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甘肃日报报道,历时8年多的兰渝铁路经过艰苦施工,终于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广大参建者攻克了一项又一项的世界级地质难题,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树立了铁路建设新丰碑,为我国铁路建设史又增添了一条国际领先的“科技线”。
古语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总体呈阶梯状分布,西部群山环绕,地理条件十分复杂,因此想要修筑铁路,恐怕比登天还难。不过铜墙铁壁般的铁路人硬是凭着自己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勇往直前的决心,修筑了这条国际领先的科技线——兰渝铁路。笔者了解到,兰渝铁路共穿越了10条区域性大断裂带、87条大断层,是我国在建地质条件最复杂的山区长大干线铁路。
铁路人经过8年多的马拉松式长跑,兰渝铁路的战果也频频报喜。据说目前只剩甘肃境内还有181公里铁路需要建设,多半在今年年底就能开通运营。在这不平凡的8年多时间里,数万铁路大军求实探索,拼搏创新,取得了一项项重大科技成果。截至目前,全线共设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1项,在国家级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高达118篇,获得国家专利28项。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以艰苦卓越的拼搏精神、坚忍不拔的信心和勇气,修筑了一条又一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交通要道。比如,京杭大运河、隋朝大运河、丝绸之路等成为了贯通两地经济发展的大动脉。而今时今日,勤劳的中国人民继承了先人的坚毅,再次用智慧和汗水,向世人证明了“兰渝铁路奇迹”,开辟出一条连接中国西南与西北地区最便捷的商贸通道。这充分展现了我国科技的硬实力,为充当好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先行军,增添了信心和斗志。
社会民众高度关注的一个现象,此次兰渝铁路的建设,为国内外公路、铁路隧道施工提供了兰渝思路、贡献了兰渝智慧。这无疑更加积累了中国铁路隧道和在复杂地质下的建设经验,提升了我国铁路施工技术水平,更加充实和丰富了铁路技术,树立了我国铁路建设品牌形象,提高了中国铁路国际竞争力。
8年多的马拉松式长跑,使得铁路人终究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但笔者坚信,这只是铁路建设发展的一个逗号,而不是句号,铁路建设者将会继续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抒写铁路发展的亮眼篇章,把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带向世界,在世界铁路发展史上留下光辉的一笔,奏响世界铁路发展时代的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