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cngxkj@126.com

网站首页 > 科技大数据 > 传媒与出版 > 正文

长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来源:《中国高新科技》杂志 时间:2017-12-27

长春市启动了“长春市科技小巨人认定计划”,在加快步入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科学发展轨道上,走出一条具有长春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科技型“小巨人”企业认定的重点领域是长春市确定的汽车、轨道客车、农产品加工三大支柱性产业,装备制造、医药健康等优势产业,生物、光电信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其他高新技术产业。当前,长春市的发展处在关键时期,面临着机遇与挑战,要把大力发展科技型企业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推动科技型企业创新驱动发展,助力全市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快速发展,实施科技“小巨人工程”计划。希望通过3~5年的培育,力争在长春涌现出一批具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大市场占有率、具有较高价值品牌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方面的潜力已经引起各地政府的广泛重视。

1 长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1.1 “小巨人”企业群雏形初现

长春市“小巨人”企业持续发展,2012年底共计187家,2013年底发展到282家,比2012年增长50.8%。截至2016年底,全市科技“小巨人”企业已达453家,年平均增长率为27.04%。长春高新区现已聚集各类整车及零部件企业百余户,长生科技、长生基因等一大批基因医药骨干企业,修正药业、茂祥药业、晨光药业、春城制药等蜚声国内外的企业,以及信息安全软件企业、企业管理软件企业、教育软件企业、模式识别软件企业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企业。

1.2 政策导向

科技型“小巨人”企业认定条件为:在长春市域内注册3年以上,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职工人数在100~1000人左右。企业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与成果转化能力,应有研发机构(或稳定的技术支持团队),科技人员不低于职工总数的20%;上一年度研发投入(R&D)占销售额的比例不低于3%;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或主要产品近三年获得专利或软件著作权1件以上;主要产品在细分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技术水平,拥有1项以上行业知名品牌;企业经营情况良好,产销率达到100%,资产负债率不高于60%,有较好的信誉等级和融资能力;企业有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能够科学管理。在环境保护、依法纳税、诚实守信等方面无不良记录;上年度企业销售收入在2千万元以上,5亿元以下,其中主营产品的销售额应占60%以上,利税在1千万~1亿元左右,未来3年企业预期销售收入平均增速在15%左右。

 

1 长春市科技小巨人企业认定标准

长春市2013年先后编制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的实施意见》,实施一系列创新政策措施,培育和发展科技型“小巨人”企业。进一步落实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如果长春市企业兼并并收购其他企业,将会获得交易额10%的补贴,但最高不能高于1千万元。2013年开始实施“突破100项关键技术、转化100项科技成果、培育100户科技型小巨人企业”的三百工程。2016年长春市对69家通过认定的科技型“小巨人”企业,给予研发投入后补助资金支持,支持额度分为20万元和10万元。预计到2020年,培育科技型“小巨人”总数超过1千家,产值超过800亿元,产值超过5千万元的科技型小巨人企业达到500户。

1 2016年孵化器统计数据库数据汇总表

所属地域

个数

财政投资

企业投资

其他投资

孵化器总收入

获得各级财政资助额

 

 

TDF7A10

TDF7A11

TDF7A13

TDF7B00

TDF7B15

市辖区

14

1900.00

287950.00

80000.00

19507.52

6300.00

南关区

18

7600.00

1582458.75

4300.00

711210.97

4480.00

宽城区

1

0.00

5000.00

0.00

1400.00

0.00

朝阳区

5

2200.00

173000.00

3500.00

30324.25

5300.00

绿园区

1

0.00

3100.00

0.00

1070.00

0.00

高新区

16

657063.00

1528910.70

55011.00

54596.59

23500.00

净月高新区

7

180500.00

664089.00

39001.00

26649.00

6700.00

合计

62

849263.00

4244508.45

181812.00

844758.33

46280.00

数据来源:长春市科技信息研究所。

2 长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遇到的问题

2.1 融资难

长春市现有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资本市场体系层次单一且不完善,缺少针对性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的风险投资。银行贷款主要面向大型企业,投行市场门槛较高,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太少,难以满足长春市广大科技型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需要。同时,我国债券市场机制不完善,企业债券规模较小,产权市场交易成本高,资本市场的结构性失衡和有效市场的偏离,均会导致科技型中小企业很难实现扩张。

2.2 创新型人才不足

科技型企业能够在竞争的环境中得以生存的关键就是获得大批的科研创新型人才,只有获得了大量的创新人才,才能提高科技型创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归根结底,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科技型企业更是如此。只有依靠企业员工创新,才能实现科技型企业的跨越式发展,提高企业的创新实力。目前,长春市面临的重大问题就是科技型专业人才的缺失,而且科技产品推广的专业人才也是凤毛麟角,也缺乏富有经验的管理者带领企业创新,不仅是长春市面临此问题,整个东三省都面临人才匮乏的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第一,专业人才引进不足,而且人口流失非常严重;第二,企业雇佣高级管理人才和高技术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的成本比较昂贵;第三,长春市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如果不能对科技型专才提供更优的待遇,加上地理位置的劣势,长春市很难留住人才。

