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cngxkj@126.com

网站首页 > 科技大数据 > 传媒与出版 > 正文

科技·把美好的发现赋予人类生活 ——记大庭微原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余以文

来源:《中国高新科技》杂志 时间:2018-04-09

      科技是什么?

有人说,科技是发现或发明事物之间的联系,各种物质通过这种联系组成特定的系统来实现特定的功能。

有人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代表一个国家的整体实力。

还有人说,科技是把双刃剑,可以给人类带来幸福,也可能给人类带来灾难,等等。

然而,中国纳米科技领域、制造产业的领军专家、大庭微原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庭集团)董事长余以文先生认为,科技,就是把美好的发现赋予人类生活。在二十余年的时光中,他辛勤专研,默默耕耘,率领他的科研团队和大庭集团全体同仁在纳米技术领域取得多项创新性成果,曾荣获国内外多项发明及实用专利,利用独创的世界第四代纳米基础材料制备技术,成功实现了1.98纳米银浆制备和工业化生产,单晶体稳定分散率达到98%以上,技术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大庭集团是一家以纳米技术为核心的集产、学、研为一体的综合性高新技术企业。集团公司总部位于北京,旗下拥有湖南大庭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大庭新材料有限公司、湖南大庭清皓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湖南大庭贝斯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湖南料宇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戎甲科技有限公司、深圳绿色大庭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公司、中数智(北京)数据科技产业研究院等十余家全资子公司和控股公司。主要从事纳米级锌、钛、银、硅、钨、石墨烯、C/C复合、超导电等新材料及制备设备的研发、生产、技术服务和应用推广及股权投资等,在科技实力、产能、规模等方面均位于行业前列。

二十余年来,大庭集团公司在创始人余以文先生带领下,坚持技术创新、材料创新和工艺创新,独创性的纳米基础材料制备和纳米技术装备制造为依托,在纳米技术研发、应用和产业化发展道路上砥砺前行,初步建立了以市场应用为导向的技术研发体系,先进的“智能+制造”生产体系,完善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和精准的市场营销体系。同时,集团公司致力于提高中国传统制造业的科技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秉持“不动别人的奶酪,只为别人做加速器”的原则,不改变现有制造企业的生产、销售渠道,只在其生产环节中引入集团独有的纳米新技术,全面提高或增加产品的性能指标,从而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同时为中国制造走向世界贡献力量。

目前,大庭集团已经发展成为我国纳米技术产业中规模最大、技术最强的研发及生产企业之一,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该集团注重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高度重视科研力量培养、广泛引进专家人才,拥有28名博士生导师和博士学位专家工作在科研第一线,先后投入科研、设备研发经费逾7亿元人民币,制造生产全过程基本上实现了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

九大优势,助力发展

余以文先生介绍说,所谓纳米技术是一种用单个原子、分子制造物质的科学技术,研究结构尺寸在1~100纳米范围内,研究电子、原子和分子内的运动规律和特性的一项崭新技术,即在纳米尺度下隔离出来的几个、几十个可数原子或分子,会呈现出许多新的变性特性,而利用这些特性制造具有特定功能设备的技术。目前,大庭集团成功研发、生产、应用、推广了业界一流的纳米技术产品,其主要优势领域纳米基础材料制备、纳米多功能封装新材料、纳米静电纺织、纳米等离子镀膜、纳米粉体合成与静电喷涂、纳米生物制药、石墨烯及C/C复合材料等。

 

1.纳米基础材料制备

集团拥有两项全球领先的纳米基础材料制备技术:(1)采用第四代物理法制备锌、银、钛、硅、碳、钨等金属和非金属纳米级粉体材料,共有6类35个规格,单晶体品种适用于300多个行业,目前已实现工业化规模生产,可年产纳米级粉体材料2万吨。其中,1.98纳米银浆制备工业化生产成果达到领先水平。(2)大庭集团的单晶体分散保护技术可实现单晶体稳定分散率达98%以上。

目前,大庭集团已经实现金属纳米钨生产1千克/小时/单线(运行线),研究开发经过反复验证,其钨粉产品规格达到粒经20~300纳米,可实现工业化生产(此纳米级别的钨粉制备和工业化生产只有美国和大庭集团可以实现)。纳米钨粉是微电子、军事工业、航空航天等尖端科学领域的刚需基础材料。

2.纳米静电纺织 

纳米静电纺织是通过高压聚合的原理制备500~60纳米、不同结构和不同功能纳米纤维的方法。该方法具有成本低、可纺载体(有纺、无纺、纺纸、有纺无纺复合材料等)种类繁多、工艺可控的优点,是实现纳米纤维制备产业化的重要和有效途径。纳米纤维在民用纺织、医疗健康、节能环保、建筑、航空航天、国防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经权威机构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毒理室对大庭集团开发的纳米无纺布进行急性经口毒性试验检测、多次皮肤刺激试验以及急性经皮毒性试验证明,其属无毒类产品,对人体皮肤无任何刺激性,且属于安全、绿色产品,可放心使用。

