准,可以避免因人而异出现的检验失误。对新员工的操作应进行监督控制,所谓“出师”后再大胆放手让其独立操作。
(二)清楚操作规范但不按规范操作一般犯这种错误的员工往往是不愿意按规定办事也爱动脑筋的人,针对这种员工应该进行教育,鼓励提出更好的操作方案,但新的操作方案未得到验证前必须按规定进行操作,因为相应的工艺操作规程都是经过多年的积累和经验得出,有一定的合理性,也有很多新员工考虑不到的因素,如果擅自更改易造成影响产品质量的严重后果。所以操作培训时应该对员工明确WHY(为什么),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需要?是什么理由?假如我们不这样做,对产生什么害处?这是管理者在5W1H管理这个几个要素中容易忽视的一点,觉得员工只要干就行了,没必要知道为什么。但员工都是有思想的人,不是机器,在不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的情况下,容易犯错误。
(三)操作不熟练在生产第一线的员工往往进行重复机械劳动,员工容易因操作经验不足造成产品不合格率高。对犯这类错误的员工,不能粗野地批评和全盘否定,要绐予一定的宽容,但也要告之其错误原因、标准等,明确责任,指出危害,促使他们不致于重复犯错。毕竟,人都有一个从新手到熟手的过程,随着经验的积累,熟练程序的提高,错误率自然会降低。
(四)品行不端
如果员工由于品德方面有问题,故意违反相关的工艺规程、规章制度,造成产品质量问题乃至质量事故。对于这类错误,应及时严肃的批评指正,千万不可姑息。日本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有一句名言:“如果你犯了一个诚实的错误,公司是会宽恕你的,把它作为一笔学费;而你背离了公司的价值观,就会受到严厉的批评,直至解雇。”因此对品行不端、屡教不改的人企业应坚决予以辞退。
四、结语
企业作为一个鲜活的组织,不断地吐故纳新,所有企业都避免不了使用新员工,企业要采用正确的培养与激励方法,增强新员工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使其不断突破自身技能水平,向更高质量、效率目标和水平挑战,成为企业发展的新鲜力量。O
参考文献
[1] 赵述松,柯强.新员工转型进阶"企业人"的新思路J].现代人才,2008,(4).
[2] 王丽,张晨.如何提高新员工培训效果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1).
[3] 刘存.企业新员工的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策略研究[J].广西社会学,2010,(9).
[4] JohnP.ArnonENewEmployeeOrientationPrograms2002,(4).
作者简介:斯力军(1972-),女,浙江人,合肥威师智能电子电器厂品质部部长,注册质量工程师(中级),研究方向:电子产品工艺与质量管理。
(责任编辑:王书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