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患者“不用花太多的钱”,她砥砺前行;坚持“只想为别人造福”的理念,她从未迟疑;看到很多人因生活方式不正确而罹患眼疾,她深感不安;将“眼科医学容不得半点敷衍”作为标准,她一丝不苟;将科研智慧与专业积淀充分释放,她创新不止。郝小波,广西名中医郝小波传承工作室专家,结合中西医各自优势,治疗各种疑难眼病,尤其是对免疫性眼病和眼底病的治疗尤为显著。
医学发展就是要不断创新
20世纪60年代,国内医疗领域出现了一种由几千年中医针灸经验和30多年埋线疗法经验精华融会而成的一门新型学科,并被广泛应用于内科、外科、儿科、妇科、皮肤科等领域,体现出良好的应用价值,这种疗法被定义为“穴位埋线疗法”,但这一新型疗法在眼科中却没有应用记录。直到2009年,任职于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且一直专注于眼底病和葡萄膜炎治疗的郝小波教授,带领学生参加了山东烟台举办的一个特色医疗治疗项目会议,并了解到穴位埋线疗法对各种疾病尤其是免疫性疾病、胃肠道疾病等疾病治疗的巨大优势。这让她突然意识到,作为一种免疫性疾病,葡萄膜炎的治疗是否也可以使用穴位埋线疗法呢?
想到就要付诸行动,郝小波为了给葡萄膜炎患者提供一种更好的治疗方法,会议刚刚结束就展开了穴位埋线疗法基本原理的研究。期间,她专门到北京学习埋线技术,经过在自己身上进行埋线的实践检验和对基本原理的深入研究,她断定穴位埋线疗法完全可以引进眼科。
回到医院后,郝小波创造性地提出将穴位埋线疗法应用到眼科的临床治疗上,并首先应用在一些使用规范的中西医治疗效果都不是很好的疾病上,包括顽固的葡萄膜炎、白塞氏综合症等。结果,引用穴位埋线疗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自此,她开始在科室内大范围宣传使用穴位埋线疗法,又将其应用于过敏性结膜炎、免疫性眼病以及遗传性眼病,结果效果都非常明显。这种可以调整人体免疫机制的疗法,优势不断凸显,令很多疾病实现逆转而不会反复发作。因此,为了更加深入地进行该项研究,她申报了各级科研课题,期望能够深度挖掘,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打破传统才能开创新的辉煌
谈到郝小波对眼科医学的贡献,莫过于她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眼疾方面的优势。本身学中医出身的她,对《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中医经典著作可谓熟读精通,并据此掌握了中医辨证施治、处方遣药治疗眼疾的原理。但她师古而不泥古,善于根据具体情况活学活用,还创造性地提出辨证与辨病论、因气致病论、阳常不足论、内外兼治论等新理论,并将其发表在自己主编的《眼病中医外治》一书及相关学术论文中,充分展现了她与时俱进的中医学术思想。
“从望诊中寻求辨证依据,从问诊中寻找病因,从闻诊中补充望诊的不足,寸口切脉与经络触诊相结合”,这一理论在以前的老中医眼中或许不足为奇,但很少有人真正去总结。郝小波在望、闻、问、切治疗各种眼病的过程中,总结出了这四诊的应用经验,很多中医人士受到启发。
中医眼病外治,是郝小波的又一力作,也因此被称为该技术治疗疑难性眼病领域的专家。而中医外治法的神奇魅力,也在她的不断探求、摸索和创新中被不断展现出来,她同时带领团队通过临床实践将其优化改良,并更具优势。如今,针刺疗法、腹针疗法、放血疗法、艾灸疗法、雷火灸疗法、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拔罐疗法、耳穴疗法、推拿、点穴疗法、穴位埋线疗法、穴位注射疗法、中药敷贴疗法、刮痧疗法、足浴疗法、超声雾化疗法、离子导入疗法、中频脉冲疗法、中药热奄包疗等18种中医外治疗法,已经在他们的努力下不断成熟和应用。
2014年,郝小波组织团队成员共同编写了《眼病中医外治》一书,并成功举办了全国首个国家级中医学继续教育项目“中医眼科外治学习班”,目的是更好地推广这些新疗法,使其影响范围更广,受益患者更多。《眼病中医外治》也因此而获2017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奖三等奖。
针对病因复杂、病程冗长、易于复发的葡萄膜炎,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治疗方法总会对人体造成很多副作用,甚至出现血糖、血压升高,股骨头坏死或应激性溃疡胃出血,白细胞下降、免疫力低下,肝损害,以及诱发肿瘤等危险。而从中医角度来看,葡萄膜炎是一种热症,需服用清热、清肝、除湿类的药物,治疗久病有瘀患者则需配合活血化瘀类的药物。郝小波却在临床及科研工作中发现,南方地区的葡萄膜炎患者,尤其是慢性葡萄膜炎的患者大多存在阳气不足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她大胆创新,在治疗葡萄膜炎的过程中研究了一种全新的“扶阳法”,同时认为只要辨症准确,“扶阳法”完全可以应用于更多的眼病治疗。
除此之外,郝小波还创造了诸多创新成果,包括她应用疏通任督脉法治疗疑难眼病;率先在国内将用于血管及神经性疾病的药物麝香注射液用于治疗疑难性眼病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将传统中医辨证施治与现代诊疗仪器相结合;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辩证膜视网膜病变荧光素渗漏类型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为临床医疗提供有力支撑;遵循人是一个有机整体的理念,提出眼睛发生病变,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等病症,主要源于人体阴阳失调,气血不和。因此,在治疗时必须调整机体阴阳气血,从而达到治愈目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疗法不可取。她还指出,有些患者晚上失眠,为了不吵到家人而选择关灯看手机或电视,从而引起黄斑病变,有时还会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其原因是肝脾不和。如果能够及早进行肝脾调理,则可有效控制黄斑病的发生、发展,并治愈胃肠功能紊乱。
在不断突破传统的过程中,郝小波先后在国内外医学杂志发表50余篇学术论文,参编教材3部。主持多项国家级和省级重大科研项目,其研究成果先后获得2004年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二等奖,2010年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二等奖等。
眼科是一门非常精密的学科,容不得半点差错。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很多精密的仪器设备为眼科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更加明确的诊断效果,这也是中医望诊的一种延伸。因此,郝小波教授要求科室的医生在对眼病进行诊断时,首先要有明确的西医诊断,再结合中医的思维辨症进行治疗,充分发挥“两条腿”走路的优势,就是要做到“西医有的我们不落后,西医没有的我们一定要努力拿出看家本领来,特别是在一些眼内科的眼病,西医束手无策了,我们更应该是发挥中医的优势。”能够在中西医结合之路上走得稳健而顺利,正是源于她始终全力以赴的坚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