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cngxkj@126.com

网站首页 > 科技大数据 > 传媒与出版 > 正文

滇西北夏季药用蜜源初探

来源:《中国高新科技》杂志 时间:2017-12-20

1 概述

云南省分三个梯层滇西北为德钦、香格里拉县一带为第一梯层,滇中高原为第二梯层,南部、东南和西南部为第三梯层,平均每千米递降6m。盆地和高原台地,西南地区俗称“坝子”。滇西纵谷区,高黎贡山为伊洛瓦底江与怒江的分水岭上的高山顶部,常有永久积雪,形成奇异、雄伟的山岳冰川地貌。金沙江“虎跳涧”峡谷,与两侧山岭相对高差达3000m,为世界著名峡谷之一。澜沧江的西当铁索至梅里雪山的卡格博峰顶,直线距离约12km,高差竟然达到4760m,在10余km的狭小范围内,呈现出亚热带干热河谷和高山冰雪世界的奇异景观,自然景色相当于广东至黑龙江跨过的纬度。

滇西北包括德钦、中甸、贡山、维西、福贡、宁蒗、丽江等县境。滇西北植物丰富多样,蕴藏着巨大的蜜源植物资源,为蜜蜂提供了生活乐园,为养蜂提供了理想的采花场所且该地区多为野生蜜源植物,为保持蜂蜜的天然无污染有很大的优势。长年以来,养蜂一直是该区域相当数量农民的副业,多年形成的养蜂传统,使当地农户在蜜蜂养殖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所产的蜂蜜在市场上的价格也很可观。但是,目前对于该地区所产蜂蜜的花蜜来源还不确定,通过对滇西北夏季药用蜜源植物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和开花时期的调查,将为滇西北养蜂生产规划、计划和饲养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相关资源的利用和养蜂生产的发展,更有助于该地区蜂蜜的营养价值及质量的评价。有关该地区夏季药用蜜源植物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2 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功效的蜜源植物

通过分类,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蜜源植物有蛇莓、三叶悬钩子、平枝荀子、青刺尖、金花小檗、大木通、探春花、牛耳大黄、倒提壶、草血竭、大黄、龙胆、紫苑、平车前、陆英、胡颓子。

2.1 蛇莓(Duchesnea indica (Andr.) Focke)

蔷薇科,多年生草本。蜜粉丰富,对蜂群繁殖、王浆生产有作用。花期6-8月,果期8~10月。多野生于山坡、草地上、路旁、沟边或田埂杂草中。全草供药用,有清热解毒、活血散瘀、收敛止血作用,又能治毒蛇咬伤,敷治疔疮等;并用于杀灭蝇蛆。

2.2 三叶悬钩子(Rubus delavayi Franch.)

蔷薇科,悬钩子属的落叶灌木,直立小灌木。蜜粉丰富,蜜蜂喜采。花期5~6月,果期6~7月。生于海拔2000~3000m的山坡杂木林下。味甘、微酸,性平。叶和根皮含鞣质,可提制栲胶,全草入药,具有清热解毒,除湿止痢,驱蛔之功效。常用于扁桃体炎,急性结合膜炎,腮腺炎,乳腺炎,无名肿毒,风湿痹痛,痢疾,蛔虫症。

2.3 平枝荀子(Cotoneaster horizontalis Decne.)

蔷薇科蔷薇亚科,半常绿匍匐灌木,高0.5m以下。花粉丰富花期5~6月,果期9~10月。生于海拔2000~3500m以上的山坡、山脊灌丛中或岩缝中。根(水莲沙根)、全草(水莲沙):酸、涩,凉。清热化湿,止血止痛。用于泄泻,腹痛,吐血,痛经,带下病。

2.4 青刺尖(Prinsepia utilis Royle.)

蔷薇科,扁核木属扁核木,落叶灌木。蜜粉丰富花期3~4月。果期6~7月。生于山坡或溪谷两岸灌木丛中及洼地、路旁。以根、叶和果入药。根全年可采;叶、果夏秋采。攻毒,祛瘀。治痈疽疮毒,骨折。

2.5 金花小檗(Berberis wilsonae Hemsl. et Wils.)

