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废物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和感染性,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危害,并且在其产生、转移、处置或排放活动中,在时空上占据很大范围,危害具有长期性和潜伏性。危险废物的污染不像废水、废气那样敏感直观,因此,人们对危险废物的危害认识不足,且对其治理水平也远远落后于对废水、废气的治理。控制危险废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一个重大环境问题。而随着经济建设及工业的发展,危险废物的产生量也在不断增加,危险废物的危害更是不容忽视。危险废物处置的目标是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其中综合利用是实现危险废物资源化、减量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很多危险废物又是物资资源,对其综合利用不仅能防止二次污染,还能变废为宝。因此,对危险废物进行综合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1 4种典型危险废物综合利用方式简介
1.1 废矿物润滑油
由于废矿物油中含有少量的杂质和水分,需将废矿物油进行预处理,通过泵将废矿物油输送到破乳沉降池中,加入一定量的破乳剂进行破乳。经破乳处理后,再关闭搅拌系统,使油品静置分离,由于油品的密度比水小,油品位于破乳沉降池的上层,水及其他杂质位于下层,经一段时间的静置,再将底层的水及杂质排出。分离了含油废水和油渣的废矿物油通过泵送至预热器中,分离水分,将低沸点的有机物先从塔顶蒸馏出来,经冷凝器冷凝后收集得到轻质燃料油。
1.2 废有机溶剂
废有机溶剂回收采用高温蒸馏的分离方法,利用有机物沸点不同,将物质分离。废有机溶剂经加热,物料中各个组分按照沸点由低到高的顺序,陆续从塔顶蒸出。再根据所需产品的品种,冷凝收集特定温度蒸出的馏分,难挥发组分或水分留在釜底另行处理。
1.3 废印刷电路板
将废弃印制电路板送入剪切式破碎机进行初步破碎,然后再将其送到冲击式破碎机进行二次细碎,破碎机温度控制在100℃以下。在破碎系统,原料先送至进料平台,经皮带输送机进入破碎系统进料口,进行自动机械破碎,破碎完成后再经皮带输送机送出。根据物料中金属与非金属的比重不同,将碎料输送至摇床,并加入适量的水进行金属与非金属颗粒筛选分离,最终得到金属粉与非金属粉。
1.4 线路板污泥
线路板污泥先经制浆、过筛、曝气处理后,将污泥中的二价铁氧化为三价铁,之后再加入98%的硫酸,调节pH值在2.5以上,溶解线路板污泥,浸出其中的金属铜。压滤进行铜铁分离,固相用31%的盐酸酸化,压滤,不溶于盐酸的部分可作为氢氧化锡产品直接出售。而液相可以制成三氯化铁产品。铜铁分离后的液相用氢氧化钠沉淀,压滤后固相用硫酸溶解结晶后制备硫酸铜产品,硫酸铜溶液回用于制浆工序。
2 验收监测中应注意的问题
2.1 现场勘查突出重点
现场勘查是建设项目是否能够开展验收监测,确定验收监测范围,制定监测方案/计划的关键环节。多种危险废物同时综合利用项目尤其要核查各种危险废物原料的存放场所是否符合要求,勘查各种危险废物原料处理的生产工艺流程、产物环节、环保设施的实际建设情况及处理量是否按环评批复要求建设。
2.2 监督验收监测期间生产工况
生产工况直接关系着监测结果是否具有代表性。为保证监测数据具有代表性,验收监测应在工况稳定、生产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负荷达75%以上的情况下进行。对于同时综合利用上述4种危险废物原料的项目来说,现场监测时项目负责人应查看当天4种原料管理台账,检查原料当天消减量,核实4种危险废物原料生产负荷是否均在75%以上。因为危险废物原料的成分不同,生产过程所产生的污染物也就不同,对监测结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核实项目涉及到每种原料的生产工况尤为重要。
2.3 确定监测内容
污染物排放监测是验收监测报告的核心内容,也是较难把握的环节。如何确保监测因子全面而具有代表性,在没有相应行业标准及技术规范的情况下,项目负责人不仅需要认真阅读环评报告书,还需要根据项目生产工艺流程来确定特征污染因子,这样才能确保监测全面而不漏项。
根据上述4种危险废物综合利用工艺流程可知,废矿物油、废有机溶剂综合利用过程产生污染物主要为低碳烃类,结合环评批复及污染物排放标准将非甲烷总烃、苯系物及总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因子纳入监测范围;因废印刷电路板成份和分子结构比较复杂,除金属外的非金属部分主要是环氧树脂,在粉碎分离过程中摩擦产生局部高温,此时会产生粉尘及挥发性有机物,因此除监测有机物外,还应增加颗粒物的监测;由于线路板污泥综合利用过程中采用了硫酸和盐酸进行酸溶和酸化处理,会产生酸雾,此过程排放主要污染物为硫酸雾和氯化氢。由于上述4种危险废物原料在综合利用过程中均未涉及火法,因此不需要对废气中二噁英类污染物进行监测。
2.4 检查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环境管理检查是督促建设单位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的重要抓手,危险废物项目的高风险性使得对于此类项目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检查显得尤为重要。环境风险防范措施检查主要包括危险废物的收集、运输、贮存等环节是否按照《危险废物收集 贮存 运输技术规范》(HJ 2025-2012)进行,危险废物的运输是否按照国务院令第344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的相关规定执行,危险废物原料暂存库及产生的危险废物暂存库的设置是否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的要求,卫生防护距离、事故池的设置是否符合要求,是否落实了环评及批复中有关环保措施和要求,规范化设置排污口,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环境管理检查作为验收监测报告的重要内容,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及后期日常监管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2.5 注重公众意见调查
公众意见调查是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公众对居住环境的质量重视度不断增强,对已通过政府验收的项目在运行中存在的环境问题也提出了异议,为避免公众与建设单位及当地政府产生矛盾,让公众参与到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中来,监督建设单位的环境保护工作,向公众了解建设项目在建设期和运营期外排废气、废水、噪声和固体废物对周边群众的影响程度,了解公众对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的满意程度,高度重视被访者所提出的问题并向管理部门反映,及时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3 结语
危险废物综合利用符合循环经济及清洁生产的要求,有着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同时综合利用多种危险废物的项目成为循环经济的发展趋势。本文以同时综合利用4种危险废物的项目为例,阐述了其在竣工环保验收监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为今后开展此类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影响评价司.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指南[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
[2]徐荣,陆喜红,杨丽莉.固体废物浸出液中氰化物测定方法的探讨[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4,26(4).
[3]刘沙琼.现场勘查在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中的重要性[J].绿色科技,2017,3(6).
[4]乔欢欢,李健.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现场勘查注意事项[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12).
(作者张旭系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