3.纳米等离子镀膜

大庭集团采用第五代物理气相沉积(PVD)硬质涂层核心技术,可实现单层涂层、多层涂层、纳米涂层、纳米复合涂层和润滑剂涂层、复合涂层及热障涂层等9层结构PVD涂层。主要用于各类耐高温部件、高速运动部件、刀具、模具,装饰涂层、光学涂层等。涂层硬度提高至5000HV,耐高温达1200℃,抗冲击、耐磨损、耐腐蚀、高柔韧度、隔热、绝热等,可延长使用寿命5~20倍,减少能耗30%以上。

4.纳米多功能封装新材料

大庭集团采用其核心的单晶体分散保护技术,在钛、锌、银、石墨等纳米基础材料制备基础上生产纳米多功能封装材料,具体包括水性纳米封装材料、烯钛重防腐封装材料、海洋钢构及舰船防污防腐封装材料和吸波隐形封装材料。纳米功能封装材料主要应用于建筑环保涂装,高速公路、铁路桥梁、轨道交通、海洋钢构及舰船、工业机械、储油设备及输送管道的防腐、防污涂装,武器装备隐形涂装。

5.纳米粉体合成与静电喷涂

纳米粉体静电喷涂是利用静电喷涂设备,将各种颜色和功能的纳米粉体合成材料均匀地喷涂到工件表面。大庭集团采用多结构融合纳米粉体合成与静电喷涂核心技术,通过静电粉末喷涂,均匀渗透到基材中,提高基材性能。同时,大庭集团可以实现9种纳米材料多结构融合合成,即在表面均匀喷涂九层纳米粉体材料,实现九种功能的复合。此项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6.石墨烯及C/C复合材料

石墨烯被称为“神奇的材料”,因其高导电性、高导热性、高强度、高韧性、优良的光学特征、生物相容性等优异特性以及是制作超级电容、柔性屏幕、晶体管、新能源电池、感光器件和生物传感器的优质材料,在电子、移动设备、航空航天、新能源、生物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7.纳米生物

大庭集团全资子公司——深圳市百斛堂生物科技公司,是目前国内少有的在铁皮石斛行业已成功实现“全产业链”运作模式的企业之一。中药本草的性能与加工提取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中药颗粒超微化、纳米化可以大幅度提高中草药的药性,并对药性进行有效控制。大庭集团纳米生物产业目前处于技术研发和市场培育阶段,随着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在国内外市场必将存在巨大的释放空间。

8.纳米医疗

主要方向为远程纳米机器人外科医生、人体血管修复与更换、人体骨骼置换,目前处于产业发展培育阶段。

9.物联网+中国制造

大庭集团现控股中数智(北京)数据科技产业研究院,主要开展大数据和智慧城市专项课题研究,并全面负责旗下“随你淘”物联网平台的运营,实现了产品原材料采购、生产、销售、售后全寿命过程的信息安全管理和便捷传递,真正做到了商品的追踪溯源。此外,平台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以物为中心,将互联网从消费端延伸到企业端,实现了产品研发和营销的精准定位。

国内物联网与各个产业结合,特别是与制造产业结合将释放出更大的红利。大庭集团战略管理团队目光敏锐,精准意识到数据正在重塑制造企业竞争力格局,抢占“物联网+”先机,将物联网和中国制造睿智整合,充分发挥“+”的力量,助力企业未来在纳米技术领域引领前行。

合作交流启迪未来

近年来产学研结合模式不断发展,余以文及早洞悉到这一模式的优越性,早在2007年便与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合作成立功能材料研究所,与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合作设立博士后工作站;2015年5月,与全国工商联联合设立院士专家科技服务站;2016年7月,与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成立大庭纳米科技发展研究中心。而这些国内外的自主或合资纳米技术研发中心,也为公司在纳米材料技术研发、生产线系统制备和应用技术服务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2015年以来,大庭集团研发的产品也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其中,自主研发成功锌、银纳米纤维纺织、纳米纤维纺纸产品已应用于节能环保和大健康产业。2016年3月,公司产品入选国防军工行业配套产品推荐目录;同年9月,与保利国防科技中心签订5年国外和国内军工市场锌金属纳米、微纳米粉末材料和精细化工纳米产品的独家代理权;同年,还成功研发锌、钛纳米静电镀膜工艺,并应用于精密仪器及特种军工产品制造。2017年7月,与保利防务共同组建“北京戎甲科技有限公司”。