小檗科,金花小檗的根,半常绿灌木。蜜粉丰富。果期翌年1~2月。生于海拔2000~3500m高山地带。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常用于湿热泻痢,黄疸,肺热咳嗽,目赤肿痛,小儿口疮,热毒痈肿。味苦,性寒。全年均可采收,洗净,切片,晒干。

2.6 大木通(Clematis argentilucidaLevl. et Vant.) W. T. Wang)

毛茛科,粗齿铁线莲的茎藤,落叶藤本。蜜粉丰富,集中可采蜜花期5~7月,果期7~10月。生于海拔450~3200m的山坡或山沟灌木丛中。味微苦,性平。具有利尿,解毒,祛风湿之功效。常用于小便不利,淋病,乳汁不通,疮疖肿毒;亦治风湿关节疼痛,肢体麻木。

2.7 探春花(Jasminum floridum Bunge.)

木犀科,茉莉属直立或攀援半常绿灌木。有蜜粉,蜜蜂可采花期5~9月,果期9~10月。生于海拔2000m以下的坡地、山谷或林中。能舒筋活血,散瘀止痛。

2.8 牛耳大黄(Rumex crispus L.)

蓼科,皱叶酸模的根,多年生草本。有粉,在蜜源稀少季节可为蜜蜂采集花果期6~8月。生于沟边湿地,河岸及水甸子旁。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通便杀虫之功效。常用于急慢性肝炎,肠炎,痢疾,慢性气管炎,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热结便秘,痈疽肿毒,疥癣,秃疮。性味:味苦,性寒。

2.9 倒提壶(Cynoglossum amabile Stapf et Drumm.)

紫草科,琉璃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期正值蜜源稀少季节,可为蜜蜂提供一定的蜜粉5~9月花果期。生山坡草地、山地灌丛、干旱路边及针叶林缘。倒提壶是著名的药用植物,以根及全草入药,有清热利湿,散瘀止血,止咳等功效。用于疟疾,肝炎,痢疾,尿痛,白带,肺结核咳嗽;外用治创伤出血,骨折,关节脱臼。

2.10 草血竭(Polygonum paleaceum Wall. ex HK. f.)

蓼科,多年生草本。有蜜粉,集中可采到蜜。花期5~10月,果期9~12月。生山坡草地、林缘,海拔1500~3500m。花期5~10月,果期9~12月。散血止血,下气止痛。治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食积,症瘕积聚,月经不调,浮肿,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2.11 大黄(Rheum palmatum L.)

多种蓼科大黄属的多年生植物的合称,也是中药材的名称。大黄是多年生高大草本。生于山地林缘或草坡。蜜粉丰富。花期6~7月,果期7~8月。性味,苦,寒。具有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等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用于实热积滞便秘,血热吐衄,目赤咽肿,痈肿疔疮,肠痈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跌打损伤,湿热痢疾,黄疸尿赤,淋证,水肿;外治烧烫伤。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用于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症。

2.12 龙胆(Gentiana scabra Bunge)

龙胆科,多年生草本,高30~60cm。有粉生草甸、灌丛或林缘。根入药,能去肝胆火。泻肝胆实火,除下焦湿热。治肝经热盛,惊痫狂躁,乙型脑炎,头痛,目赤,咽痛,黄疸,热痢,痈肿疮疡,阴囊肿痛,阴部湿痒。用于湿热黄疽、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耳聋、胁痛、口苦、惊风抽搐

2.13 紫苑(Aster tataricus L.f.)

菊科紫菀属,多年生草本。有蜜粉花期7~9月;果期8~10月。生于海拔400~2000m的低山阴坡湿地、山顶和低山草地及沼泽地,耐涝、怕干旱,耐寒性较强。性味,苦,温。具温肺、下气、消痰、止咳、治风寒咳嗽气喘、虚劳咳吐脓血、喉痹、小便不利等功能。

2.14 平车前(Plantago depressa Willd)

车前科,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花粉丰富花期5~7月,果期7~9月。生于草地、河滩、沟边、草甸、田间及路旁,海拔5000~4500m车前草为车前草科植物车前及平车前的全株,味甘,性寒。具有利尿、清热、明目、祛痰的功效。主治小便不通、淋浊、带下、尿血、黄疸、水肿、热痢、泄泻、鼻衄、目赤肿痛、喉痹、咳嗽、皮肤溃疡等。

2.15 陆英(Sambucuschinensis)

忍冬科,多年生灌木状草本。蜜多,蜜蜂爱采花期4~5月,果期8~9月。生于山坡、路旁、溪边、荒野灌丛中。性温,味苦。苦辛,寒。具活血散瘀,疏肝健脾,祛风活络,发汗利尿。用于跌打损伤、用于急性病毒性肝炎、风湿痛、脱臼、骨折、肾炎水肿、脚气水肿、荨麻疹。

