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cngxkj@126.com

网站首页 > 科技大数据 > 传媒与出版 > 正文

吴祥禄:科学治理水土环境 实现美丽乡村梦

来源:《中国高新科技》杂志社 时间:2018-05-28

他不是农民,却对土地有着更深沉的爱;他心系家国,用自己的一颗赤子之心报答祖国母亲;他执着创新,用科学方式实践着心中的“美丽乡村梦”;他传播智慧,用“授人以渔”的方式让更多的人加入他的行列,共同为“美丽中国梦”贡献力量。他,就是安徽省首届十佳环保民间人士,马鞍山市城乡水环境综合整治协会会长,和县西部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吴祥禄。

抉择——知天命之年的梦想之旅

吴祥禄,生于194912月,中共党员。曾在人人称羡的马钢机关工作,有着稳定舒适的生活。然而,当看到日益严重的农村面源污染和水污染,水肥、地廋、环境差的惨象后,他内心焦虑不安。他深知,只有科学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为了用科学发展的理念改善和治理农村水环境,吴祥禄从2000年开始对农村水环境污染情况展开了详细的调查。2001年,刚刚过了知天命之年的他,毅然选择借着马钢裁员的机会提出内退请求,全身心地投入到农村水土环境的综合整治事业中。

一方面,吴祥禄拿出自己的所有积蓄创办了民营科技企业——爱净环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专门研究设计适应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的技术。为了切实改善农村水环境、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环境,他自立“清淤还田”课题,展开了深入而详细的调查研究。这一课题研究历时16年。他曾骑车行跑遍了马鞍山及周边省市农村,深入调查了农村水环境恶化的根源及人文环境的现实状况。在此基础上,吴祥禄用自行设计的技术工艺和自己制造的设备,免费对农村水塘进行清淤还田八年之久,从而培肥了地力,改良了土壤。这一举动不仅开发了水底有机资源,减少了化肥用量,更是一项节能减排的新途径,有效降低了煤电能耗。当然,想要还原一个美丽乡村,仅仅完成这些工作还差得很远。

16年以来,他坚持科技创新的理念,对自行研制技术不断加以改进创新,终于设计制造出了成本低、技术精、重量轻、操作安全简便的适应农村水土环境综合整治的一系列技术、设备及工器具,有的是市场绝无仅有的,有的还获得了国家专利。他从清淤还田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实践中得出了一系列理论依据,撰写了上百万字的课题研究报告、建议、信函等。在这些文章中,他以多年实践的成功经验为依据,系统分析了清淤还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指出清出一方水底无害淤泥还田可以为农业增加2.36元收入的经济效益,综合社会效益无量。

吴祥禄根据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面广、量大困难多的特点,在始终坚持积极探索新的创新技术的同时,重点从实践中深层次地探索降低整治费用。他在不断的实践调查研究中多次改进技术,最终将他自己设计制造的曾经获得国家成套设备专利的“潜水升降式清淤船”,以及水面杂草垃圾清除、水底清淤以及治理面源污染、水面蓝藻处理等一系列技术设备投用于马鞍山市区县农村。通过发动培训并带领农村剩余劳动力中的中老年农民,以清淤还田为主要内容的水土环境综合整治,终于成功探索出“以农民为主体,因地制宜、因陋就简”的办法,坚持求真务实,可以节约综合整治费用40%65%2011年,当涂县在实施省下达的当家塘整治项目工程过程中采纳了吴祥禄的提议,仅一个2000万元的项目工程就为县财政节省了500万~600万元。20112014年,吴祥禄用他设计的技术工艺,在当涂县六个乡镇一个园区发动、组织、培训并带领农民实施清淤水体、疏通水系、清淤还田、治理面源污染,实施的工程量比照小农水工程总价达8000多万元,而他的公司实际收入为600万元。以上案例充分验证了他降低整治费用的论证,这些都有政府职能部门的调查报告、预结算、付款凭证为据。

问渠哪得清如许,水底清淤蓄清泉

吴祥禄始终坚持“清出一方泥,多蓄一方水,净化一方环境,造福一方百姓”的理念,积蓄雨水资源;清洁水体,扩大容量,为水寻求归宿;疏通水系,流量随之扩大,为水打开了可行之道,改变了“雨水一多就漫,雨水一少就旱”的状况;净化了水质,有效提升了人畜生活饮用水、农植物服用水及水产养殖用水的质量。以循环经济的理念,充分利用水底无害淤泥作有机肥使用,抽还到田地,培肥了地力,改良了土壤,使耕作层厚度增加,植物更加植株健壮,抗病抗倒伏,化肥施用量降低了80%。粮食产量大幅提升,一季水稻亩产可增产100多公斤,在大幅降低农业成本的同时增加了农业收入。更重要是解决了农村水底清淤、淤泥无处排放的难题。同时,提高了农副产品的品质及全民生活质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的幸福是奋斗得来的。”吴祥禄说:“我们的发明,不要单写在纸上,要应用到实践中。”

烙印——让农业问题扎根心底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我到农村调研,在很多村子里看到的多是老年人和小孩,年轻人不多,青壮年男性更是寥寥无几。留在农村的是‘三八六一九九’部队。出去的不愿回乡干农业,留下的不安心搞农业,再过十年、二十年,谁来种地?农业后继乏人问题严重,这的确不是杞人忧天啊!”

