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cngxkj@126.com

网站首页 > 科技大数据 > 传媒与出版 > 正文

东营市生态旅游发展条件及发展对策分析

来源:《中国高新科技》杂志 时间:2018-02-07

东营市地处山东省的东北部,北临渤海,是“蓝黄”两大国家战略唯一完全覆盖的城市,也是“蓝黄”两区建设的主要城市。东营市地理位置优越,生态资源丰富,集特色湿地景观、黄河三角洲野生动植物景观、历史文化景观和工业文明景观等多种旅游资源于一体。但是,东营的生态环境脆弱、生态旅游资源数量相对较少、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层次较低等劣势,制约着东营生态旅游的发展。东营市应紧紧抓住“蓝黄战略”的机遇,采取有力措施,促进生态旅游的大发展,进一步提高黄河三角洲地区旅游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1 东营市生态旅游发展条件分析

1.1 东营市生态旅游资源评价

东营市生态旅游资源具有三个明显特点:

一是生态旅游资源整体价值高。特色湿地景观、黄河三角洲野生动植物景观、前秦历史文化景观和工业文明景观等共同构建出东营生态旅游资源结构,集自然美与人文美于一体,具有很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已开发资源体现出了较高的生态价值。

二是数量相对较少,整体组合性较差。与省内其他地区相比,数量相对较少,资源相对不足,资源分布不均衡,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沿黄沿海生态旅游资源相对集中,其他地区生态旅游资源贫乏,使得东营市地区性的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出现差异,不利于整体的规划协调。

三是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较低,缺乏深层次、有特色的生态旅游产品。

1.2 东营市生态旅游市场分析

根据旅游部门相关统计资料分析,可将东营市生态旅游市场情况归纳为三方面:

一是在客源地方面,东营市生态旅游游客主要来自山东省内(约占全部游客量的84%),外省市以周边省市为主体,列外省前十位的是:北京、天津、河北、河南、黑龙江、江苏、辽宁、湖北、广东、甘肃等。其中,京、津、冀占省外游客的百分比接近50%。海外客源地主要分布于韩国和日本,其次为港台及东南亚、欧美地区。大体可以分为由地缘(江苏、河北、河南),经济缘(北京、天津、浙江、上海)和亲缘(辽宁、黑龙江)三种地域联系方式所形成的游客流向。

二是从旅游目的来看,入境游客以科学考察人员、胜利油田观光、学习的游客为多;国内游客构成主要是政府官员、科技人员、大中学学生和普通游客,多为会议旅游、青少年夏令营活动、休闲游。

三是从行为特征分析,游客具有三个共同点:高素质、高学历、热心环保。他们偏爱能量消耗大的活动项目,团队构成以与一两个好友结伴出游为主,旅游季节多选在春秋两季,在旅游地的消费大,停留时间长(东营游客这一点差距大)。东营市应切实把握生态旅游者的心理行为特征,才能正确地引导旅游者的生态旅游观念,开发适销对路的生态旅游新产品,完善生态旅游管理理念,从而使生态旅游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1.3 东营市生态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优势(Strength):主要体现为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依托石油形成的强大的经济基础、便利的交通区位条件、地方政府与国家的政策扶持和良好的旅游产业基础等五个方面。

劣势(Weakness):主要表现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缺乏深层次、有特色的生态旅游产品,油田产业与旅游发展有一定的矛盾性等方面。

机遇(Opportunity):生态旅游发展、生态旅游市场逐步扩大、国家的蓝黄战略和旅游政策环境的刺激等方面。

威胁(Threat):面临着依赖石油经济所面临的资源枯竭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相邻区域的旅游市场竞争等挑战。

2 东营市生态旅游发展对策

2.1 确立网络空间布局

确立“三个旅游中心、三条旅游带、三个一级旅游区”的战略布局。三个旅游中心分别是东营区为一级中心,垦利区、广饶县为次中心;三条旅游带分别是沿黄风光带、南二路观光带、滨海旅游带;三个一级旅游区分别是黄河口生态旅游区、黄河水城游憩区和孙子文化旅游区。利津县域因资源特色不突出,作为旅游预留区,在中远期可根据市场走向灵活开发旅游。

2.2 依托资源优势,打造特色旅游产品

一是打造“黄河水城、生态湿地”生态旅游品牌,全面展现生态文化,形成以原生态旅游为主打产品,观光游为基础,休闲度假游为导向,商务会议游为补充的系列旅游产品。

二是加快推进龙悦湖旅游度假区、河口槐树林温泉旅游度假区、孙子文化旅游区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同时与大财团、大企业联姻接亲,改造提升一批老景区,开发建设一批新景点。

三是挖掘、设计凸显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

四是形成具有影响力的旅游节庆,应重点开发黄河国际论坛、孙子国际文化节、黄河口旅游节、观鸟节和石油行业各类会展等,同时辅助开展小型的区域性节庆活动。

2.3 开拓市场,大力营销

一是在保持周边基础市场的同时,应适应新形势调整市场区域结构。国内市场近期以开拓京津地区和省内城市地区为重点,逐步向高消费水平的长三角、珠三角延伸;境外市场近期以港澳台、韩国、日本市场为重点,逐步提高其他国际市场的份额。

二是市场开发体现高端战略,在市场层次上走高、中端带动路线。在营销宣传方面,建立多样化、多渠道的市场营销体系,根据周边旅游市场的特点,整合多类型、多层次的旅游资源,建立“政策互惠、客源互送、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品牌互铸”的旅游合作新模式。

2.4 生态旅游资源以保护为先、合理开发

生态旅游资源的内涵及其脆弱性特点决定了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是开发和利用生态旅游资源的前提。这就要求政府首先要完善法律法规,强化保护环境的法律意识,依法进行生态环境保护。规范各旅游产业投资方、景区周边企业以及社会公众的行为,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和监测机制,提高旅游从业者、社区居民、旅游者的生态保护意识。科学制定规划,对生态旅游资源实施有限开发,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统筹考虑生态坏境、旅游地经济和人文环境对旅游活动的承载能力。加大对生态旅游的投资建设,引进科学先进的资源开发技术,实行保护基础上的开发和在开发中保护并举的有限资源开发。

2.5 建立完善的旅游配套服务体系

一是进一步加强景区服务区建设。配套完善餐饮、住宿、购物、娱乐、医疗等各类服务设施,满足游客多样化消费需求。同步完善景区内、景区间的路网、停车场等设施,提高服务能力。

二是建立健全地方娱乐设施,推进民俗娱乐项目建设,规划建设旅游综合购物场所,繁荣旅游购物市场,丰富游客旅游活动内容。

三是加大人才教育培养力度,教育部门同旅游部门联合进行生态旅游研究与教育,健全旅游行业人才培训体系,提高从业人员管理和服务水平。

四是通过有机整合景区、旅行社、酒店、交通等相关旅游产业环节,实现旅游区信息共享、贯通和资源统筹,搭建“智慧景区”数字化平台,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等全方位旅游资讯搜索服务,提高对游客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任鸿飞,崔福燕.基于SWOT分析的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对策研究——以东营市为例[J].科技和产业,2007,(9).

[2]吕建树,刘洋.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J].湿地科学,2010,8(4).

 

(作者系东营市第一中学学生)

 

上一篇:民航空中交通安全管理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3D打印对设计及制造业所带来的深刻变革

1.凡本网注明“来源:高新科技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高新科技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高新科技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高新科技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的稿件,均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