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cngxkj@126.com

网站首页 > 科技大数据 > 人工智能 > 正文

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有了“时间表”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时间:2020-08-17
  近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加强人工智能领域标准化顶层设计,推动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标准建设有了“时间表”和“施工图”

  在“建设目标”中,《指南》给出了时间表:到2021年,明确人工智能标准化顶层设计,完成关键通用技术、关键领域技术、伦理等20项以上重点标准的预研工作。到2023年,初步建立人工智能标准体系,重点研制数据、算法、系统、服务等重点急需标准,并率先在制造、交通、金融、安防、家居、养老、环保、教育、医疗健康、司法等重点行业和领域进行推进。

  按照《指南》的规划,人工智能标准体系由八个部分组成,依次是基础共性、支撑技术与产品、基础软硬件平台、关键通用技术、关键领域技术、产品与服务、行业应用、安全/伦理。

  “《指南》的发布,加强了人工智能领域标准化顶层设计,推动了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发和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人们对人工智能领域的认知,促进人工智能发展将起到引领性和指导性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特聘研究员、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高级经理凌航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标准对人工智能发展将起到保驾护航乃至领航作用,破解人工智能发展的无序化、伦理问题、产业方向问题,这也是国际投资者关心的问题。”上海浦东新区张江平台经济研究院院长陈炜对记者说。

  标准滞后问题由来已久

  据多方业界人士介绍,在统一标准提出之前,人工智能标准化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的情况已影响技术应用和产业链条。

  “比如现在最热的智能家电产品,每个场景或是产品都有自己的APP,协议不兼容,跨品牌间互联互通困难。所以标准的提出,有助于改善各行业科学管理水平和提升管理效率;完善行业应用协议兼容、产品互联互通;调整人工智能产品和产业结构;扩大人工智能市场范围,也同时为市场设置了准入门槛;促进人工智能成果转化的创新平台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实现人工智能产业和产品标准化。” 凌航焜说。

  互联网首席分析师、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笑容也对记者表示,标准化工作是人工智能解决行业问题的基础和前提。我国AI技术,许多来自于多家巨头公司的AI技术和开源技术,面临着技术不统一、程序接口不标准,设备标准比较混乱等问题。“《指南》对技术的应用程序接口标准、设备标准、场景标准等应用层面进行规范,确保了各领域技术及其应用的准确性、一致性、高效性和可用性,对于产业应用推广具有重要规范指导意义。”张笑容说。

  同时,张笑容认为,从产业角度来看,《指南》无疑将会起到加强人工智能领域标准化顶层设计,推动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指南》的推出是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人工智能的决策部署。在实施过程中,应该以市场驱动和政府引导相结合,注重国际国内标准协同,加强标准顶层设计与宏观指导。”张笑容说。

  安全、伦理标准贯穿始终

  近年来,人工智能迅速发展,作为引领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人工智能正深刻影响社会生活、改变世界,在引发巨大变革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风险,比如在处理患者数据时如何保护他们的隐私?无人车上路遇到险情时保车还是保人?这些涉及到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一直悬而未决,在已知的全球70多份有关人工智能伦理或治理的文件中,给出的也多为宏观原则。比如,2019年6月,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则——发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突出“发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这一主题,强调和谐友好、公平公正、包容共享、尊重隐私、安全可控、共担责任、开放协作、敏捷治理等八条原则。

  “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发展较快,而产业标准相对滞后于技术发展,相关的适应AI的基础设施、政策法规、标准体系亟待完善,这需要有一定的周期。标准化工作是人工智能解决上述问题的基础和前提,也是AI产业发展的指明灯。”张笑容说。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印发的《指南》提出,安全/伦理标准将贯穿于其他部分,从而为人工智能建立合规体系。具体而言,安全标准聚焦于人工智能的基础安全,数据、算法和模型安全,技术和系统安全,安全管理和服务,安全测试和评估,产品和应用安全。伦理标准的重点研究领域则是医疗、交通、应急救援等特殊行业。

  作为一项具体的执行标准,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的推进或将为人工智能的规范化发展起到进一步支撑作用。

  张笑容表示,作为一个前瞻性的指导性文件,《指南》指出,要在2021年完成人工智能关键通用技术、关键领域技术、伦理等20项以上重点标准,在制定技术标准的同时,减少隐私保护、伦理问题、算法歧视、道德风险等新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控可靠,推动经济、社会及生态健康发展。

  “《指南》有助于开放的产业生态不断自我优化。注重与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机器人、车联网等相关标准体系的协调配套。行业期待《指南》能在基础共性、伦理、安全隐私等方面,充分发挥标准的引领作用,能够指导和协调人工智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等的形成,推动我国AI产业全面规范化。” 张笑容说。

  “人工智能发展将带动全行业、全社会的智能化转型,对就业、数据隐私、生命健康安全等带来冲击和挑战。对涉及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有必要开展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的政产学研合作研究,在伦理制度、诚信体系、数据安全、无人车安全规范、医疗机器人标准等方面先行先试。”陈炜认为。

  凌航焜认为,负责任的人工智能涵盖了人工智能的基础研发层到应用层,更应成为贯穿人工智能发展的一条主线。“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猛,而立法周期较长的实际情况下,《指南》的提出对‘和谐友好、公平公正、包容共享、尊重隐私、安全可控、共担责任、开放协作、敏捷治理’等原则把控,在技术和行业应用方面提供标准支撑,协同推进人工智能健康产业和技术的健康发展。” 凌航焜说。

上一篇:疫情之下 AI研发更需重视隐私保护
下一篇:室内环境复杂、信号不稳让导航无解?AI来解决!

1.凡本网注明“来源:高新科技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高新科技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高新科技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高新科技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的稿件,均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