集团公司的产品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并因此获得中国(上海)国际纳米技术展览会优秀产品金奖,其纳米级锌金属粉末材料技术获科技部第八届金桥奖,在2016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上荣获石墨烯应用类银奖,2018年1月大庭集团凭借纳米科技领域的科研创新贡献和诚信建设,荣获“2017中国改革创新(纳米技术)示范基地”称号,余以文先生当选“2017中国改革创新·十大风云人物”。

除了加强产学研结合,大庭集团因其在纳米材料领域的权威性,多次受邀参加各种科技交流活动。2017年11月,受邀参加了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商报社联合主办的“2017(第五届)中国商业创新大会暨展会”,并携锌金属粉末材料纳米级系列产品、纳米级多功能水性封装材料、纳米静电纺丝纺织、纳米镀膜及石墨烯碳碳复合材料等为代表的科研创新技术产品参加了展会,受到与会者广泛关注。同年12月,大庭集团董事长余以文先生受邀出席了由湖南省国资委和国家磁浮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办的“2017国际磁浮论坛(湖南)”,并在会上与美国工程院院士、磁飞机技术公司董事长布鲁斯·蒙哥马利先生进行了友好交谈,大庭集团旗下产品将有望用于美国磁飞机公司(Magplane制造的配套及产品应用。

近日,大庭集团成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国际品牌战略研究中心的副理事单位,这意味着使他们未来有机会获取更多品牌领域的市场信息、行业动态,帮助他们拓展有价值的信息渠道;使他们有机会通过行业主流的引导和政策学习,助力他们实现品牌管理目标;他们更可以通过中心,传播属于大庭集团纳米科技的科研技术,全面提升大庭纳米产品在行业的影响力。

未来十年,大庭集团将继续秉承“技术创新,质量第一,引领行业,走向世界”的宗旨,“智能+制造”双轨前行,科研、制造、品牌、资金四角俱全;产值三步稳健增长,2018~2019年,生产基地一期建设基本完成,投入生产,产值达到100亿元;2020年前,在基础雄厚的地区形成产业集群,年产值达到500亿元;2022年前,形成国内产业布局,基本形成良性循环、上下游衔接配套的产业体系,年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2027年前,深入发展,年产值达到2000亿元以上;总部将以辐射全国的各生产基地和产业部门为依托,融合纳米技术相关的上下游企业,形成有效的综合产业集群,最终实现东北、西北、湖南、江浙、北京五园共荣,打造纳米技术产业航母,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制造强国做出贡献。

后记

“创新思维是企业发展持久的内生动力”,这句话出自余以文先生的恩师高潮先生。高先生原名高善义,系中国核物理学家、核技术工程专家、科技管理专家。1932年出生于吉林延吉,1949年入伍,参与解放长春战役,后随部队南下。解放后被选派到前苏联留学,就读于列宁格勒大学物理系核物理专业,回国后分配到中物院第九研究所理论组参加核武器研制工作,后担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常委副院长(时任院长邓稼先),参与了第一代核武器的研究和发射现场指挥调度。先后担任过四个型号核弹头的发射调度总指挥,国家试验场副总指挥长,参与组建中国科学干部管理学院,任第一任院长,也是四川绵阳科学城的总设计师。1985年调入中国科协工作,历任党委副书记、书记、科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常委。1995年离休,一直任科协荣誉委员,致力于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他一直关注国家基础材料研究与发展,1988年收余以文董事长为学生,带领他开展基础材料研究27年,取得了纳米级材料研究与产业化应用突出成就,也为余以文先生在纳米材料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人物简介:余以文,大庭集团创始人、法人、董事长,长江商学院工商管理(MBA)硕士。长期从事矿业、纳米技术基础与应用研究、纳米技术产业化发展研究。 余以文先生是第四代物理法纳米基础材料制备技术的创始人,带领科研团队取得多项国内外技术专利,在纳米基础材料制备、纳米多功能封装新材料、纳米静电纺织、纳米等离子镀膜、纳米分体合成与静电喷涂、纳米生物、纳米技术装备制造等领域取得了众多创新性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技术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作为国内纳米科技的领军人物,余以文先生有着丰富人生履历,历任西安有色金属研究院第八所长、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创新研究所副所长、纳米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特邀专家、全国工商联百名院士工作站站长,二十年来,余以文先生对于纳米技术呕心研究,无私奉献;对于民族制造业腾飞不忘初心,执着追求,他默默无闻的努力和付出得到的行业的肯定,曾荣获2014年度中国经济人物、2014年度中国优秀企业家、2014年度科技创新奉献奖、2015年度中国优秀科技创新领军人物、2016年度“十二五”科技创新先进个人、“2017中国改革创新·十大风云人物”等荣誉。

上一篇:燃气锅炉房设计节能措施探讨
下一篇:与博弈共舞 解百态人生 ——记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南京财经大学博弈行为与运作管理研究所肖条军教授

1.凡本网注明“来源:高新科技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高新科技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高新科技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高新科技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的稿件,均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