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cngxkj@126.com

网站首页 > 科技大数据 > 传媒与出版 > 正文

田蓓:静书医德 以仁者之心启迪光明事业

来源:《中国高新科技》杂志社 时间:2018-05-28

她将“学不贯古今,识不通天人,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宁耕田织布取衣食耳,断不可作医以误世!”奉为自己的座右铭,并在传承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她勇于面对医学事业的挑战与艰辛,以极其坚强的内心和灵动的力量,积极应对每一个患者;她深谙“静而生定,定能生慧,慧生大自在”之道,在生命科学的研究中静心沉淀,从不同的病患转归中汲取经验教训,提高总结,开拓创新,并认为此乃医者本职所在。她,就是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主任医师田蓓。

心宽念纯,百年传承启迪未来

田蓓出生于医学世家,祖母是妇产科医生,母亲是儿科医生。在家人的言传身教下,自幼聪明好学的她在小学时就获得了北京市第一届红十字智力竞赛一等奖。少年时,电影《人到中年》使眼科医生的形象深深地刻进了她的灵魂,能够成为一名眼科医生,用自己精湛的医术给众生带来光明成为她的人生理想。

1991年考入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同仁班),田蓓便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精湛的临床操作技能培养一直是同仁班的传承,毕业考时,素以严格著称的内科大家袁申元教授给了她物理诊断手法操作唯一的一个满分。从此,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梦想。

一个优秀临床医生的成长离不开恩师手把手的倾心传授,离不开病人像朋友般把症状向你倾诉的临床心得。田蓓自1996年大学毕业来到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便被同仁医院严谨的临床技能传承精神所震撼,在参加卫生部住院医规范化培养的过程中更是严格要求自己,从而打下深厚的临床功底。

同仁医院眼科,百年的传承,历代的眼科泰斗灿若星辰。十余个专业组,每一个专业组都可以找到如雷贯耳的名家,张晓楼、孙葆忱、王光璐、刘磊、金秀英诸多名家就在身边。在这片沃土中,不成才都难。记得第一个将眼用冷冻机和双目间接检眼镜国产化的付守静教授会和你一同在一间诊室出诊,有问题随时答疑;也记得吕岚、卢炜教授带教时会把当天门诊的所有典型病例病人一一叫来让年轻医生看,那时的病人鲜有拒绝,都愿意让这些年轻大夫尽快成长。一个月的时间,这些年轻医生就已基本接触了眼科学教材上所有的病例,这就是同仁。

在同仁医院,医者的创新思维是最受重视的,每个医生都愿意给年轻人更多机会。田蓓刚到医院工作不久,在眼肌组轮转时遇到一个患有废用性外斜视伴外伤性白内障的年轻病人。通常,这种手术要做两次,先做白内障,再矫正斜视。那时,她刚从白内障轮转出来,对自己的囊外技术信心满满。于是向她的上级医生卢炜教授申请,将该患者交给她来设计,将白内障和斜视矫正手术同时完成。当看到她的创新手术设计方案,卢炜主任只对她说了一句话:“好好准备,明天做,我给你当一助。”最终,手术成功,但每一个人都未觉得特殊。田蓓说:“这正是我们的日常,正是老一代医生无私的传帮带,对创新精神的呵护,才使我一天天成长。”

住院医教育5年后,田蓓如愿考上了北京大学医学部,师从眼科泰斗黎晓新教授。黎教授对一切新的技术充满了好奇,国外新的检查方法和设备总能在她这里得到最早的适用。黎教授这种执着探索的精神对她启发很大,也为她的医学创新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悉心学习,坚持创新助力光明

自从医以来,田蓓一直专注于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特别是各种出血性眼底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综合诊治,并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发病机理、及分子影像学多模态成像诊断技术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基础及临床研究。专注病理性近视眼的生物组织病理力学研究和致盲性眼底病的视网膜再生治疗新技术研究。

在考取北京大学医学部硕博连读之前,田蓓曾在同仁医院青光眼组张舒心主任的指导下,写了第一篇综述《内窥镜在眼科的应用现状及展望》,同时也从那时起养成了临床指导科研的习惯。《半导体激光治疗重症青光眼——睫状体光凝和睫状体冷冻的对比研究》,这篇文章使她对难治性青光眼特别是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0年坚持不懈的研究和实践,让田蓓最终创新性设计无需内窥镜可视睫状体眼内光凝联合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技术,使眼科绝症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眼压得到控制,视力得以保留。迄今这种手术已经使30余例眼摘的眼睛保住了眼球,留住了视力。

同仁东区建立后,医院引进了共焦激光眼底造影仪,广角眼底照相,多波长眼底激光等世界级领先设备,这为田蓓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眼科大家王光璐教授年届80高龄,但为了培养东区荧光造影室这支年轻的队伍,每天和田蓓、杨丽红等小大夫读片到深夜是常事。就这样,东区造影室现在已是同仁眼科的领军力量。眼科主任魏文斌曾鼓励她:“医院新引进的多波长机器要好好开发呀!”从那以后,她开始了对多波长激光的研究,并通过对病人临床第一手资料的观察,对多波长眼底激光治疗拥有了独到的见解,在原有传统激光能量、曝光时间、间隔时间三要素的基础上,发展并提出波长因素的重要概念,积极推广离心式全视网膜光凝的技术。这项技术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眼底激光治疗从原来的每周1次共8次的长达一月的疗程缩短到双眼1次同时完成,大大缩短了治疗时间,减少了治疗成本。5年的病例系列研究证明,离心式全视网膜光凝的技术可以有效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

同时,田蓓还对视网膜静脉阻塞进行了研究,提出眼内光凝分解氧合血红蛋白,活化RPE细胞加速视网膜代谢改善供氧、抗VEGF减轻黄斑水肿、口服药物治疗改善微循环的“鸡尾酒”综合疗法,使患者视力得到保留和提高,并降低了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和玻璃体积血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众所周知,糖尿病患病人口众多。因此,从2000年开始,田蓓就在临床开展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并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技巧进行改良,迄今完成数千例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2011年,她开拓性地将抗VEGF联合23G/25G微创高速玻璃体切割手术技术引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同时发展出单手吊顶灯辅助巩膜外顶压全视网膜玻璃体切割技术,使玻璃体切割全程无死角,大大降低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术后再出血的几率。如今,她还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VEGF成像与定量分析研究》,希望能为更多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带来健康的福音。

另外,田蓓还在魏文斌主任带领下参与了国内首创专利人工玻璃体的临床研究工作,擅长人工玻璃体植入技术,使大量早期萎缩眼球避免眼球摘除,获得良好外观。

临床医疗和科研创新之余,田蓓医师笔耕不辍,担任《视网膜脱离诊断与鉴别诊断图谱》《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手册》等医学专著副主编,并参编数部专著。同时,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著30余篇,其中中华系列杂志第一作者13篇,SCI收录4篇,为眼科医学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

截至目前,我国仍有数以亿记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和数以亿记的高度近视患者,他们都在致盲的边缘徘徊。这两种虽然是普通的病,但病情复杂到无以复加,需要有人有担当、尽职责,为他们送去光明。如今,大范围推广自己的技术,让更多的患者受益,是她最大的心愿。“我想,这才是一个医者真正的职责所在吧。我,更愿做一个创新奉献的医学实践者。”拥有这样一位心宽念纯的医者,是患者之福,更是社会之福。

 

 

上一篇:范祖强:智慧领航健康养生新产业
下一篇:郝小波:医学不容敷衍

1.凡本网注明“来源:高新科技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高新科技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高新科技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高新科技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的稿件,均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