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cngxkj@126.com

网站首页 > 科技大数据 > 数字生活 > 正文

顶级大咖云栖大会都说了啥?这些创新技术绝对引领未来潮流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17-10-13


编者按连续两天的绵绵秋雨,并没有阻挡全球造梦者探索未来科技创新的步伐。一场全球云计算TOP级峰会,汇聚了DT时代最强大脑。1011日至14日,以“飞天·智能”为主题的云栖大会如约而至。

今年的云栖大会,阵容可谓“星光熠熠”,首批公布的学术咨询委员会十人中有三位中国两院院士、五位美国科学院院士,包括世界人工智能泰斗Michael I. Jordan、中国量子力学第一人潘建伟、分布式计算大家李凯、人类基因组计划负责人George M. Church等。这些顶级大咖都分享了哪些最新成果?高端访谈都透露了啥?本网小编现场为你精心整理最新大咖干货,带您领略不一样的云栖大会。敬请关注中国科技网独家出品的《科眼观云栖》系列报道。今天推出第顶级大咖云栖大会都说了啥?这些科技绝对引领未来潮流”。

标题:顶级大咖云栖大会都说了啥?这些创新技术绝对引领未来潮流

/桂楷东

 

中国量子力学第一人 潘建伟:

    100年变0.01秒,未来10量子计算将人类计算能力提升百万倍

 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在云栖大会上为大家带来一场“思想饕餮”。他说,量子计算正带来一场新的科技革命,能够将人类社会计算能力提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倍。

其实,量子计算是阿里巴巴NASA计划”的一部分。早在20157月,阿里云联合中科院成立量子计算实验室,共同开发量子计算机。

量子计算机又要哪些最新成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表示,希望到明年,能实现50个量子比特的操作;未来十年能实现数百个量子比特的操作,在特定领域的计算能力达到目前全世界计算能力的100万倍。

量子计算机是指利用量子相干叠加原理,理论上具有超快的并行计算和模拟能力的计算机。潘建伟举例称,求解一个亿亿亿变量的方程组,使用亿亿次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所需时间为100年,但使用一台万亿次的量子计算机求解同一个方程组,仅需0.01秒。由100年变成0.01秒,量子计算将人类社会的计算能力提升了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倍。

潘建伟表示,超高速的运行能力,使得量子计算机得以在如人工智能、分子模拟、密码学、金融建模、天气预报、粒子物理学有广阔应用前景。预计到2025年,量子模拟将达到当今世界最快的超级计算机的水平,初步应用于一些目前无法解决的重大科技难题;到2030年,将全面实现通用量子计算功能,并应用于大数据处理等重大实际问题。

 

图灵奖唯一华人获奖者姚期智院士:

    今后二三十年,人工智能绝对将在科学界、工业界产生极大影响

昨天成立的“达摩院”阵容可谓“星光熠熠”,首批公布的学术咨询委员会十人中有三位中国两院院士、五位美国科学院院士,包括世界人工智能泰斗Michael I. Jordan、分布式计算大家李凯、人类基因组计划负责人George M. Church等。

 而这当中,就有一位拥有多个头衔的姚期智院士。作为图灵奖唯一的华人获奖者,大名鼎鼎的“清华姚班”创建者,姚期智教授十足低调,近年来鲜有对外接受采访和公开露面。而这次亲临云栖大会,今后二三十年中,人工智能绝对将在科学界、工业界产生极大影响

在前日的座谈会上,姚期智院士表示:“一家公司要做长远的科研非常不容易。世界上很少有公司能够做到。阿里巴巴能够有此决心,不只是做跟阿里巴巴商业相关的东西,非常高瞻远瞩。”

 

阿里巴巴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

    下一个登月计划 催生世界级技术

在去年的云栖大会上,阿里宣布要给杭州装上“城市大脑”,用数据消灭从摄像头到红绿灯的距离。今年云栖大会主论坛中,”城市大脑1.0”正式发布,阿里巴巴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也分享了这一年来运用“城市大脑”的成果。

王坚认为,正如60年代的登月计划带来的通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我们今天还在享受,城市大脑也将为世界科技创新提供一个前所未有的探索平台。

他举例,在萧山地区15分钟一次信号灯控制策略的自动更新,高峰期间平均行车速度提升15%120救护车到达现场时间缩短一半;在杭州最重要的中河高架上,平均行使时间会缩短10%,大概会缩短五分钟到八分钟;在苏州做了两个公交试点,客流量分别增加了近17%10%

除了实际应用成果,今年城市大脑三项技术论文同时入选了国际顶级学术会议“第25届国际多媒体会议ACM Multimedia”,论文中涉及的交通事故识别、人流轨迹判断、交通数据样本研究等领域都与城市大脑的应用场景十分紧密。(未完待续)

上一篇:中国互联网这5年:奏响创业时代中国最强音
下一篇:清华大数据在高新区举行项目推介会 首次提出自动建模

1.凡本网注明“来源:高新科技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高新科技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高新科技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高新科技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的稿件,均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