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旧框架结构房屋建模计算
本文建模对象为一旧框架结构房屋,用途为生产办公楼,建造于1978年,图纸通过手算手绘完成,竣工图保留完好,房屋目前使用正常,未出现异样。该楼主要结构层为5层,纵向6跨,横向3跨,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局部楼板为现浇,其他楼面为预制板(赣YKB-3652),柱子底部固定端取柱下独立基础顶部,由于各柱子基础埋深不一致,但相差较小,参照实际埋深,统一取至地坪层以下-3.00m。
1.1 材料参数
查阅设计图纸(7115±-7/2-1)的总说明,该楼框架柱、横梁、纵梁采用的砼等级是#200,这是《铁路混凝土及砌石工程施工规范》对混凝土等级的规定,是对边长20cm的立方体砼标准试块,采用标准的试验方法得到的砼极限抗压强度,该规范在1997年废止,通过查阅有关资料,#200砼换算成现在《混凝土设计规范》的砼等级为C18,计算时按砼等级为C18,采用内插法计算得C18的抗压强度设计值为fc=8.64MPa,抗拉强度设计值为ft=1.02MPa。该楼梁板柱采用的钢种¢3号钢(设计强度为2400kg/cm2=240MPa)和Ф16锰(设计强度3400kg/cm2=340MPa)。
1.2 荷载
1.2.1 楼屋面恒载
现浇楼面恒载取3.50kN/m2。预制板型号为赣YKB-3652,由于找不到对应的当年地方图集,选用图集93 G436(二)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中的板型Y-KBd365-2进行参考比对,长3.6m,宽0.5m,厚0.12m,自重343kg,换算面载3.43kN/3.6m/0.5m=1.91kN/m2,考虑实际预制板厚为110mm,计算时预制板楼面荷载取2.80kN/m2。屋面为有保温层柔毡防水上人平屋面(赣88J202-6-46),屋面板为130mm厚预制板,屋面找坡通过屋面梁变截面实现,板自重约为1.95kN/m2,由于查阅不到当年的做法图集,粗略取屋面恒载3.0kN/m2。楼梯间恒载参照其他民用建筑设计荷载值,取6.0kN/m2。
1.2.2 梁间恒载
梁间线载主要为沿梁布置的墙体的荷载,这部分墙体宽度都为240mm,第1、2、3层结构层内外墙为240mm墙,转换为线载2.8m×5.24kN/m2=14.67kN/m,第4层外墙:2.8m×5.24kN/m2=14.67kN/m;内墙:4.84m×5.24kN/m=25.36kN/m,第5层结构层外墙:2.0m×5.24kN/m2=10.48kN/m。梁间集中荷载第1层结构层7-8轴间和第2层结构层7-10轴间楼板上布有120mm厚隔墙,可转换成集中荷载布置在支撑该楼板的梁上,集中荷载2.8m×3.08kN/m2×3.6m/2=15.50kN,计算时,梁间荷载参照建筑图平面图进行布置。
1.2.3 楼屋面活载
各层楼面及屋面活载按设计图纸(7115±-7/2-1)总说明取0.20t/m2=2.0kN/m2。
1.3 计算
图1 旧框架结构房屋计算模型

建立模型时,柱子及和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所示的位置和截面尺寸大小进行建模,屋面框架横梁为变截面梁,建模时取两端平均高度,预制楼板楼面荷载按单向板布置。
采用PKPM2010网络版模型计算,计算模型如图1所示:
计算得到的各层混凝土构件配筋简图,第1层混凝土构件配筋简图见图2,由图可知:
(1)15根柱子的轴压比超过了0.85,其中14根柱子的轴压比超过了1.0,说明实际柱子截面尺寸较小或砼的强度等级较小;6轴上两根角柱和11轴上1根角柱纵筋(沿长边一侧)不满足计算要求;柱子在接头与节点上下700mm范围内的实配箍筋为¢8@150,非加密区为¢8@300,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要求,柱根箍筋间距不能超过100,也就是说加密区的实配箍筋不满足抗震规范间距要求.另外通过对比计算结果文件发现,所有柱加密区实际配箍面积不满足构造要求。
(2)梁—实配纵筋都能满足要求,部分梁实配箍筋不满足计算要求,如:6-7轴(D轴)梁,6-10轴(B轴)梁箍筋配置不符合要求。
图2 第1层混凝土构件配筋简图

图3 第2层混凝土构件配筋简图

第2层混凝土构件配筋简图如图3所示,第二层结构层柱子和框架梁的问题与第一层结构层类似:
(1)柱—11根柱子的轴压比超过了0.85,均未超出1.0;所有柱子加密区的实配箍筋不满足计算要求,所有柱子实配纵筋都满足构造要求。
(2)梁—所有梁的实配纵筋满足计算要求,少部分梁实配箍筋不满足计算要求, 如:6-7轴(D轴)梁,7-10轴(B轴)梁实配箍筋配不满足要求。
图4 第3层混凝土构件配筋简图

第3层混凝土构件配筋简图如图4所示,由图可知:
(1)柱—所有柱子轴压比值都满足要求,实配纵筋满足要求,所有柱子加密区的实配箍筋不满足构造要求。
(2)梁—所有梁的实配纵筋满足计算要求,基本上所有梁的实配箍筋都满足计算要求。
图5 第4层混凝土构件配筋简图

第4层混凝土构件配筋简图如图5所示:
(1)柱—所有柱子轴压比值都满足要求,实配纵筋满足要求,所有柱子加密区的实配箍筋不满足构造要求。
(2)梁—所有梁的实配纵筋满足计算要求,部分梁实配箍筋不满足计算要求。如:6-7轴(D轴)梁,7-10轴(B轴)梁实配箍筋配不满足要求,7-9轴(C轴)梁实配箍筋配不满足要求。
图6 第5层混凝土构件配筋简图

第5层(屋面)混凝土构件配筋简图如图6所示:
(1)柱—所有柱子轴压比值均满足要求,实配纵筋截面积满足计算要求,部分柱子加密区的实配箍筋不满足构造要求。
(2)梁—所有梁的实配纵筋满足计算要求,所有梁实配箍筋满足计算要求。
2 结论
通过上述结构计算分析,旧框架结构房屋整体不满足现行抗震规范的构造要求,部分梁的实配箍筋不满足计算要求,部分柱的实配纵筋不满足计算要求。
(1)第一、第二结构层的柱子的轴压比超限制,部分柱子甚至超过了1.0。
(2)第一层6轴和11轴边柱柱侧配筋(沿长边)不满足计算要求。
(3)各结构层柱子加密区的实配箍筋不满足抗震构造要求,梁、柱、现浇板砼等级低于C20,不满足抗震规范对砼等级的要求。
(4)部分框架梁实际配箍面积不满足计算要求。
(5)绝大多数梁高h≥500,都未按构造配置腰筋或抗扭纵筋。
因此,该旧框架结构房屋存在安全隐患,目前该房屋仍在使用,建议房屋建设单位暂停或者管制使用,应立即请第三方有资质单位对房屋进行加固处理。
参考文献
[1]GB50010-2010,混凝土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GBJ50009-200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GBJ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4]周克荣,顾祥林,苏小卒.混凝土结构设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