2.3 成果转化能力低

长春市现在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都面临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的问题,不仅表现在科技创新成果不足,而且仅有的科技成果转化也比较困难、市场难以推广等问题。虽然长春市推广了一系列推广重大科研成果转化的措施,但是推行的这些政策略偏离重点,将重点放在了科研研发环节,而轻视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成果转化和市场推广环节,对转化和推广环节缺乏有效的资金支持和制度支持。现在的局面是,长春市研发出了很多科技创新成果,但很多企业并没有办法将这些成果应用到企业生产实践当中。成果和应用的脱节,无疑使长春市面临较为严峻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就无法真正发挥科技型“小巨人”中小企业应有的作用。

3 促进长春市科技型企业发展的策略

3.1 成立工作督导组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全市科技型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在市科委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各区、各功能区相应成立领导机构和专家认定机构。

2)促进协调推动,建立全市科技型企业发展工作联席会制度。各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协作,密切配合,主动靠前。

3)建立干部帮扶机制,“一对一”精准帮扶,各区县、各功能区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在三年内每人至少要帮助引进一家、创办一家、转型一家科技型企业。

4)出台认定管理办法,认定流程实现网络化。出台科技型企业认定管理办法,明确科技型企业的认定标准,依托长春市政产学研用金介协同创新云平台开发科技型企业认定管理系统,整个认定流程完全实现网络化。

3.2 加强协同创新平台建设,营造创新发展环境

1)长春市政府建立长春科技成果库、长春科技创新人才库、长春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库,建立了企业技术创新需求与高校院所科研开发互动对接平台,为长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平台支持。

2)着力建设长春集成创新综合体、科技企业孵化器、长春科技金融中心等平台。通过打造国家级众创空间,为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和个人创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综合服务平台。

3)政府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财税支持力度、创业补贴资助等必要的财政预算支持和税收减免项目;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投入研究开发,吸引、稳定和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统筹协调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创新的政策,特别是在政府采购及其他经济政策等方面给予有力支持。

3.3 财政资金扶持

在支持科企开展技术创新、开发高新技术产品、科技创新创业载体和服务平台建设、新型企业家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科技金融结合等多个方面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财政资金扶持力度。

3.4 多措并举推动发展

1)实施科技型“小巨人”企业培育工程。继续将优势企业做大做强,以强带弱,以大带小,并协同新兴产业共同发展,使科技型“小巨人”企业成为长春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2)实施创新券政策。创新券是一种政府免费向中小企业发放、专门用于购买技术创新服务的有价凭证,是政府购买服务的一种方式,在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加强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促进科技资源共享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创新券可以用来购买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对社会开放服务,这对于既无科研设备又无检测手段的中小企业来说,正是解燃眉之急的重要举措。同时促使科技中介机构为服务中小企业形成有力抓手。

3)完善技术平台服务。依托长春市政产学研用金介协同创新云平台,不断建设与发展,全面聚集、整合政府和社会科技服务资源,发展成为科技企业、服务机构、政府管理部门良性互动的在线服务与管理平台。

4)引进和培育科技型创新人才。依托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高校,将高校与企业进行联合,针对性地培养一些具备高技术含量的科技研发人才、专业的市场推广人才、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人才不足的问题,从而更好地为科技型“小巨人”中小企业服务。

 

参考文献

[1]汤达礼.武汉市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发展模式初探[J].长江论坛,2017,(2).

[2]谷晓华.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行为及对策研究[J].海峡科学,2016,(7).

[3]孟凡明.长春科技型“小巨人”企业茁壮成长[N].吉林日报,2014-08-11(1).

[4]王有军.科技型“小巨人”企业:长春经济增长的新动力[N].中国经济时报,2016-03-11(4).

[5]史秋实.小巨人企业群雏形初现长春高新区打造企业品牌“旗舰”[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6-08-14(B01).

[6]王刚.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科技查新工作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13,(17).

[7]刘力钢,刘建基.大数据背景下科技型中小企业社会资本对动态能力的影响研究[J/OL].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07-11.

 

(作者系长春市科技信息研究所实习研究员)

 

上一篇:300MW机组汽轮机电液调节系统的控制与调试
下一篇:浅谈国产大飞机C919对民用航空工业发展的影响

1.凡本网注明“来源:高新科技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高新科技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高新科技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高新科技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的稿件,均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