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cngxkj@126.com

网站首页 > 科技大数据 > 数字生活 > 正文

纳米纤维新材料让呼吸更美好

来源:科技日报 时间:2018-05-04

科研人员在项目实验室内做相关测试

  走进青岛院士港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自2016年6月启动至今,青岛市李沧区科学规划建设的青岛国际院士港累计签约引进院士108名,其中外籍院士79名、占73%,院士港建设纳入《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青岛院士港在体制机制创新上积极探索,充分利用中国籍院士、华裔外籍院士、纯外籍院士各占1/3的格局,促进交叉融合创新,在增强科技供给上努力作为,争取布局大科学装置,在入港院士参与甚至牵头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上实现突破。

  为展示产业化成果,本报从今天起将陆续推出相关报道。

  雾霾来了,我们是该谈霾色变,还是该迎霾而上?青岛国际院士港西拉姆·拉玛克里西纳院士团队利用静电纺丝纳米纤维技术研制的产品,给出了答案。

  西拉姆·拉玛克里西纳院士是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印度国家工程院院士,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纳米纤维和纳米技术中心主任。长期以来,西拉姆院士从事高分子复合材料、生物复合材料、静电纺丝纳米纤维的加工和表面功能化的研究,被业界称为纳米纤维静电纺丝之父。

  防雾霾纱窗和口罩,就是西拉姆院士参与项目发布的成果。“静电纺丝纳米纤维材料是直径在几十至几百纳米范围内的纤维材料,防雾霾纱窗就是在普通纱窗表面覆盖一层孔隙率达80%、每平方厘米密布百万个微孔的纳米纤维膜,微孔孔径在100纳米至300纳米之间。考虑到制作成本和实际使用效果,该纱窗PM2.5(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的过滤效率控制在95%左右,能有效阻隔雾霾和灰尘进入室内,且不影响空气正常流通,并具备杀菌、消毒和防辐射等辅助功能。”西拉姆院士参与项目产业化的实施方——青岛聚纳达科技总经理于淼博士介绍。

  在聚纳达科技的展厅内,记者看到防雾霾纱窗和普通纱窗相比,外观差别并不大;防雾霾纱窗外表呈浅灰色,稍显发亮、发白;用手一摸,明显感觉防雾霾纱窗更加结实、柔滑,而且“眼”很小。工作人员在现场为记者进行了性能演示,将一瓶水倒在纱窗上,几分钟过后,没有一滴水渗过,整个纱网透气不透水。

  于淼介绍,从过滤粉尘效果来说,静电纺丝纳米纤维材料可以对PM0.3 (直径小于或等于0.3微米的固体颗粒或液滴)达到最高99%以上的过滤效果,并做到传统过滤一半以下的压降。就口罩来说,压降降低,阻力就会降低,透气效果好,人呼吸的顺畅性就会提高;拿工业领域的滤筒来说,阻力越大,风机就要越有劲,这样就越耗能,而压降和阻力降低,就更节能,使用纳米纤维材料可以节能三分之一。

  “西拉姆院士拥有本项目核心技术‘纳米纤维静电纺丝’之父的美誉,代表国际最高水平。本项目中的泰山学者龙云泽教授为静电纺丝技术国内知名专家,可以代表国内的先进水平,项目在产业化方面的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国内第一。”于淼说。

  据介绍,项目产品的市场化采取三步走方式,以快进市场快见效为目的。第一阶段为民用纳米滤材产品,主要产品有防霾净化窗纱、防霾防病毒口罩、高效新风滤芯和高效空调滤芯等;第二阶段产品为工业用纳米过滤产品,主要有特种滤纸、分子筛材料和水净化材料等;第三阶段为医用产品,主要有特种防护服、尾环境隔离膜和医用敷料等。规划的三期产品市场门槛由低到高,技术含量不断提升,以期不断实现可持续的产品和市场发展。


上一篇:“生命支持系统”能常温保存移植肝
下一篇:网约车安全问题再成焦点

1.凡本网注明“来源:高新科技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高新科技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高新科技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高新科技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的稿件,均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