2.16 胡颓子(Elaeagnus pungens Thunb)

胡颓子科,常绿直立灌木蜜粉丰富,生长集中处可采到蜜。花期9~12月,果期次年4~6月。常生于河岸、池塘边,沼泽灌木或高山林下。根、叶、果入药。春采叶,夏采果,秋挖根,晒干。性味, 酸、涩,平。治平喘,活血,止痢。用于哮喘,痢疾,跌打损伤,痔疮。

2.17 马醉木(pieris japonica)

杜鹃花科,常绿灌木。泌蜜量丰富,蜜蜂可采较多花蜜花期4~5月,果期7~9月。多生于海拔800~1200m的山坡疏林下、林缘及溪谷旁灌丛中性味苦;性凉;大毒,主治疥疮。

2.18 马桑(Coriaria nepalensis Wall.)

无患子目,马桑科,灌木,水平开展有蜜粉。花期3~4月,果期5~6月。生于海拔400~3200m的灌丛中。马桑叶性味:辛;苦;寒;有毒。具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杀虫功效。主痈疽,肿毒;疥癣;黄水疮;烫火伤;痔疮;跌打损伤。果可提酒精,种子含油,茎叶含栲胶,全株有毒,可作土农药。马桑根,酸、涩、苦,凉,有剧毒,清热明目,生肌止痛,散瘀消肿。用于风湿痹痛,牙痛,瘰疬,跌打损伤,狂犬咬伤,烧、烫伤。

3 具有滋补养生功效的蜜源植物

通过分类,具有滋补养生功效的蜜源植物有金樱子、卵叶女贞、刺五加、列当。

3.1 金樱子(Rosa laevigata Michx.)

蔷薇科,常绿攀援灌木。蜜粉丰富,广为蜜蜂采集花期4~6月,果期7~11月。生于向阳的山野、田边、溪畔灌木丛中,海拔200~1600m。具有固精缩尿,固崩止带,涩肠止泻之功效。常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久泻久痢。

3.2 卵叶女贞(Ligustrum ovalifolium Hassk.)

木犀科,女贞属的半常绿灌木。蜜粉丰富,有利于蜂群繁殖花期6~7月,果期11~12月。女贞果实药用,采收成熟果实晒干或置热水中烫过后晒干,中药称为女贞子。性凉,味甘、苦。有滋养肝肾,强腰膝,乌须明目的功效。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目暗不明、耳鸣耳聋、须发早白及牙齿松动等症状。女贞叶经过24小时的浸渍后,可用蒸馏法提取清香的冬青油,它常被添入甜食和牙膏中。冬青油很容易被皮肤吸收,它具有收敛、利尿、兴奋等功效,可用来治疗肌肉疼痛。

3.3 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 (Rupr. Maxim.) Harms)

五加科,灌木,高1~6m。泌蜜丰富,蜜蜂爱采花期6~7月,果期8~10月。生于森林或灌丛中,海拔数百米至2000m。根皮祛风湿、强筋骨,泡酒制五加皮酒(或制成五加皮散)。根皮含挥发油、鞣质、棕桐酸、亚麻仁油酸、维生素A,B1。

3.4 列当(Orobanche coerulescens Steph.)

列当科,列当属,一年生寄生草本。蜜粉丰富花期4~7月,果期7~9月。常寄生于蒿植物的根上;生于砂丘、山坡及沟边草地上,海拔850~4000m。性温,味甘。具补肾,强筋,治肾虚腰膝冷痛,阳痿,遗精,治小儿肠炎、腹泻等功能。

4 结论

滇西北地理位置独特,植物丰富多样,蕴藏着巨大的蜜源植物资源。初步调查结果显示,当地不仅植物种类丰富,还有很多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可为蜜蜂采集。通过初步对滇西北夏季药用蜜源植物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和开花时期的调查,可为滇西北养蜂生产规划、计划和饲养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徐万林.中国蜜粉源植物[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2]中科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3]王国强.全国中草药汇编[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5]中国医药网.

[6]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



收稿日期:2017-11-06

作者简介:

基金项目:“三区人才计划”和国家现代蜂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45-kxj14)。

上一篇:关于我国博物馆旅游产品发展的探讨与建议
下一篇:变电所新型接地系统施工技术研究

1.凡本网注明“来源:高新科技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高新科技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高新科技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高新科技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的稿件,均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