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博物馆旅游与博物馆旅游产品
1.1 博物馆旅游
博物馆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营利的永久机构,并向大众开放。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见证物。
博物馆与旅游业,博物馆属于非营利性的文化事业,着重的是社会教育效益;旅游业属于营利性企业,追求的是经济利润效益。虽然两者在性质上是两种不同的行业,但是他们都是服务行业,对象都是社会的各类群众,两者具有文化融合性,可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博物馆旅游就是以博物馆为载体,以博物馆文化及其文化衍生物为对象,利用其资源优势,吸引游客来博物馆参观游览、度假休闲、学习研究以及提高文化素养,接受文化熏陶等的旅游活动。
1.2 博物馆旅游产品
博物馆旅游产品是博物馆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向旅游者提供的满足其在博物馆旅游中生活休闲、文化教育等需求的各种形态的服务与消费。
林南枝学者认为旅游产品是由核心、外形和延伸这三部分组成。我认为博物馆旅游产品也和一般旅游产品是一样的。
博物馆的藏品即是博物馆旅游产品核心部分,馆藏藏品是博物馆旅游产品文化元素的根源,或者说博物馆旅游产品体现的特点和品质根本上是来源于藏品;外形部分是博物馆的建筑、陈列展览以及博物馆的服务设施和环境等,这也应是博物馆旅游产品的主体部分;而旅游者在博物馆的参观过程中所获得的休闲体验与服务享受,以及参观结束后博物馆赠送的或在博物馆商店所购买的纪念品等文化创意产品都属于延伸部分。
2 我国博物馆旅游产品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博物馆旅游产品发展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
(1)博物馆旅游产品的数量虽有所增加,但是大多数产品都趋于单调老旧,种类不多样。
(2)展示内容和方式较落后单一,缺乏吸引力,配套的服务设施不健全,而且经营者不够重视对产品的宣传促销。
(3)产品的质量较低,特色不够突出,大部分都是普通的大宗产品。
(4)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不够,市场还有待开拓,社会影响效力也有待提高。
(5)产品营销手段缺乏,处于被动状态,博物馆很少几乎没有主动去吸引观众。
3 对我国博物馆旅游产品发展提出的一些建议
以下将针对总结的问题,进行一些具体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议:
3.1 分析产品市场,迎合大众需求
博物馆旅游产品需要分析当前旅游产品的市场情况,迎合游客需求;以自己的藏品特点为基础,比较自己本身和与自己竞争的文化旅游资源的差异,开发具有自身鲜明个性的旅游产品,从而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3.2 融入文化内涵,对各类旅游产品进行创新开发,多样化,优质化
我国的博物馆必须充分利用其馆藏文物所蕴含的历史文化、民俗艺术、生产科技等方面的文化价值优势,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 将这些文化元素进行包装组合, 开发出独具民族或地域特色且包含深层次文化底蕴的旅游产品。
3.2.1 开发博物馆建筑旅游,吸引建筑旅游爱好者
博物馆建筑值得去重点开发利用,成功开发之后能成一项极具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可以将各大类的博物馆建筑分类组合,分为古建筑类、仿古建筑类、现代艺术建筑类或者分为宫殿式、寺庙式、亭台楼阁式、园林式等等,形成各种各样不同类型的博物馆建筑旅游线、旅游片,满足各类建筑爱好者的旅游需求。
3.2.2 陈列展览的多样化设计
我国很多博物馆陈列展览形式还都比较单一陈旧,缺乏趣味性和参与性,忽视了游客的休闲娱乐与社会交往需求,使游客产生一种“博物馆疲劳”。因此,必须对博物馆陈列展览进行创新开发,力求做到独特、新奇、益智、品质、理解、情感的结合。
(1)展览主题的多样化。博物馆除了开发设计基本的陈列展览外,需要经常性的开展一些专题展览、临时展览和特展。历史文明、科学技术、自然生态、红色革命、民俗技艺等等各种各样的特色主题都可以设计成一个专题展览。
(2)展览方式的多样化。要改变过去单一的、板面式的静态展示,除了常见的实物、文字、图像等形式外,更多的采用声、光、电等手段和现代高科技来达到动静结合的效果,提高展览的趣味性、可欣赏性,增强感染力及表达效果。
(3)展览辅助项目的开发设计。在展览中开发设计可供游客参与的,能互动体验型的项目和配套设施,营造一种独特的学习氛围。例如,设立360度环幕电影放映厅,给观众一种全方位、立体的视觉效果;在展厅设置计算机触摸系统,或专门设立一个让游客亲自体验的平台。
3.2.3 博物馆服务项目的开发设计
博物馆要十分重视服务设施及场所的开发设计,尽可能的延长游客在博物馆停留的时间。首先,博物馆需要开发建立一个多种语言的咨询服务与义务导览系统,设计导览图、导游手册、展览活动宣传资料等;开发影像放映、讲座、音乐会、展厅谈话或者创作品展示等公众服务项目;另外还需设计有餐厅、咖啡厅、休息室、卫生间和纪念品商店等休闲娱乐服务场所。
