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车站设计的基本思路
结合旅游景区线路及车站特点,确定选择的方向和思路,包括对规范的把控(基于旅游观光产品、在缆车之上做加法、不过于考虑作为公共交通的功能),对车站站址及车站平面布局的选择(不过于考虑交通接驳,不基于现状道路敷设,不考虑距离的远近而是考虑串联哪些景观风光和景点),对各系统专业房间需求的把控(供电、通信、信号、动照),对一些设备配置的把控(环控空调、AFC、安检、卫生间)。
悬挂式单轨系统线路曲线半径小,爬坡能力强,适宜在景区山区等起伏较大的场地敷设;占地面积小,对垂直和水平空间要求低,适应复杂地形和特殊地质;环保低噪节能、乘车舒适、视野开阔,与环境融合性好。目前,全国各大风景名胜区广泛开展了关于悬挂式单轨旅游线路的可行性研究,如泰山风景名胜区、贵州西江千户苗寨风景区、济源市黄河小浪底景区等。定位于旅游观光的悬挂式单轨线路,其车站设计主要考虑旅客的观光游览需求,弱化其公共交通功能。为避免与既有公路等交通方式冲突,悬挂式单轨线路不宜沿现状道路敷设。车站站址和平面布局选择主要考虑将景区内标志性景点串联起来,不强调交通接驳功能和前后站间距要求。
2 车站建筑形式的选择
车站建筑形式主要取决于车站所处的位置、工程规划条件、车站布局、服务功能、轨道梁高度、线路敷设方式。
根据线路走向与道路的关系,悬挂式单轨车站可分为路中站和路侧站(图1);根据车站站台位置和建筑层数,车站可分为高架三层站、高架两层站和地面站(图2)。根据站台布置形式,车站可分为岛式站和侧式站(图3)。
由于景区山区通常道路狭窄或者没有道路,悬挂式单轨线路一般不沿道路路中敷设,而是位于路侧地块内。常见的四种旅游观光悬挂式单轨车站建筑形式为高架两层岛式站、高架两层侧式站、地面岛式站和地面侧式站。高架两层站,其地上一层为站厅层,布置有安检、售检票设施和设备管理用房,地上二层为站台层。地面站功能简单,乘车便利,设备管理用房单独布置在车站一旁空地内。
此外,悬挂式单轨车站按结构受力体系还可分为桥建合一与桥建分离两种形式。桥建合一的车站基本柱网包括单排柱和双排柱两种形式。在特殊情况下,小规模车站还可以采用独柱或无柱的形式。桥建合一的岛式站一般采用倒L型轨道梁柱支撑体系或门式刚架支撑体系,柱网形式为双排柱。桥建合一的侧式站一般采用Y型轨道梁柱支撑体系,柱网形式为单排柱。桥建分离的车站,轨道梁系统与车站建筑采用两个独立的受力体系,轨道梁墩柱和车站框架柱均落地,发挥承重作用。
(a)路中站
(b)路侧站
图1 悬挂式单轨车站站位与城市道路的关系
3 车站建筑适应性分析
高架车站与地面车站的选择取决于设站位置的地面条件。整体而言,高架站乘车环境敞亮舒适,观景效果好。当地面条件较好且能满足景观要求时也可设置地面站,既节省投资,又便于乘客乘车。地面站的设备管理用房单独布置在车站一侧,相对高架站增加了占地面积。对于严格控制车站占地面积的景区,不推荐采用地面站。
与侧式车站相比,岛式车站空间利用率高,整体性好,易于管理,且方便乘客双向换乘。对于带配线的中间车站,可优先选用岛式站台,以缩短配线沿线路方向的敷设范围;侧式车站线路顺直,乘车舒适度高。就地面站而言,侧式车站只有一侧的乘客需要绕行穿越线路乘车,推荐采用侧式站台。
桥建分离的车站,车站梁柱体系和轨道梁柱体系分开考虑,受力简单。梁柱截面较小,车站内部布置灵活,建筑整体更加轻盈。桥建合一的车站,轨道梁柱体系同时承受车站人员和设备荷载,只有轨道梁墩柱落地,柱子截面尺寸较大。景区内悬挂式单轨车站推荐采用桥建分离的结构形式(图4)。
