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cngxkj@126.com

网站首页 > 科技大数据 > 传媒与出版 > 正文

10kV配网线路施工技术及实施要点研究

来源:《中国高新科技》杂志 时间:2018-02-08

近几年,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10kV配网线路工程建设力度不断增加,并且资金投入也在不断的增加,并对电力系统进行了完善,保证了供电的质量和实效性。但是,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掌握10kV配网线路施工技术,充分发挥10kV配网线路施工技术的优势和作用。并且,在10kV配网线路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实施要定进行全面的掌控,保证各项施工环节的准确性,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差,从而影响10kV配网线路施工质量。也就是说,10kV配网线路施工技术和实施要点是保证电力系统供电运输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基础和支撑。

1 10kV配网线路施工中的常见问题

10kV配网线路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影响因素,导致施工问题频发,影响10kV配网线路施工的质量。因此,要保证施工的质量,有针对性地采取施工技术,一定要明确施工问题。

1.1 施工标准相对较差

由于我国10kV配网工程建设的力度和数量不断增多,很多施工单位普遍存在着这样的一个理念:10kV配网线路施工的目的就是实现电力工程达标和过关,这也是10kV配网线路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但是,这一理念严重影响了10kV配网线路施工的开展,并且在管理方面也不会有很重大的突破,电力系统的质量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对其行业的发展也非常不利,如表1所示。

1 我国某地区10kV配网线路施工障碍分析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变电障碍

0

2

0

1

1

输电障碍

17

12

10

8

8

配电障碍

11

12

12

20

33

1.2 施工环境为综合性的考虑

10kV配网线路施工的角度来说,环境是影响10kV配网线路施工技术展开的重要因素。同时,我国很多已经完成并使用的10kV配网线路,在施工的过程中对周围环境的考虑不足,技术使用不当,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暴露出很多隐性的问题,不仅影响了10kV配网线路施工的质量,对电力系统供电运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也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1.3 施工技术不规范

施工技术不规范主要是指施工人员在技术施工的过程中,没有按照相应的流程和技术标准实施,严重影响了10kV配网线路施工的质量。其实,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10kV配网线路施工的过程中,没有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对施工环节不是很了解,施工技术使用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并且,施工人员的专业性相对较差,对技术实施流程掌握的程度不够,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存在很大偏差,进而导致10kV配网线路施工技术不够规范化,影响了施工的质量。

2 10kV配网线路施工特点

10kV配网线路施工包含的施工技术和环节相对较多,很容易出现一些施工质量问题。要保证10kV配网线路施工技术的顺利展开,一定要对施工特点就进行了解。

1)10kV配网线路施工工程主要设置于道路的两侧,并具有一定的高度。因此,在10kV配网线路施工的过程中,若是遇到大风天气很容易发生物体坠落的现象,从而产生安全事故。所以,在10kV配网线路施工的过程中,对安全防范的要求相对较高。

2)线路复杂是10kV配网线路施工中非常显著的一个特点,很多工程的线路都需要经过山林、湖泊等地,所以在10kV配网线路施工技术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若是没有进行详细的规划,很容易发生混淆的现象。

3)10kV配网线路施工周期往往较短。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基于工程的施工方案,有针对性地选择施工技术,这样才能有效的提升施工的效率,根据施工进度按时完成10kV配网线路施工工程。

3 10kV配网线路施工技术分析

电缆架设、变换器安装、配电柜安装等施工技术,都是10kV配网线路施工中不可缺少的技术内容。下文针对这几项施工技术内容进行简要分析和阐述。

3.1 电缆架设施工技术

电缆是保证电力运输的重要通道,也是10kV配网线路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施工技术,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施工技术:

1)应当由上到下展开该项施工技术,并在施工之前做好电缆的保护措施,这样主要是避免后续施工技术的展开,对电缆产生不必要的影响。

2)若是利用机械设备展开电缆施工技术,应在牵引头与牵引绳之间,或是在钢丝套和牵引绳之间安装能够旋转的连接装置,并且对电缆进行固定,这样主要是避免电缆发生变形、扭曲的现象。

3)应当在电缆井口以及管口处安装入井导向装置,并且在相应的位置涂抹润滑剂,这样可以保证电缆施工的灵活性。另外,电缆和电缆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根据相关的参数进行详细的记录,这样主要是避免电缆和电缆之前产生摩擦,提升电缆的绝缘性。