例如纪念品商店,它是博物馆特色文化的一个个载体、缩影,他们能唤起游客们在博物馆的回忆,与他们的内心情感产生共鸣,依据游客的这个心理需求,出售与之相配套的文化产品,就可以将游客的兴趣转化为产品消费,这样就可以延续博物馆旅游的社会效益,还能成为博物馆推广开展文化教育活动的重点延伸部门。
3.2.4 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设计
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首先需要深度挖掘博物馆藏品其中的文化底蕴,开发出包含文化创意的特色文化产品。例如发行书刊读物、明信片,设计特色纪念品,复制馆藏精品等。就比如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开发的兵马俑精装纪念品,还有台北故宫博物院创新开发的各类文化创意产品。
3.3 运用多种营销手段,加大旅游产品的宣传
我国当前的旅游市场是供不应求、竞争激烈的状态,博物馆更需要重视旅游产品的宣传与营销,主动地运用各种各样的手段来销售自己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3.3.1 加强与旅游部门的合作
博物馆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而旅游业有广阔的宣传和销售渠道, 双方合作,共同规划开发,将博物馆列入旅游部门专门设计的旅游线路当中,能够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效果。
3.3.2 主动与当地媒体协作
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及互联网进行博物馆的介绍和宣传,通过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介宣传博物馆近期展讯等信息。专门制作博物馆相关内容或活动的精美明信片、小册子及宣传片,在车站、公交车、广场、餐厅、旅馆等公共场所宣传。又例如在互联网上开设网店等,消费者在网上就可以购买博物馆门票和文创产品等。
3.3.3 积极组织或参与各种社会活动
经常性地开展一些讲座、巡展等,还可以与其他博物馆合作,举办大型活动,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3.4 打造特色品牌形象,提升产品的文化影响力
利用资源、开发产品、打造品牌是文化产品发展所经历的三个过程。博物馆文化产品要充分发挥文化传播的职能和作用,就需要推广营销。重点还是要利用所以文化产品需要进行推广营销,而文化产品营销的主要思路是利用博物馆品牌进行文化产品的品牌营销, 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文化品牌。实施打造文化品牌战略,开发设计独具特色的博物馆文化精品,从而扩大文化产品的社会知名度和认可度。所谓“酒香也怕巷子深”,就是这个道理。
4 结语
总之,博物馆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旅游方式,需要抓住当下文化旅游蓬勃发展这一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迎接新的挑战。虽然我国博物馆旅游产品发展仍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在许多方面还有较多问题,不过近年来我国也已经有许多博物馆在旅游产品发展上取得了很好的成果,积累了诸多宝贵经验。所以我国的博物馆及其文化部门需要借鉴成功范例,然后不断努力,可以坚信,只要我们对博物馆旅游产品未来发展的事业不断进行探索研究,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制定更独特创新且合理有效的开发经营策略,我国的博物馆旅游产业及博物馆事业将会逐渐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2]林南枝.旅游市场学(修订版)[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
[3]张敏.博物馆与旅游[J].中国博物馆,2004,(3).
[4]王冠玲.博物馆体验型旅游产品开发研究——以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为例[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07.
[5]胡静锋.博物馆旅游产品开发及市场营销研究[J].科学文汇,2007,(4).
[6]李瑛.我国博物馆旅游产品的开发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人文地理,2004,(4).
[7]刘栋.博物馆文化产品的创意开发[J].文物春秋,2012,(2).
收稿日期:2017-11-03
作者简介:彭安妮,景德镇陶瓷大学考古学在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