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cngxkj@126.com

网站首页 > 科技大数据 > 人工智能 > 正文

智慧方舱医院并非昙花一现,医疗数字运营正持续接力

来源:科技日报 时间:2020-03-25
  疫情中诞生在武汉的首个智慧方舱医院在短时间内积累了大量的实际数据,为医院的数字化运营提供了应用案例。目前,智慧方舱医院虽然已经关闭,却可以看到物联网技术在患者临床健康监测应用中的前景。

  应用于医院数字化运营的物联网技术,其关键作用从以色列防疫效果可窥一斑。以色列在这次全球性的肺炎病毒事件中表现比较出色。到今天为止,全国仅有17例新冠确诊,医护人员做到了零感染。这是怎么做到的?

  据悉,2月底,感染了几百号乘客的停靠在日本的钻石公主号邮轮终于允许乘客下船。以色列立刻派专机把本国的11名公民接回国。医护人员给隔离病人每人发了一部手持智能设备。每天,隔离病人把设备放在自己的胸口,让医生远程听他们的心脏和肺,也可以让医生看他们的耳朵和喉咙。在每个人的病床下都放置着无接触型传感器,24小时无间断监测他们最细微的呼吸状况的改变,并能发出呼吸道感染的信号。一旦出现病症的或者恶化信号,医院会派出一个白色的大型机器人,由医生操纵,对患者做更深一步的检查。

  疫情时期,武昌智慧方舱医院在短暂的工作时间里积累了很多经验,但也发现了不少问题。无人化智能体征监控系统中的医疗级智能手表中血氧、心率、体温等传感器依赖国外进口,成本奇高,疫情期间交期长,无法短时间实现无人化智能体征监控系统大规模部署。高精度定位系统的核心是UWB芯片,苹果11手机中已经集成了该芯片,未来将会大规模普及引用,这对医疗物联网以及其他物联网的应用将是革命性的,但这块芯片也是垄断在国外公司手里。智慧医疗涉及病人、医院、社保等各个环节的数据及其互联互通,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也是关键要素之一。

  日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上海物联网有限公司签署了《物联网与医疗救治技术联合试验室合作协议》,共同进行物联网在医院管理和临床诊疗中的应用、医用传感器的研究和应用、基于可穿戴设备的智能健康监控和预警系统等方面合作开发,该研究将会提高医院防疫救治效果、降低一线医务人员工作负荷,提升物联网在临床应用的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

  记者了解到,2月下旬,武昌方舱医院提出了智能化提升的需求,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快速反应,组织了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新微集团、上海物联网公司、上海达闼机器人有限公司等十几家单位,在短短的六天时间里,大数据疫情管理系统、AI机器人、测温及人脸识别系统、无人化智能体征实时监测预警系统、方舱高精度定位管理系统、新型冠状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等产品的捐赠落实到位。

智慧方舱医院成果延续。图/主办方供图

  “智慧方舱”整体方案包括智能方舱指挥中心、云端智能机器人和可穿戴体征监测IoT设备。智慧方舱指挥中心利用大数据平台进行分析,实时查看医患体征数据,监控变化趋势,及时预警应对。经多方协同合作,以最快的速度将核心技术布置到位,3月1日进场,3月6日全国首家“智慧方舱”医院正式交付。

上一篇:AI又当医生了,这次是通过血液识别癌症
下一篇:抗疫中的人工智能怎么“显神通”

1.凡本网注明“来源:高新科技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高新科技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高新科技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高新科技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的稿件,均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