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cngxkj@126.com

网站首页 > 科技大数据 > 传媒与出版 > 正文

急倾斜近距离煤层上行开采工作面涌水机理分析及防治技术

来源:《中国高新科技》杂志 时间:2018-03-09

在急倾斜近距离煤层开采中,由于不能满足安全生产条件,上部煤层无法实施开采,仅开采其下部煤层。随着科技的进步和采煤机械化的不断推进,能够对上部煤层进行开采,但该区域内由于下部煤层已进行开采,岩层应力、地质条件、含水层含水条件等因素发生变化,进行大倾角上行开采将增加安全风险。通过分析对采煤工作面涌水机理进行分析,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使煤炭资源能够得到安全开采,避免水害事故发生。

1 概况

代池坝煤矿304采区开采范围内的煤层倾角在39~42°,一般为40°,属于倾斜煤层。5号煤距7号煤层顶板9.69~23.26m,7、8号煤层间距较近同时开采,37(8)42、37(8)44、3942、3944采煤工作面均已回采完毕,仅剩上部5号煤层未开采,3544采煤工作面在304采区中的剖面图如图1所示。

  

1 304采取巷道布置剖面图

2 水文地质情况

2.1 煤层顶、底板及含水层分布

在代池坝煤矿范围内,5号煤层上赋予可采煤系地层最上部,煤层直接顶板为灰色、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厚11.4~22.4m,一般在16m左右,岩石质量中等,岩体中等完整,在采掘过程中顶板易垮落;大部分地段都有一层厚度变化较大的炭质泥岩透镜体伪顶,岩性松软,易碎,回采工作面顶板难管理,遇水将变软,工作面常发生“滑底”事故。老顶为泥岩,粉砂岩节理裂隙不发育,岩体较完整。直接底板为灰色、深灰色粉砂岩、砂质泥岩,厚6.72~23.8m,岩石质量等级中等,岩体较完整;老底主要为细粒长石石英砂岩、砂质泥岩,岩体较完整,岩石较量较好(加图综合柱状)。

5号煤层至白田坝组底界厚46.20~73.88m,岩性以薄至中层钙质粉砂岩夹细粒砂岩为主,顶部砂岩不含钙质,零星分布菱铁矿透镜体,节理裂隙发育较差。属富水性弱的砂岩裂隙含水层。

7号煤层顶板至5号煤底板厚6.34~23.98m,岩性以钙质细至中粒砂岩为主,裂隙发育,裂隙率为1.32%~2.285%,泉水流量为0.0075~0.601l/s,15-2号孔抽水试验的q=0.545l/(s.m)、K=3.35m/d,属富水性中等的砂岩裂隙含水层。

2.2 工作面物探情况

采用YDT88矿用无线电波透视仪对3544采煤工作面顶底板含水情况进行了探测和分析,明确了两处异常含水区域,并对区域进行了圈定。

 

 

2

3 上行开采煤层压力分布及导水裂隙带高度分析

3.1 综采压力分析

3544采煤工作面,受下部煤层开采影响,煤层处于下部开采煤层冒落带与裂隙带内,导致围岩压力分布发生变化,但下部煤层均已开采多年,因此上部5号煤层压力在发生变化后,又形成一个新的压力稳定系统,在受力方向上,不会发生大的变化,仅局部由于地层构造发生变化,可以不作为主要影响。

倾斜煤层在开采过后,三带在垂直方向、煤层倾斜方向分布影响范围最大部为上半段,再者下部煤层为两个区段分布开采,而5号煤层为跨区段联合开采,因此受下部影响更为复杂,压力分布较分散。

3.2 导水裂隙带高度分析

矿区东翼5号煤局部可采,3544采煤工作面5号煤层煤厚为0.43~0.68m,但实际开采时采高一般在1.80m。本次计算对其理论厚度与实际采高分别计算其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

5号煤:

式中,m是煤厚;K是岩石碎胀系数;是煤层的最大倾角;n是煤层层数;H是冒落带高度;H是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

由上可以看出,在采高采用理论可采厚度导水裂隙带最大为26.5m,同样采用以上公司,按照实际1.8m采高计算36.8m。理论计算得出的数据是在不受任何外界条件影响,并下部对上部开采无影响的前提下。但在5号煤层开采过程中,煤层处于下部煤层开采冒落带与裂隙带中,因此5号煤层的导水裂隙带大于理论值。