这一番讲话像烙印一样深深地烙在吴祥禄的心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也为了帮助贫困地区的农民走集体创业致富之路,2014年,他到地处穷山恶水丘陵地区的穷山村以及和县西埠镇娘娘庙村小胡自然村,在村民自愿用承包土地入股的情况下,帮助村民组建了具备法人资格,股份制式、村民互助合作性质的集体经济组织实体——和县西部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成立后,入股村民将所有承包土地流转到属于自己的合作社。同时选举产生了理事会,村民选聘他担任理事长。他按照集体经济性质,建立了一整套生产经营、财务、村庄管理制度,并帮助合作社筹集资金,带领村民对穷山恶水进行综合整治。

3年时间里,吴祥禄披星戴月,早出晚归,带领村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他自有的推、挖、平、清淤还田等技术能力,实施旧村拆迁复垦、垦荒似的土地平整、隔田成方、移坟复垦、坑塘清淤回填复垦,无害淤泥还田,挖山河、筑坝蓄水,农耕土地的耕作层修复。他没要村民一分钱,自己从未拿一分钱报酬、报销一分钱费用。将原有几百块杂草丛生的两百来亩小块农田和大面积荒坡地,在整治面积400亩中打造出了适应机械化耕种的大块梯田300亩,使土地增量36%,彻底改变了穷山恶水的原貌。在新整治出来的农田上大量使用水底无害淤泥和牲畜粪便,进行农田耕作层修复,当年就种上了水稻并获得丰收。由原来全村一年收入只有约10万斤稻子增加到22多万斤稻子;原来人均只有一亩零星的耕地,现在人均拥有接近两亩标准农田;原来一个人的耕地租给别人耕种,只要100斤大米,还要交电费,现在人均田收入上千元。2015年,合作社发田亩分红总额8.22万元,201610.989万元,201712万元。三年来,村民还分到劳务费30多万元,就连七八十岁的老人都能分得几千元劳务费。不仅如此,2016年,为帮助村民度过特大洪、旱、台风灾害,他还以合作社的名义给每户村民发了150斤大米。

由于吴祥禄用小胡村旧村拆迁复垦项目资源争取到了“增减挂钩项目”,在县委书记及镇、村等主要领导到现场调研后,集体研究决定由他带领合作社村民自主实施“增减挂钩项目”,政府不参与,用实施项目的新增土地奖补资金来支持合作社的水土环境综合整治费用。由于村民自发积极性和集体力量的作用,使旧村拆迁复垦、移坟复垦、坑塘清淤回填复垦实施比较顺利,花钱少,效益高,新增项目用地、复垦补充耕地几十亩为县政府挣得了几十亩新增土地置换指标。土地增量、生态增效、粮食增产、村民增收、政府得到政绩实惠,这些成效取得的费用,仅用一个新增土地项目奖补资金两三百万元就完成了几百万元都难以完成的工程量。这是一个什么概念?直到目前,村民们没出一分钱,而且由于政府新增土地项目奖补资金没有到位,所有经费都是吴祥禄自己筹集的。就在这样的困难条件下,七十岁的老人吴祥禄仍然忍辱负重,坚持带领村民攻坚克难,维持春耕生产。一个仅靠退休金过日子的老人,却做出了如此壮举,承担了如此重任。正如村民们所说,他是电视剧《初心》中主人公甘祖昌似的共产党员。

吴祥禄艰苦奋斗3年,在小胡村实施的水土综合整治所取得的成效、成功经验,得到了中国农业大学、国土资源部、安徽省国土厅、江西省国土厅及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等专家领导的高度认同。《中国国土资源报》在全国范围内以《给农民示范带农民实干》《大家好才是真的好》《领红包享福利》为题进行了连续报道;市两报也以《土地入股农民分红》为题进行了报道;市、县电台对他们的做法进行了多次跟踪报道。当时,县委书记刘殊也在大会小会上宣传小胡村的做法好。吴祥禄认为,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他以组织农民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的原理,运用水土综合整治、修复农业生态的方法,使土地增量,环境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来帮助更多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敢于担当、唯心是求、执着坚韧、廉洁奉公,始终坚持用艰苦奋斗的精神感动农民,用科学发展的道理教育说服农民,用先进适用的技术设备服务农民,先做给农民看,然后带着农民干,为农村改善环境奔小康,帮助更多的人实现心中的“美丽乡村梦”。因此,他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在安徽省马鞍山市连续十年被评为市科协系统优秀科技工作者,先后获得安徽省农技协先进个人,安徽省“首届十佳环保民间人士”,2010年入围中国好人候选人,2015年被评为当涂县道德模范、当涂好人,2017年被评为马鞍山好人等荣誉称号,被业界称为“安徽清淤还田第一人”。

吴祥禄总结十六年的经验,撰写了《修复农业生态链与人体健康》一文,被第十四届中国科学家论坛评为优秀论文一等奖。在论文中,他以生态学原理系统分析了农业生物食物链良性循环与人类食物产生的关联,以及修复农业生态链与人体健康的利害关系。20056月,人民日报以《立志清淤还田——记安徽省环保志愿者吴祥禄》为题报道了他的事迹。如今,他要立志将水环境污染的两大污染源——水底淤泥和人畜粪便变成土壤改良的有机肥资源,用于农耕土壤的治理,为实现水清田肥、山清水秀的“美丽中国梦”而奋斗终生。

 

上一篇:五行回元 惠及天下 ——记北京木文知医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虹岐
下一篇:基于城市一体化建设的温州交通发展研究

1.凡本网注明“来源:高新科技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高新科技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高新科技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高新科技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的稿件,均为中国高新科技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高新科技网”