4 车站内部布置
车站内部布置,包括柱网、楼扶梯、自动售票机、安检、进出站闸机、无障碍设施和车站设备管理用房布置等。针对4种常见的旅游观光悬挂式单轨车站类型(高架两层岛式站、高架两层侧式站、地面岛式站和地面侧式站),分别给出其站台层和站厅层平面布置图以及车站横剖面示意图。
车站规模应根据远期高峰小时发送量(超高峰设计客流量),考虑车站所处地理位置、周围交通、地区远期规划及站型等因素布置确定。参考目前国内外旅游观光悬挂式单轨线的规模,本文车站规模和内部布置按2~3节车辆编组考虑,有效站台长度取为30m,最小侧站台宽度为2.5m。高架两层侧式站每个侧站台宽度约5~6m,高架两层岛式站站台宽度约8~10m。地面侧式站每个侧站台宽度约3~5m,地面岛式站站台宽度约6~8m。车站外墙、站台边缘与轨道中心线的距离需满足限界要求。
4.1 高架两层站
高架两层站,地上一层为站厅层,地上二层为站台层。
站厅层划分为非付费区、付费区和设备区。付费区和非付费区之间采用进出站闸机和栅栏门分隔。设备管理用房集中布置在站厅层一侧,主要包括车控室、通信设备室、信号设备室和变电设备房间。站厅层两侧设置出入口,乘客进站后需进行安检,通过进站闸机进入站厅层付费区,而后经两侧楼扶梯到达站台层候车。景区内通常采用单一票价制,为降低运营成本,可由票务中心统一发放纸质车票,人工售检票乘车。在此种情况下,车站内可不设置自动售票机和进出站闸机。
站台层设置楼扶梯与站厅层付费区连通。侧式站在两侧站台分别布置一组楼扶梯,岛式站在站台中间布置一组楼扶梯即可。楼扶梯宽度应根据客流计算确定,满足疏散要求。单向楼梯净宽≥1.8m;双向楼梯净宽应≥2.4m。当车站规模受限时,可仅设置楼梯满足基本的通行需求。根据景区服务水平配置自动扶梯或预留自动扶梯增设条件。同时,为响应国家关于完善景区无障碍设施建设的政策要求,车站宜设置无障碍电梯,或预留无障碍电梯增设条件。站台层可视情况布置空调候车室和值班室。客流量较大的中心站、换乘站、枢纽站宜设置公共卫生间。当站内不设置卫生间时,可由景区内配套市政设施解决。
高架两层侧式站的站台层、站厅层平面布置如图5、图6所示。高架两层岛式站的站台层、站厅层平面布置如图7、图8所示。侧式站和岛式站横剖面示意图参见图3。
图5 高架两层侧式站站厅层平面图
图6 高架两层侧式站站台层平面图
图7 高架两层岛式站站厅层平面图
图8 高架两层岛式站站台层平面图
4.2 地面站
地面站可采用钢结构屋盖和外墙围合成封闭式站房,也可做成开敞式候车站台,在顶部雨棚和遮阳设施。在车站主体外布置必要的设备管理用房。车站安检设施可设置在有效站台范围以外的车站站台上,也可在站外安检。
地面侧式站,在每个侧站台设有台阶和无障碍坡道通往地面,出入口位置灵活,可布置在站台两端或中间(图9)。地面岛式站,在岛式站台两端分别布置台阶和无障碍坡道通往地面(图11)。地面站需满足防淹高度要求。
图9 路侧地面站站台层平面图(侧式站)
图10 地面侧式站横剖面
图11 地面岛式站站台层平面图
图12 地面岛式站横剖面
5 结语
每个景区项目都有自身的特性,需要结合具体情况个性化设计,不能一概而论。车站设备房间布置及相应的配套设施还需要进一步核实深化。
(作者张蛟系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