5号煤层至白田坝组底界厚46.20~73.88m,岩性以薄至中层钙质粉砂岩夹细粒砂岩为主,顶部砂岩不含钙质,零星分布菱铁矿透镜体,节理裂隙发育较差,属富水性弱的砂岩裂隙含水层。根据对其裂隙带计算可以看出,导水裂隙带高度横穿整个顶板含水层。

4 上行开采煤层回采时水害安全性评价

4.1 上行开采煤层底板含水层安全性

5号煤层底板为含水性中等的泥质粉砂岩,层位为5号煤层底板至7号煤层顶板。7、8号煤层为近距离煤层联合开采,开采后导水裂隙带最大处贯穿于整个含水层,有利于该含水层赋存水体的排泄,减少对上行5号煤层开采的影响;由于本区域为倾斜煤层,煤层回采后,导水裂隙带呈现上段影响高度远大于下段,上段裂隙带贯穿于整个含水层,二下段由于倾斜煤层垮落填充,影响范围小,未能贯穿整个含水层,含水层水体会在同层位间移动,汇聚于下沉弯曲带,形成新的含水体。在回采过程中,底板受挤压,有部分涌水进入采面,对生产带来安全威胁,在回采时应引起重视。

4.2 上行开采煤层顶板含水层安全性

5号煤层顶板为含水性较弱的泥质粉砂岩,但该含水层与白田坝组砾岩层相连,在回采过程中导水裂隙带横穿该含水层,在导水裂隙带延深最深段,有可能会得到砾岩层水的补给,增大了水害事故发生的概率,对回采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在回采时做好防治工作。

5 水害防治

经过上述分析,3544采面采用伪倾斜工作面和探放水钻孔超前放水,疏干降压措施。

1)5号煤层为倾斜煤层,在回采时以真倾斜方向进行上下割煤,顶板含水层涌水会顺着煤壁向下流动,影响工作面回采,容易导致下部接煤口堵塞或出现溃水事故。为了解决其带来的威胁,采用伪斜开采。在平面上工作面推进线与煤层真倾斜方向留有一定夹角,根据测算夹角保持在5~10°之间,或者控制上下推进错距,控制在10~20m,这样涌水会顺采空区渗流至运输巷,不会对工作面回采形成威胁。 

2)本次探放水水源主要为煤层顶、底板水或断层导水等。根据物探探测数据分析,可疑区域在600m~750m段,故3544运输巷内600m~750m处靠近工作面侧布置探水钻孔,每隔50m布置1组钻孔对工作面顶板及底板进行探放水。每组6个钻孔,钻孔的方位分别为0°351°、9°、0°351°、9°,1、2、3、4、5、6号钻孔的倾角分别是43°、42°、42°、40°、39°、39°,孔深分别为150m、152 m、152m、150m、152m、152m。

 

3

6 结语

大倾角煤层群在采用上行开采,对于上部煤层影响极大,上部煤层顶板、底板均为含水岩层时,下部煤层开采后,导水裂隙带直接沟通上部煤层底板含水岩层,对于上行开采煤层可以释放底板水,但对于上部煤层本身具有的应力稳定性进行了破坏,使上部煤层产生弯曲,局部甚至破碎,对于开采安全管理难度大大提高;上部煤层在进行回采时,由于下部已开采带来的影响,直接导致垮落带增厚,导水裂隙带更高,穿过含水岩层面积更大,导致工作面涌水大大增加。总之大倾角上行开采对于岩层顶底板的破坏更大,垮落带面积、高度更广,引起导水裂隙带横穿含水岩层更深,涌水量大大增加,也可能引起大面积突水。采用伪倾斜工作面和探放水钻孔超前放水,疏干降压等探放水措施,达到上行开采煤层在回采过程中不受水害威胁的效果。

 

 



收稿日期:2017-12-19

作者简介:王月林(1970-),男,四川广旺能源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工程师。

上一篇:邻近营业线下承式道砟桥面钢桁梁拖拉架设施工技术研究
下一篇:机构箱调整技术研究及应用

1.凡本网注明“来源:高新科技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高新科技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高新科技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高新科技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的稿件,均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