3.2 变压器安装施工技术

变压器安装是10kV配网线路施工中的核心,在施工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在变压器安装之前,一定要对技术规范和施工方式进行研究和明确,并且对变压器的质量进行详细的检查,避免对后期的安装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2)在变压器安装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安装的方向进行明确和掌握,并保证方位和墙之间度的距离和尺寸与设计方案所规定一致,如图1所示。同时,在变压器安装的过程中,若是其内部装置有气体继电器,它和变压器顶端应保持1%~1.5%的坡度。

3)在变压器安装的过程中,若是变压器有齿轮,一定要对齿轮进行固。同时,在进行地线安装的过程中,应该把地线连接在基础的轨道上以及低压一侧的零线端子上。另外,在变压器安装结束以后,一定要加强相应防护措施,这样主要是避免变压器受到外力的影响而发生损坏。

 

1 变压器安装施工

3.3 配电柜安装技术

1)在配电柜安装技术安装的过程中,应当对基础钢型进行相应的埋设,并且对安装中心进行明确。同时,在施工方案参数的基础之上,对中线安装进行详细的标注,根据标记进行安装以及固定等工作。另外,在基础钢型埋设完成以后应当进行焊接和浇筑等工作,进而保证配电柜安装技术施工的质量。

2)一定要做好配电柜的保护工作,避免发生受潮的现象,影响配电柜安装的质量。同时,在配电柜安装技术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对配电柜的规格和参数等进行详细的检查,根据相关的技术标准进行相应的检验工作。另外,在配电柜安装的过程中,应当根据“由内到外”的原则,将配电柜依次安装。并且,在安装施工结束以后,一定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此保证配电柜的运行性能。

4 10kV配网线路施工技术实施要点

4.1 施工方案路径制定

10kV配网线路施工技术实施之前,一定要先设立起始点,对整个线路周围的情况进行了解以及勘察计算,从而选择最佳的路径方案。同时,在10kV配网线路施工路径制定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气象、转角等选择杆塔的型号,进而保证10kV配网线路施工的质量。另外,根据施工工程总量对施工材料进行详细计算,进而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施工方案。

4.2 接线方式选择

10kV配网线路施工的过程中,选择接线方式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影响着10kV电力配网工程施工的质量及其经济性。因此,在接地方式选择的过程中,一定要进行定量计算,根据各参考数据选择相对合适的接地方式。另外,在接地方式选择的过程中,应当对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灵活性等方面进行综合性考虑,进而保证接地方式的合理性。

4.3 外力的保护工作

10kV配网线路经常会受到外力的影响,导致工程施工的质量有所度下降。因此,在10kV配网线路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线路的保护,利用相应的防护技术和方式装置,避免外力对10kV配网线路造成破坏。另外,在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周围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线路保护措施,以此保证10kV配网线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升工程施工良好的经济效益。

4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10kV配网线路施工技术和实施要点的一些相关的内容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阐述。10kV配网线路作为我国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对各个方面进行了解和掌握,才能保证10kV配网线路施工的质量,进一步完善电力系统,促进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继龙.10kV电力配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分析[J].广东科技,2014,(14).

[2]陈安.10kV架空线路施工技术管理的思考与建议[J].低碳世界,2014,(3).

[3]任朝臣,雷晓贺.10kV配网线路改造工程施工技术及管理要点[J].工程技术(文摘版).

[4]吕杰辉.10kV配网线路施工设计的关键点及施工技术探究[J].决策与信息,2015,(7).

[5]梁斌.10kV配网线路设计要点与施工管理的探讨[J].电子制作,2014,(7).

[6]黄长松.10kV电力配网工程施工技术有效管理探讨[J].工程技术(文摘版).

[7]翁华键.山区10kV配网线路施工设计的关键点及施工技术探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4,(9).

 



收稿日期:2017-12-06

作者简介:郭树华(1987-),男,广东东莞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沙田供电分局助理工程师。

上一篇:道路桥梁工程工期研究
下一篇:勘察设计企业项目经理队伍建设问题的分析

1.凡本网注明“来源:高新科技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高新科技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高新科技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高新科技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的稿件,均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